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中彩那天》教案

2025/11/2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中彩那天》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彩那天》教案 篇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彩那天》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彩那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③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②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二)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三)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④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彩那天》知识点

精彩语句赏析:

精彩语句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赏析:经济上的拮据算不得什么,只要精神上有了一定依托,对人诚实、有信用,就相当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精彩语句2、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赏析:父亲梦寐以求自己有一辆车,但当有了一辆车时,内心却充满了矛盾:把车还给库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还是占为己有?父亲左右徘徊,拿不准主意,所以说遇到了道德难题。

精彩语句3、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

赏析:父亲经过考虑,把车还给了库伯,做到了诚实、守信用。虽然我家经济上仍然困难,却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那就是为人诚实、讲信用。

叙述方式: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清楚、具体。文章语句含义深刻,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中彩那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和“彩”的写法。

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

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

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

4再读课文,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重点语句,深入探究

1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2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

4“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向学生推荐《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诚信,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三、疑难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

2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梦寐以求”说明了什么?

“梦寐以求”说明父亲对拥有汽车的渴望。

3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交代百货商店将以抽奖方式将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馈赠给中奖者,这是故事的起因。

四、想象写话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

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

六、课外延伸

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中彩那天》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是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买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最后一句话在理解含义前,我先做了一个铺垫: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打电话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么,但他又得到了什么。即便父亲在矛盾中徘徊,可他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那么,理解开头和结尾这两句话就很容易了。在课后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还车之后,小作者一家人会是怎样的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给学生又留下了一个更广泛的想象空间。

《中彩那天》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中彩那天》

1.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

(兴奋不已;高兴地跳起来;大专用欢呼;逢人便讲;想想今后怎么办?……)

2.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谁中彩了?中彩那天的情景怎样?中彩人高兴的程度如何?中彩那天有什么事发生?……)

过度: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听教师范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书中做了回答。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理解词义:

1.读准字音:

“拮”应读“ji6”,不要读成“j0”。

“湛”应读“zh4n”,不要读成“sh8n”。

“崭”应读“zh3n”,不要读成“z3n”。

“馈”应读“ku@”,不要读成“gu@”。

“兴奋”应读“x9ng f8n”,不要读成“x@ng f8n”。

“诲”应读“hu@”,不要读成“hu!”。

2.识记字形:

“牌”左右结构,右边第六笔是“丿”,不是“丨”。

“德”左右结构,右下角“心”字上面的'一横不要去掉。

“赠”左右结构,右下角是“日”不是“目”。

“解”左右结构,右下角是个“牛”字。

“号”上下结构,下边是“丂”不要多加一点。

3.难确定的部首:

“厂”:部首“厂”

“牌”:部首“片”

“或”:部首“戈”

“与”:部首“一”

“题”:部首“页”

“票”:部首“西”、“示”

“存”:部首“子”。

4.理解词语:

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生活。

拮据:生活困难,缺少钱。

安慰:使心情安适。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精湛:精深。

器重:本文指老板对父亲很看重,很重视。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看,形容迫切地希望看。

崭新:极新。

馈赠:赠送。

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痕迹:残存的迹象。

教诲:教训,教导。

四、自由读文,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生字、词、读课文。

《中彩那天》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一、培育语文素养:创生自由的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本课教学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言于心,以心化言。

二、弘扬创新精神:走向生命的自由天堂

语文教学要具有生命活力,就要选取最本质最精华的内容,融进自己的教学

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中彩”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辨,整个教学注意抓住重点词句去体悟人物内心变化和矛盾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闷闷不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跟彩票有关的话题。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中”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读

第几声?“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请打开课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确生字的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生字新词较多,都认得吗?我请一组的同学来接力读,如果他读得

正确,咱们就跟着他一起读两遍,如果他读得有问题,咱们就帮助他纠正。你们认为哪些字是需要提醒同学格外注意的?

1、刚才朗读了一遍课文,你们从文章中都了解到些什么内容?

2、小结过度:咱们对文章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

字中去品读、体会,去感受文本带给我们的心灵触动。

三、读文悟道、品评故事

(一)以“彩”切入,激发矛盾。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那个“彩”就是指的?(出示汽车图片)

2、这是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啊?(预计:崭新、昂贵、漂亮、让人羡慕、父亲梦寐以求的)

3、这样一辆汽车,现在就属于你了,喜欢吗?那你认为父亲会喜欢这辆车吗?

