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风筝教学设计

2025/11/2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风筝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三、教学准备

老师:1.ppt课件 2.风筝实物

学生:1.预习课文 2.搜集关于风筝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搜集的关于风筝的资料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示风筝实物)生说。让生说放风筝的.感受。

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风筝(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分享其中的的快乐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1)把生字连上词用直线话划出来,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检查词语——生字。①指导书写“磨坊”②学生练习

(2)接读课文,及时表扬。

(3)说课文大意。(提示:我和小伙伴_、_、_的情景)

随机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哪个自然段讲的?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

1.默读思考(课件):用波浪线轻轻地划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不同心情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2.汇报交流,随机板书:做风筝:憧憬

放风筝:快活

找风筝:焦急

3.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说说理由。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师随机点拨:

(1)做风筝

①引导理解“憧憬”、“依然”。

②启发想象:假设你是其中的一个孩子,你会想些什么?

③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也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④齐读:读出快乐心情。

(2)做风筝

①风筝刚起飞和飞到空中时是什么样子?理解“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动作)。

②佳句赏析:“风筝越飞越高,……拼命地奔跑”。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快乐)

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生说。

③指导读出几近疯狂地快乐心情。

(3)找风筝

①理解“大惊失色”、“垂头丧气”(情绪低落,失望)。

②朗读体会。

(四)拓展延伸。

我们的“幸福鸟”还能找到吗?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结尾。

1.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2. 展示。

(五)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风筝,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还是找风筝,都充满了童年的乐趣(板书)。

五、板书设计:

做:憧憬

10.风筝 {放:快活 }乐趣

找:焦急

六、作业设计:搜集和风筝有关的古诗。

风筝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风筝》是一篇思想内涵很深邃的文章,由于经历和文学底蕴不同,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文章中疑难问题也较多。这样的文章对于第—次接触鲁迅先生文章,且不了解他的写作风格的初一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干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⑴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⑵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

① 亲情。

② 自我解剖。

③ 封建教育。

④ 科学思想。

⑤ 宽恕别人。

④ 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性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虹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读解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 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 看到“远处有一;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 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之三。

风筝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折过纸船,做过风筝吗?想知道纸船和风筝会引发怎样的故事吗?

二、自读自悟,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自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的?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后课文里用什么词形容他们的心情的?

(2)你能用“乐坏了”造个句子吗?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让你“乐坏了”的事吗?

(3)你能带着这种“乐坏了”的心情读一读课文吗?

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都有和好朋友吵架的时候,那么你是怎样处理的呢?松鼠和小熊也不例外,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小组学习,可以自己学习,弄明白已下两个问题。

(1)吵架后,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

(3)学习完后,汇报交流:

风筝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鲁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1.风筝ppt课件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

三、教学设计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拟用三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查阅鲁迅的资料(上网有关书籍),堂上交流。

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资料要充足,便于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第一课时

认识鲁迅,既为理解《风筝》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鲁迅的文章及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1.学生交流查到的资料

(要考虑到——学生有的家里没有书面的相关资料,有的没有电脑无法上网查,一些学生查的资料过多或不全面)

2.打开网站:《鲁迅纪念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以下内容,作简要的笔记)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文学地位——这三部分的内容在网上有文字资料,教师在介绍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要记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精神实质——在“音容笑貌”栏选择三幅照片:

1903年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简要介绍“弃医学问”的经历、诗歌“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25年鲁迅在北京,写作《风筝》时已人到中年。简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1930年9月50岁生辰在上海的留影,与书上的彩页插图相同,是鲁迅精神的写照。

作业: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鲁迅《风筝》在线朗读

第二课时

导入: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思想启迪思想,鲁迅先生的《风筝》传达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浓浓的亲情,它还启发我们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认真阅读,开动脑筋,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投影:配照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配鲁迅照片)――学生齐读,复习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上节课已完成);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请一名学生读,明确学习任务。

请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解词――12名学生随机点,使每个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读,做好朗读准备,教师将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及时订正,检查预习情况。(朗读前投影风筝图片,希望学生在听读时联想起画面,丰富课文内容。)

投影要掌握的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题一1文章讲述了一件什麽事,请用简要的话概括。2文章以什麽叙述方式讲述故事?理清全文的结构.(回答要点:1什麽人在什麽时间发生什麽事,表达什麽什麽感情或思想;2倒叙及倒叙的结构特点,复习叙述的几种方式)

思考题二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我”为什麽不许小弟弟放风筝?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对待自己的错误,鲁迅与一般人有什麽不同?你认为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愿与大家交流?(这部分问题以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为主,学习小组讨论。现在的各种资料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大部分会看参考书,知道问题的基本答案,教师提问主要是借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会由此蔓生出其它的问题---为什麽要写故乡的风筝,“不幸”怎麽理解,弟弟为什麽不记得,“悲哀”“无可把握”如何理解,“肃杀的严冬”指什麽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解答,需要用到第一课时的知识----时代背景、封建思想。)《风筝》课堂实录二则

