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是《史记·滑稽列传》的附录,为西汉末年历史学家褚少孙所写。故事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二、教学目标:
1、学科性:能准确地认读并规范地书写本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生动可感地读出人物对话,并且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到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气。
2、教育性:通过对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了解和分析,加之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地了解“‘神’害难破,水利易修”的道理,进一步让学生们懂得要相信科学,摒除迷信。
3、创新性: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习西门豹身上的那种敢作敢为,敢于与迷信作斗争的精神,并且懂得要尊重科学,摒弃迷信的做法。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言行,了解西门豹敢于破除迷信的做法,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之处;了解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将人物形象的对比作用。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引入新课
1、让学生读题,说说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的有关西门豹的资料,交流了解;师出示课件总结。
2、质疑课题“西门豹治邺”中“治”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西门豹“治理”了什么呢?从而导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学生字词,多种方式读。
2、理解重点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1到9自然段)
1、让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让学生们说说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教师板书:调查情况
所见: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所闻:河伯娶妻;巫婆所说;新娘来自老百姓家;年年闹旱灾。
3、引出本文的第一部分(1到9自然段)并进行学习。4人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原因,并完成表格。
4、分角色朗读1到9段。
5、过渡:“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想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10到12自然段)
1、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用“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问:西门豹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西门豹这样说,就可以救下要献给河伯的新娘。
3、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问:西门豹的这句话又有什么作用?
答: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扔进河里。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坏人,客客气气地就把这两个罪大恶极的家伙处死了,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很正常。
4、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问:官绅为什么提心吊胆?
答:官绅害怕把他们也丢进河里。
问:西门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西门豹这样做警戒了其他官绅。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是给其他官绅看,目的是要吓吓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
5、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问:从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答:教育了老百姓。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老百姓明白:河伯这个神是根本不存在的,给河伯娶媳妇只不过是巫婆和官绅们骗钱害人的把戏。
6、老百姓终于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巫婆和官绅得到了惩治,教师板书:惩治坏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师:(接上)迷信已经破除,天灾依然存在,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兴修水利
问:邺这个地方后来变得怎么样了?与之前的邺做对比。
2、说一说: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西门豹是一个机智、勇敢、为民除害的人。
3、他为邺县做了哪几件事?
(三)小结课文,完成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换一换,写出与画线词语的意思相近的词。
四、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写一写:有关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名言。
西门豹治邺
调查情况、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破除迷信、新修水利、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妻
谁说的?→巫婆、相信科学、新娘?→老百姓家
破除迷信、发过水没?→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对所有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探究性强,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个性体现,对于本课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的情节,学生们一定会感兴趣。
教学建议:
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叙述故事的表达顺序,可设计“初读——熟读——精读”的环节。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足智多谋,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主人公言行的句子去默读体会、朗读感悟。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交流来逐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言行巧妙之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文时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痕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另外,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为让学生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还可以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的实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西门豹的为人、搜集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读中感悟,读中质疑。
教学过程:
一、课文题目导入
1.(出示题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
2.老师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的人。
3.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认清字形,注意汉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4)标注自然段序号,解决问题:西门豹是干什么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
注意:①“扑腾”在句中读轻声。②读准“麻烦、收成、跪下”的轻声。
(2)认清字形。
三、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
2.文章着重讲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呢?(第一件:与老大爷谈话,调查邺田地荒芜原因。第二件:西门豹惩办巫婆和官绅头子。第三件: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
3.你能把西门豹做的每一件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4.自由读课文,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你能将文章划分层次吗?(起因:第1~9自然段,调查摸底。经过: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结果: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5.分组朗读,你认为文章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内容?谈谈理由。(文章的起因与经过是重点内容。由于调查清楚,摸清了情况,才有了西门豹巧妙破除迷信的办法。)
四、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西门豹如何摸清底细,采用什么办法破除迷信将是我们下节课研究的重点。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之处。
2.了解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难点
了解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以小标题的方式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今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进一步了解西门豹这个人物。
2.通过初读课文,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呢?