(1)知道什么叫梦寐以求吗?(训练读)

(2)引读:是啊,白天干活时,父亲想的是————

晚上睡觉时,父亲想的是————

坐在餐桌边,父亲想的'是————

看着人家开车,父亲想的是————

这就叫梦寐以求,谁来读读这句话?(训练朗读)

(3)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可现实的条件允许他梦想成真吗?(扣:拮据)

越是生活贫困,那份渴望越是强烈,所以他梦寐以求的是————(生接读)

(二)探究心灵,想象写话

1、终于有一天,幸运之神降临了,父亲中彩了。拿起书,自己读一读文章的3——5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中彩后我和父亲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心情会截然不同呢?

2、拓展想象,练习写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内心矛盾极了:_______。)

(三)抓住矛盾,引发思辨

1、是啊,父亲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小小年纪的我明白他的心吗?我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文章的6、7、8三个自然段,你们给推荐一下!

2、出示: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练习朗读)

3、母亲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一个淡淡的K让我们明白了父亲神情严肃的原因,原来这车本应属于库伯。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毅然决定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回扣: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4、那为什么你们最终又决定将车还给库伯呢?

(出示)虽然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是他更求的是。

5、当情感的天平失去平衡的时候,父亲选择了做个道德高尚的人。正如母亲所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希望我们记住这句话,并一起共勉。

《中彩那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2.理解母亲说的话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

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中彩那天》。(板书课题)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下面我们将细细地读这篇文章。

二、感受中奖心情

1.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幸运之神突然眷顾你,让你中了500元钱,对小孩来说500元钱挺多的了,这500元钱由你任意支配,你最想干什么?

干自己想干的事,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但想想都挺开心,课文中的父亲就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谁知道奔驰牌汽车?

2.看图,啊,父亲开着车来了,看看周围的人,想想他们什么心情?车开到身边,甚至会有什么动作,说些什么?

3.自由读3~5自然段,说说“我”的心情如何?从哪能看出来?(兴奋、简直不敢相信)

指导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

4.所有人都沉浸在快乐中、羡慕中、兴奋中,父亲又如何呢?(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看到父亲的神情,我感到——(疑惑),那怎么读这一句,谁来试试?

还能从哪看出父亲不高兴?(我几次……被他赶了下来)

三、理解“道德难题”

1.我很疑惑为什么中了彩父亲还不高兴,自读第6自然段,说说是什么原因?

2.自读第7、8自然段,看看父亲到底遇到了什么道德难题?(板书:留?还?)

3.如果父亲要留下这辆车,他有足够的理由吗?读课文,帮父亲找理由,划出相关语句。

a.“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拮据”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种语气?孩子们生活在这个家里,他们就没有想要点什么吗?请你用“我想要( ),因为生活很拮据,只好( )。”来说一说。其实每个人对生活都充满了欲望,可是孩子们无法实现,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引读句子)。哎,家里这么穷,今天终于中了彩,真想把这车留下!

b.“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他如此熟悉汽车,如此喜爱汽车,多么想拥有一辆汽车呀,你能读出父亲那种渴望吗?眼看梦想就要成真了,真想把这车留下!

c.“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

这辆汽车对库伯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对我们这个穷人家来说,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产啊!谁来读读这一句。面对中彩得到的汽车,却又不属于自己,谁能不激动啊!再读。

d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你从这两句中看出什么来了?(看出父亲想要这辆车)这个K字是用铅笔写的,同学们,你们都用铅笔写过字,铅笔写的字擦起来感觉怎么样?(很容易)但父亲擦过还留下了淡淡的痕迹,谁能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父亲当时心里不平静,想到了什么?)正是因为父亲这矛盾的心理,这K字才没有被完全擦掉,留下了淡淡的痕迹。淡淡的K字到底淡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读出来?

看到父亲如此为难,我们替他拿个主意,就把这辆车留下吧,行吗?说说不行的理由。

是啊,怎么能这样做呢?怎么能不守信用呢?请你用“就算……我也不能……”这样的句式来推翻前面说的留车的理由。

四、感悟诚信

1.读第9自然段,说说父亲最后怎样选择了?

想想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

2.文章最后写到:“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

3.文中有一句话与这句首尾照应,找一找。(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诚实+信用=财富)

五、板书设计

5 中彩那天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留?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道德难题

还?

