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风筝教学设计

2025/11/2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风筝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风筝》是一篇思想内涵很深邃的文章,由于经历和文学底蕴不同,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文章中疑难问题也较多。这样的文章对于第—次接触鲁迅先生文章,且不了解他的写作风格的初一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干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⑴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⑵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

① 亲情。

② 自我解剖。

③ 封建教育。

④ 科学思想。

⑤ 宽恕别人。

④ 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性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虹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读解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 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 看到“远处有一;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 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之三。

风筝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一、欣赏各类风筝的造型与色彩特点,感受风筝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二、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在老师和同伴帮助下动手制作风筝。

三、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四、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五、感受风筝的美感。

重点难点

一、欣赏时能从造型、色彩、质地几方面进行

二、制作时主动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一、风筝制作风筝的材料,纸线圈、竹签、胶带、油画棒、水彩等。

二、可以请家长在双休日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并且给幼儿看看风筝视频讲讲有关风筝的事。

三、风筝的课件和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谈话,交流放飞风筝的感受(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双休日家长领幼儿放风筝)

1、双休日家长领我们放飞了风筝,能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吗?

2、相互说一说,你放的是什么风筝?你在家中电脑视频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

二、欣赏风筝,老师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质地等方面进行交流(小组内进行)老师巡视参与在有困难的`小组。

1、这些风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样子的风筝?

2、风筝上有些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

3、它们为什么要作出对称的?为什么要有尾巴?

4、这些风筝上有什么色彩?为什么要用鲜艳的颜色?

5、这些风筝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来制作?

6、你知道人们什么时候放风筝?为什么要放飞风筝?

7、你喜欢风筝吗?你想扎只风筝吗?风筝可以怎样制作?

三、观看课件,了解风筝的扎制过程。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兴趣,你看到人们是怎样扎制风筝的?你想制作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四、操作环节,鼓励幼儿两或三人一组合作来扎制风筝

根据幼儿的操作水平,提供各种材料,有已经剪好外形的彩色纸,有已经做好的支架,也有没有做的,像竹签、水彩、线圈等等这些材料,也就是说,在提供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有半成品的、原材料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的选择材料,教师随机帮助和指导幼儿。

五、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户外放飞。

六、延伸活动

1、未做完的材料,可以放在活动区,幼儿可以继续制作。

2、成品风筝可以选择精致的放在活动区供幼儿欣赏

风筝教学设计 篇3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学情分析

鲁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伟人,但《风筝》是比较有难度的文章。所以本课对作家作品的介绍主要以学生回忆为主,而对《风筝》主题的把握,语言的分析尽量做到深入简出。

3、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风筝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谈谈最喜爱的玩具。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看注释1,选自《野草》,看PPT野草介绍。

二、阅读课文,教学新课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散文回忆了哪两件事?(“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②哥哥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分析思考

1、哥哥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第几段?

(第五段。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哥哥以前是怎么对待弟弟的呢?用课文的词回答。

(虐杀。)

3、虐杀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虐杀?

(虐待人至死。这里是指精神上的。“……踏扁了。”)

这些动作给我们什么感觉?要求学生多次读,读出我当时的粗暴,愤怒。

4、我只不过是踏扁了弟弟的风筝,课文为什么说是“虐杀”?

(破坏了心爱的东西。)

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筝是弟弟心爱的东西?

(苦心孤诣;多日拾枯竹;……大概十岁……风筝,买不起……呆看……小半日)

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出弟弟对风筝的痴迷。

5、哥哥把这么可爱的小兄弟的风筝踏扁了,他的感觉怎么样?弟弟怎么了呢?

(傲然。弟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追问:绝望留在小屋里的弟弟会想些什么,做什么?

6、弟弟曾经那么喜欢风筝,曾经那么绝望,后来他记得这事吗?

学生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7、面对“虐杀”,弟弟为什么会毫不反抗,全然忘却呢?