西门豹是(一位好官;一位不迷信的人;一位善于观察、了解民情的人;一位敢于同迷信斗争的人……)。
3.现在我们要自主探究,看看细读课文后,你们对他又会有哪些认识。
二、自主探究,感悟人物品质
1.探究调查摸底。
(1)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分组学习,深入思考。
(3)汇报学习成果。(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向老大爷进行了精心的调查,从而摸清了底细,胸有成竹地想出了好办法。)
(4)追问:西门豹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的调查结果又如何?(小组讨论)
小组一: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闹的。)②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的?(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选。没钱的人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拉走。因而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小组二:西门豹的调查弄清楚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①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百姓钱财,使得有女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
②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5)点拨:面对着自己掌握的情况,西门豹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即采取措施,他是如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呢?(他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表面上赞同给河伯娶媳妇,实际上他已识破巫婆和官绅骗取钱财的诡计。)
(6)小组朗读西门豹的话,感悟人物品质。你能用成语来评价西门豹吗?(将计就计,明察秋毫,明察暗访)
质疑:西门豹是被派到邺的官员,他明明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要参加“婚礼”呢?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惩办巫婆和官绅的以及这样做的妙处。
2.探究破除迷信。
(1)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第10~15自然段,想想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
②找到描写他是怎么说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③你认为他的办法妙在哪里?是否还有更妙的办法?
(2)学生间讨论交流。
(3)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一:“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是为了找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他这样说是故意装着认真的样子,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
小组二:“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麻烦”表面上是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要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质疑:官绅们见巫婆和官绅头子没有回来,西门豹又说让他们去催催。他们磕头求饶,西门豹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要惩办他们吗?(“再等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了,制服了他们,达到破除迷信的目的。)
小组三:西门豹利用假戏真做的办法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及官绅们。这个做法很巧妙,巧妙之一,安排周密;巧妙之二,不动声色;巧妙之三,假戏真做;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3.西门豹一开始调查摸清底细,并没有把巫婆、官绅们抓起来杀掉,而采用这种将计就计、假戏真做的办法。你们知道他的用意吗?再默读这一部分,在读中感悟。(彻底破除迷信,关键还是在于让老百姓们从这件事中真正明白迷信的危害。巧妙地惩办,深刻地教育,这才是西门豹真正的目的所在。)
4.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老百姓们有什么变化。(老百姓在西门豹的带领下,兴修水利,年年都有好收成,再也不迷信了。)
5.在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中,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机智过人,胸有成竹,不露声色……)
三、总结全文,整体理解
1.在西门豹一步步实施惩办巫婆和官绅们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办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2.你此时最想对西门豹说什么?(你的办法真妙。真的很佩服你。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事要有策略。……)
四、发散思维,角色体验
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办法很巧妙,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进行角色表演。
(1)以课文为主要内容,注意要有层次。
(2)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如给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如官绅等)加上语言。
(3)注意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有恰当的表情。
3.小组表演。
4.小组汇报演出。
5.小组间评议:最佳表演组,最佳人物创新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尤其是惩办巫婆的部分,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先找到这些句子,读懂意思,再进行语言的转换练习,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并借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篇3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循序式。
五、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过渡语: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西门豹,板书课题。
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八、板书设计
14 西门豹
调查了解
破除迷信
有勇有谋
惩办恶人
敢作敢为
兴修水利
与民作主
为民除害
【设计意图】
以事件为线索,抓住课文中故事发生、发展、变化、结局的过程,起到掌握事情来龙去脉和详细经过的作用。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群众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教学的设计立足于学生能领悟课文中西门豹的语言,以及他在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时分别运用的妙计,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才智、有勇有谋。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2、弄懂西门豹将计就计分别铲除坏人的巧妙计谋。3、能依据提示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析,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领会西门豹惩治坏人方法的精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崇尚科学,拒绝封建迷信认识和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品析,清楚西门豹将计就计分别铲除坏人的巧妙计谋。
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五、说教法学法
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努力实现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
(一)品读感悟法
宋代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中采用“品读感悟”的方法,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诵读——品味言中之美、积累好词佳句。通过反复的“读中品、品中悟”,将读思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情感。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体悟文本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
授课教师
梁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
2、弄懂西门豹将计就计分别铲除坏人的巧妙计谋。
3、能依据提示复述课文。
通过自读、感悟,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析,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领会西门豹惩治坏人方法的精妙。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品析,清楚西门豹将计就计分别铲除坏人的巧妙计谋。
教学难点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用具
准备
希沃白板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
有勇有谋救下新娘将计就计
为民除害惩治首恶假戏真做
教育百姓事实说话
兴修水利获得收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导入引出情节
一、复习旧知了解现状
(一)打地鼠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管理、媳妇、官绅、
干旱、迎接、徒弟、求饶、灌溉、收成、眼睁睁、面如土色、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二)教师设问,回顾旧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西门豹经过调查,了解到邺这个地方的现状是什么?于是与老大爷进行几问几答,弄清了原因?请完成下列表格:
西门豹问了什么
老大爷的回答
为什么问
学生以打地鼠的方式,男女生交替读词语。
学生回答:了解到邺这个地方的现状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学生完成表格:
西门豹问了什么
老大爷的回答
为什么问
为什么天地荒芜,人烟稀少?