诚实+信用=财富

《中彩那天》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老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体会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1、朋友见面,大家都带来了礼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俺把它板书在黑板上(板书“财富”)你心目中的财富是什么?(让同学畅所欲言)

2、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获取财富方式有哪些呢?(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板书“中彩”及课题“中彩那天”)注意“中”字的读音。

二、初步感知,整体掌握

1、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相机个别指导。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汇报,教师相机对同学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鼓励同学读懂课文,掌握全文的线索。

3、读了课文,你对课文的哪些地方有疑问呢?请把自身的问题写在教材的相应位置。教师巡视时注意梳理同学的疑问:

预设一:同学提出了理解词语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同学简略地结合文意理解。如“拮据是生活很困难,困难到一家仅靠父亲一人工作来维持六人的生活;“梦寐以求”就是什么时候都想要,文中的意思是父亲十分想拥有一辆轿车,连做梦都想。

预设二:同学提出了对中心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老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理解问题,教师只给予强调并指导同学读好这个句子,并让同学自由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即可。老师暂不下结论,目的是随文再作深入理解。

假如同学还提了别的问题暂且留置,随后面的学习来交叉解决。

设计意图:要同学“文通事晓”。“文通”即扫清字词障碍,能初步读通文章。“事晓”即通过初步读文,同学能知晓文章的梗概,了解事件的背景,掌握全文的大致线索。从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讲,这是一个整体入手,初步感知的阶段。

三、细读课文,用心感受

1、同学细读课文:

课文的哪些段落是写中彩那天发生的事?(3~8自然段)

2、谁能找出中彩时“俺”心情最激动的句子读一读。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俺”的兴奋和激动。

3、和一般中彩局面比较,“俺”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所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同学自主阅读课文第七、八段后自身提问,自身试着回答,再交流、讨论。要注意引导同学发现父亲的道德难题。

课件出示。

⑴指导读好长句子。

⑵读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呢?边读边想,那淡淡的K字,到底淡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读出来?

⑶在K字擦与不擦之间,他是怎么想的呢?把课文前前后后联系起来读,这是个很好的读书习惯。

4、师小结:

看来,这辆小汽车的“留”和“还”都有理由,这就是爸爸的道德难题。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通过对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白父亲的道德难题难在何处;同时鼓励同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自身提出问题,自身解决问题,能更有效地激发同学的自主精神,同时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激情争辩,突破难点

师:在父亲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辩,一个说把汽车留给自身吧,一个说把汽车还给库伯。请问:你是赞成哪一个观点呢?

1、根据同学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

正方观点:还。

反方观点:留。

正、反两方各自合作学习,在文中找支持自身观点的语句──从书中找出依据才有说服力,准备争辩。

2、激情争辩,联系上下文,评议并论述自身的观点。

3、老师点拨,解决难点:

父亲知道,这辆车他想留,能留下来,但却不该留啊,他是怎么战胜自身的呢?

引导同学再次回扣重点句,朗读母亲说的那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老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4、讨论:

父亲失去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老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设计意图:争辩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同学读书,把书读懂了便有自身的观点,争辩才有力。同时,这是同学“理”的模糊之点,通过深入读书考虑再争辩,可以使同学越来越明“父亲选择老实”的道理是多么正确。这个环节,也是同学在“文通事晓”的基础上实现“事熟理透”的阶段。同学通过多读,实现“事熟”;通过争辩,达到“理透”。

五、统一认识,情感升华

1、自读第九段,得到汽车时父亲神情严肃,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汽车被库伯领走后,他却显得高兴,为什么?

课件出示重点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老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让同学以读代答。注意引导读出自身的个性化理解。

2、同学试着背诵这个重点句子。

3、谈谈你对财富新的认识。

4、教师总结:

这话出自“俺”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在她眼里,一个人要老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身的东西。她也经常这样教育家里人,让他们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老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六、回扣全文,拓展延伸

1、请想象一下,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俺”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呢?让同学试着说一说。

2、自学下列短文,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自主提问,自主解疑:

早晨,天下着雨,一家早餐店门前有许多人排队买早点,俺也在队伍中。

好不容易轮到俺了。俺收起雨伞,放在柜台边,然后迅速地买了早点,找到一个角落坐下。等匆匆填饱了肚子,俺便抓起雨伞向单位赶去。

忽然,背后有人喊,似乎是喊俺。“叔叔,叔叔,等一下……”俺扭转头,确实是一个小姑娘在喊俺。

“俺可是给了早点钱的啊!”俺以为她是店主的小朋友,便赶紧对她申明。

“您误会了,叔叔。”她说,“你的伞拿错了。”

俺连忙看自身手中的伞──蓝色的,没错啊……她却不论俺说,把伞硬是塞到了俺的手里:“您的伞是新的,俺的伞用了很久了,快坏了。”

俺们交换了伞后,相互继续赶路。雨更大了,可是俺的眼前却全是晴天。

3、分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总结,结束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