(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

8、哥哥心里是爱弟的,起先的虐杀是糊涂的爱,而后的“不幸”是痛苦的爱。文中读出鲁迅心中想表达的是什么?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3、怎样看待游戏)

三、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四、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

2、有关天性的名言。

3、说话训练课文中说“我”想送弟弟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和他一同放,想像一下,当时去放风筝的场景。用50个字,100个字,写在插图下面。

(师评:写得真好。让我们心里暖暖的,你们心中有一份情,让他们能快乐。鲁迅心中也有一份情,希望天下的.孩子快乐。所以,他后来又写了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在文章中说,:“爱,就是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

这本书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这本书里面,还放了几十张儿子的照片,每张照片上,他都题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件事,看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做起来却很难。 (学生读:他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天使,)

我们最后来体会一下。我们来体会鲁迅心中的温情。

老师配乐朗读文章第二段。

同学们,记住这个风筝,记住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记住鲁迅告诉我们的故事,记住鲁迅心中的温和。

五、板书设计

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欣赏、制作和放风筝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2、在看一看、做一做、放一放的过程中,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快速奔跑能力。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春天里》;

《小朋友的书、美工》;

事先收集各种类型的风筝,并找好放风筝的场地;

制作风筝的材料:皱纸、宣纸、A3打印纸、线、纱、塑料布、布、吸管、冰棍棒、皮筋、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风筝: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幼儿欣赏风筝,探究风筝的秘密。看一看,风筝是什么样的?幼儿两人一组,自选一只喜欢的风筝,第一次观察。集体交流:幼儿介绍自己的风筝。这些风筝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是相同的?

2、不同点:造型不一样,有动物类风筝、植物类风筝、人物类风筝、器物类风筝、图形类风筝等;大小不一样,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材料不一样,风筝面有的`是纸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等。

相同点:风筝都由骨架和面、线组成,都是左右对称的,可以让风筝保持平衡,稳稳地飞到天上。

3、拓展视野,丰富经验。除了这些风筝,你还见过别的风筝吗?

二、制作风筝:幼儿讨论风筝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幼儿设计并制作风筝。幼儿拿自制的风筝到空地或操场上玩一玩。

三、户外放风筝

讨论:怎样放风筝?幼儿结伴2人一组,尝试放风筝。教师根据幼儿的问题及时指导。

四、画"放风筝":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5页"放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抓、莓、幸、福、吵、受”8个生字,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坏、扎、抓、松、幸、福、祝、抓”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注意读准“风筝”的“筝”为轻声)

2、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3、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乐坏了扎(za)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难受

2、学习生字: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小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并带读: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

四、书写生字

1、观察所要书写的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示范写并讲解:

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1)写正确:“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生描红,后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纸船。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答。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板书:纸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风筝的图片。

师:这个呢?

生答:风筝。

师:读得多准确。“筝”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读一声。(指导“筝”的读音)

就是这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板书: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92页,在初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一点什么要求呢?指名答。

师:老师也想给你们提点要求,拿出笔,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们,自由去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师:瞧,课文中的生字词跑出来排成了一列,快自由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练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一行。

指生读。

师:“扎风筝”,这个字在这里读zā,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ā。它也读zhā,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ā,比如扎针。

齐读:“扎风筝”。

开火车领读第一行。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行。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幸福”的“幸”读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齐读:幸福。

师:同桌之间练一练,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同桌练习读、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四、逐段读文,区分飘、漂

师:词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为了把最好的你展示给大家,再练一练。

1、1~4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进行“漂、飘”的教学。

读2自然段时,板书:漂。

读4自然段时,板书:飘。

师:都是piāo,怎么不一样呢?找出文中带“漂”、“飘”的两句话,自己读读,体会体会。生答。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2、从第5自然段开始,开火车分段读文。

五、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这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想不想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的范读动画。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六、精读课文

1、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出示媒体资源中图片:

师:你们看小熊多开心啊。看到它快乐的样子,你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说说吧,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

提示: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小熊,纸船上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小熊的风筝,松鼠的心情如何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读第5自然段。比赛读,要求读出惊喜、快乐的语气。

2、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就是这纸船和这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多少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7~10自然段。)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觉如何?生答难过、失落等。

师:想象一下松鼠和小熊闹别扭时孤独、伤心的心情,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一部分。

生自由读。

师:谁想读一读?指名读。请其他学生评价。

师:小松鼠,看着这纸船,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生答。

例:纸船,你跟小熊说:“我再也不和你吵架了!”

纸船,你快漂到小熊那里,让他和我和好吧!

师:板书(让我们和好吧!)都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他们和好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松鼠与小熊和好后兴奋、激动的心情。

七、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生答。

例: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写话。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写给好友的祝福。

师: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了解了松鼠和小熊的故事,懂得了友谊的珍贵。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任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生答。

二、指导书写

1、观察思考: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后要求我们会写的的8个生字,看清楚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有哪些好办法记住它们,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生思考、回答。

2、指导写字:

⑴写正确:

①幸:区别“幸”“辛”的字形。“幸”上面是“土”,不是“士”。

②抓:右边不要写成“瓜”。

③祝、福:左偏旁是“礻”。

⑵写美观:

①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②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学生练习,师指导。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