河神娶媳妇给闹的。不送姑娘就发大水
了解原因
这话是谁说的?
巫婆说的。
了解谁在作恶
新娘从哪儿来的?
穷人家的女孩儿。
了解谁是受害人
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
了解实情
(二)教师引导学生剖析原因
1、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人为的骗局再加上年年闹旱灾的自然灾害,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教师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到20xx年前去一起研究西门豹是如何借助给河神娶媳妇的计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
学生回答:河神娶媳妇给闹的(预设:巫婆和官绅用给河神娶媳妇的计来骗钱害人)
天灾人祸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通过学生的回顾概括,教师对学文思路的提示,再一次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学生的思维也由此趋于严谨,为后面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二、直切主题研读文本
二、深入文本,学习探究
教师过渡语:我们经常说带着问题读课文学习的效率会更高,请问屏幕上的'问题,谁来读一读?(出示学习要求)
(一)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
1、请分别用“——”和“~”画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句子。
2、思考:西门豹用什么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学生自由朗读相应段落,教师巡视指导
(二)将计就计,惩治巫婆
1、教师请同学分享刻画描写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句子。
2、指导全班齐读
3、师:新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难道西门豹相信真的有河神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4、师:从你们的分析中,我听出了西门豹的话假中有真,那说什么是假,说什么才是真呢?
教师出示填空:西门豹说()是假,()才是真。
西门豹说()是假,()才是真。
1、学生交流刻画描写惩治巫婆的句子: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何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他投进漳河。”
2、全班齐读这段话
3、学生回答
4、学生完成填空: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是假,(救下新娘)才是真。
西门豹说(重选新娘)是假,(惩治巫婆)才是真。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填空,引导学生区分出西门豹语言的真假,明白西门豹的用意,对下文理解和感受西门豹顺着巫婆和官绅骗人的技俩来顺势惩治巫婆计谋的精妙。
5、师:哦,我明白了,就算此时新娘是美女西施,西门豹也会说(),他的目的就是()。
师小结:的确是这样,既然新娘不漂亮,河神必然不会满意,只有再找一个漂亮的送去,这样就能够顺利的先(救下新娘),那选谁给河神说一声呢?(巫婆)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什么目的?(送巫婆***)
6、话虽不多,理由却很充分,西门豹顺着巫婆和官绅骗人的套路顺势惩罚了巫婆,这一招叫做什么?
(板书:救下新娘将计就计)
课件出示将计就计: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5、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回答:西门豹也会说(新娘不漂亮),他的目的就是(救下新娘)
6、学生理解西门豹不露声色的顺着巫婆和官绅骗人的套路而惩罚了他们,并回答这一招叫“将计就计”。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西门豹假借“新娘不漂亮”,要更换漂亮新娘,继而惩治巫婆的情节后,再引出“将计就计”这一成语,更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加深印象。
7、师:西门豹巧妙的借助河神娶媳妇,惩治了巫婆,真是大快人心啊!让我们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西门豹这句巧妙的话?