作业:

(1)阅读《满天的风筝》,比较与《风筝》不同的情感。

(2)回想一下自己玩过的游戏、玩具,哪个最难忘?或者也曾象鲁迅一样与兄弟姐妹之间发生过冲突争执,有什麽感情体验?明天与大家交流。

第三课时

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学生质疑、解难

2.补充阅读《人性的柔弱是如何消失的——李林荣》(名家评《风筝》——既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小结,也可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学生思考。)鲁迅《风筝》课文原文

3.检查、交流昨天的作业。

风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理解运用“漂”和“飘”

3. 能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4.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对友谊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故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复习“我会读”。

二.感悟故事

(一)体会建立友谊后的喜悦

1.了解故事背景

(1)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画图、贴画)。

(2)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区别漂和飘

(1)纸船是怎样来到小熊家门口的?那风筝又是怎样来到松鼠家门口呢?生自由读第二、第四段,指生回答。

出示: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2)男女生分句读。

(点红“飘呀飘”和“漂呀漂”)

这里出现了两个piao呀piao,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的.发言点拨:“漂呀漂”怎么用?这个“飘呀飘”又怎么使用呢?)

3.体会松鼠和小熊乐坏了的心情

(1)指导学生看图(小熊乐得??)

(2)指生读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

(3)不光是小熊乐坏了,拿到风筝的松鼠也乐坏了。(指图)他乐得??指生回

答。

(4)指生读第五段。齐读第五段。

(5)男女赛读第三、第五段。

(二)体会失去友谊后的难过。

1.(配乐)师范读第七段。(去板画)

2.生自由读八、九段

3.交流读后感受。指生读第八、九段。(师评价)

4.松鼠、小熊你们都吵架了为什么还每天扎风筝?每天都折纸船呢?指生回答。

5.追问:既然想和好,松鼠你为什么不把纸船放到小溪里呀?小熊你为什么不把风筝放飞呀?指生回答。

6.全班带着感受再读。

(三)体会重归于好的快乐

1.指生朗读第十段。(师指导朗读)

2.师引读十一段。

3.指名读。齐读。

三.升华故事

1.此时此刻纸船和风筝一定带着小熊和松鼠很多很多的心里话 小熊会说??松鼠会说??

2.师总结。

3.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朗读。

四.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风筝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纸船。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答。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板书:纸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风筝的图片。

师:这个呢?

生答:风筝。

师:读得多准确。“筝”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读一声。(指导“筝”的读音)

就是这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板书: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92页,在初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一点什么要求呢?指名答。

师:老师也想给你们提点要求,拿出笔,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们,自由去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师:瞧,课文中的生字词跑出来排成了一列,快自由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练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一行。

指生读。

师:“扎风筝”,这个字在这里读zā,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ā。它也读zhā,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ā,比如扎针。

齐读:“扎风筝”。

开火车领读第一行。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行。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幸福”的“幸”读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齐读:幸福。

师:同桌之间练一练,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同桌练习读、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四、逐段读文,区分飘、漂

师:词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为了把最好的你展示给大家,再练一练。

1、1~4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进行“漂、飘”的教学。

读2自然段时,板书:漂。

读4自然段时,板书:飘。

师:都是piāo,怎么不一样呢?找出文中带“漂”、“飘”的两句话,自己读读,体会体会。生答。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2、从第5自然段开始,开火车分段读文。

五、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这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想不想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的范读动画。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六、精读课文

1、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出示媒体资源中图片:

师:你们看小熊多开心啊。看到它快乐的样子,你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说说吧,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

提示: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小熊,纸船上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小熊的风筝,松鼠的心情如何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读第5自然段。比赛读,要求读出惊喜、快乐的语气。

2、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就是这纸船和这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多少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7~10自然段。)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觉如何?生答难过、失落等。

师:想象一下松鼠和小熊闹别扭时孤独、伤心的心情,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一部分。

生自由读。

师:谁想读一读?指名读。请其他学生评价。

师:小松鼠,看着这纸船,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生答。

例:纸船,你跟小熊说:“我再也不和你吵架了!”

纸船,你快漂到小熊那里,让他和我和好吧!

师:板书(让我们和好吧!)都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他们和好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松鼠与小熊和好后兴奋、激动的心情。

七、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生答。

例: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写话。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写给好友的祝福。

师: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了解了松鼠和小熊的故事,懂得了友谊的珍贵。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任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生答。

二、指导书写

1、观察思考: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后要求我们会写的的8个生字,看清楚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有哪些好办法记住它们,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生思考、回答。

2、指导写字:

⑴写正确:

①幸:区别“幸”“辛”的字形。“幸”上面是“土”,不是“士”。

②抓:右边不要写成“瓜”。

③祝、福:左偏旁是“礻”。

⑵写美观:

①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②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学生练习,师指导。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