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教师引导,读出3个“不”语气的坚定。“麻烦”却有表面上的平静,实则威严。
8、指导朗读。
7、学生举手朗读对话。
8、学生依据教师指导反复朗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分读。
(三)假戏真做,惩治官绅
1、教师引出问题:
就这样,西门豹巧妙的借助河神娶媳妇这件事惩治了巫婆,那他又是如何巧妙的惩治官绅头子和官绅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
2、请前后四个同学为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说这两句话的不同目的。
1、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分别惩治官绅头子和官绅的句子分别为: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设计意图】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在于他针对不同对象,利用不同妙计巧妙的惩治坏人,不露声色。学生分析两句话的不同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西门豹对于官绅头子和官绅不同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有勇有谋。
3、教师小结:
可以看出西门豹当时说这两句话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借口让官绅去催催巫婆而惩治了官绅的头子,后者是利用官绅头子的命运来教训官绅,让他们主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让老百姓明白这是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阴谋。
西门豹假借去漳河里催人的计谋,真惩治了官绅,这一招叫做什么?
(板书:惩治首恶假戏真做)
4、教师指导朗读,“麻烦”“请”读出西门豹的语气肯定,正直威严。
5、西门豹用编造出来的计策巧妙的除掉了官绅头子,而此刻的官绅们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6、什么叫面如土色?
课件出示,解释面如土色
7、看着官绅惊慌失措的样子,各位百姓们,此时此刻你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你们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重点词语的标注理解,并回答“假戏真做”。
4、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
5、学生找到相应句子并展示“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6、学生根据字面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结合语境谈谈面如土色在文章里指什么。
7、学生走进老师创设的情境,假设自己是老大爷、孩童、老大娘、年轻人等不同角色,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说自己的感受。(预设巫婆和官绅的骗局,谋财害命的迷信)
【设计意图】假设学生就是当时的百姓,了解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的事件后,通过情景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能够让他们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感受文本,有感而发,有所触动。
8、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当时科学不发达,许多人对不给河神娶媳妇,漳河就会发大水这一说法深信不疑。西门豹没有选择直接劝说百姓或是强制命令,而是选择了一种怎样效果更好的办法?
(板书:教育百姓事实说话)
(四)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1、出示学习要求: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送走了封建迷信,一心为民的西门豹,还为百姓们做了什么呢?
(板书:兴修水利)
2、现在的邺,是怎样的新面貌?
请用文章的语句来回答。
(板书:获得收成)
8、预设学生回答:西门豹用不露声色的计谋当场戳穿巫婆和官神用封建迷信骗人的骗局,老百姓在现场目睹这一切事实。
1、学生自由读第16自然段,回答“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
2、学生回答:“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三、课外延伸升华感情
三、发散思维感悟品质
1、通过阅读这一故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一般用不同的颜色象征某个人物的特点性格,例如,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蓝色代表刚强有心计的人物性格;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白色代表阴险狡诈人物形象。
思考:西门豹在京剧表演中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脸谱呢?
师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20xx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好官,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西门豹。
1、预设学生回答: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破除封建迷信,为民除害。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并回答黑色。
【设计意图】读书不仅要读文本,还要学会由文本向外迁移。通过引入京剧脸谱这一新颖形式,不仅能够让同学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依据不同脸谱人物的性格特点给西门豹归类,变相考察学生对西门豹人物特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回顾内容加深理解
四、复述故事实战练习
过渡:这一个流芳百世大快人心的故事,我们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个故事,让他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1.回顾复述课文的方法
2.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_________来到_________,看到这里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与_________的_________,弄清了原来是_____________,西门豹决定___________。
首先,他以____________为由,让____去给____说一声,把____投进____。随后又以____________为由,把________投进____。________受到惊吓,____。
最终,________都明白了,这一切原来是________。
在________的带领下,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总结:同学们,迷信是骗钱害人的,我们要提倡科学,相信科学。从今天起,希望大家争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1、学生回顾复述课文的方法:借助关键词、依据表格、借助提纲、根据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等。
2、学生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成句子,复述课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互相认识了,现在来认识一个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叫西门豹。(出示图片)他姓什么?对,他姓西门,名豹。[边说边板书:西门豹]
师:西门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生:(诸葛、上官、司马、欧阳……)
师:西门豹距离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他的故事还广为传诵。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想不想了解这个人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近距离接触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1)两字词语。排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2)两个字的会读了,再来看这两个四字词语会读吗?
(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把理解读出来吗?
那这两个词会读吗?(出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你想到了什么?谁能将理解带进去读?
一起读这四个词。
2.你能用“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分别说一句话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师:词读得很好,再来看课文读得怎样?请三位同学接读课文。
1—9自然段。10—15自然段。16自然段。
读的同学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猜一猜为什么这样读?
师: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四、学习重点部分。
(一)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0—15自然段,你能感受到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这个办法如何?
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请同学们画出来。(出示句子)
(二)具体分析。
1.师:我们就先来看这一处,自读。(出示11自然段中的“不行……”)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引导:
找这个借口的目的是什么?(1.救下姑娘2.惩治巫婆)
结:真是安排周密啊!(板书:善于调查研究)
师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还读出了西门豹的言外之意呢。
那这个借口应该怎样读?
师:我也想读读。
你听出什么来了?(重读“麻烦”)
师:为什么这样说?
(是真客气?他想干什么?)
师总结: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腾腾杀机暗藏其中;一个麻烦,读出了他让巫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表面客气,实则智慧,这就叫不动声色!(板书:有智慧,讲战略)
师:自己再体会着读读西门豹的话。
2.师: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出示12自然段中的语言)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话。(出示两个句子)
师:有什么不同?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不是询问,是命令的口气。
师:谁想再读?(读得好的,留下当西门豹)
3.最后该轮到惩治谁了?(官绅)
(出示13、14自然段)自己读读,体会,看你有什么问题向西门大人请教吗?
重点:为何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和对待官绅态度不一样呢?
师小结:严惩主谋,从犯从轻,区别对待,讲究策略。(板书: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西门大人,你的目的达到了吗?(读出官绅害怕的'句子。)
师小结:西门豹就是这样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板书:为民办实事)
4.渲染气氛,分角色朗读。
师:让我们合作,再现一下那天的精彩场面,好吗?(出示10—14自然段)
(师读黑色字,生读红色字。)
师:看到这儿,老百姓都明白了吧?明白什么了?
(出示: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站在岸上的官绅、书生、老大爷、小孩……其中的一个,你会说些什么?)
师:大家说法不同,实际都在赞扬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你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叫什么?(出示填空:西门豹用()的办法,
既()又()还()。
5.填空
师小结:西门豹用将计就计的巧妙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又教育了官绅,还帮老百姓明白了真相,彻底破除了迷信。这也为他后来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打下了基础。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五、布置作业
类似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有智慧,讲战略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言行,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
师:1.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9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相机板书:调查)这是事情的?(板书:起因)
3.这节课我们学习西门豹治邺的经过和结果。(板书:经过、结果)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事情的经过。
谁愿意大声读课文10——12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探究方法
要想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你想怎么学?(随机总结方法、步骤)
3、下面,就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10——12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吧!
4、小组讨论。
5、呈现学习结果(好,下面就来展示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吧)。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客气、坚决的语气,想救姑娘)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惩恶)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客气、着急的语气)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警告官绅,教育百姓)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巧妙之四: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6、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不知不觉中惩办了恶人,教育了百姓,破除了迷信,(板书:惩恶、破除迷信)你觉得西门豹的方法好不好?能用一个词夸夸他的方法吗?(板书:巧)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西门豹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谁来概括主要内容?(板书:引水)此时,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个怎样的人?
(三)回顾全文,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四)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老师带来一首打油诗,借此也来表达一下对他的敬仰。让我们在朗读声中结束本课。
河伯娶媳愚弄人,无知百姓信鬼神。
人烟稀少田荒芜,邺地何时脱清贫?
西门大人来上任,巧施妙计破迷信。
话中有话语双关,一世英明传到今。
五、作业自选超市
1.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表演性作业:跟小伙伴们一起表演课本剧。
3.趣味性作业:以魏王的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