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江南》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江南》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忆江南》选自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都是有关江南的音乐作品,围绕着人文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江南音乐婉约的风韵,领略江南民间独特的习俗等。
2.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从重感性认知向重理性认知的过渡阶段,同时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中要学唱的歌曲《忆江南》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谱曲的,歌中抽象描述的景致和情感,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知并理解。
3.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
本课拟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感受江南的诗、歌、画、乐、舞等的风格特点,韵味所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多媒体,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感受江南歌曲的意境美,学习用柔美自然的声音演绎歌曲情绪。
2.能力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创编活动,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情感目标:从诗、画、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感受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秀美清新,人文的温婉典雅,增进对祖国秀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柔美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去表现歌曲。
2.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音画欣赏,入情入境
[播放音乐《春绿江南》及一组江南水乡的水墨画(音频、图片课件)]
1.刚才的这段乐曲和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描述出来。(清新,优雅,柔美;江南水乡的美景)
2.音乐《春绿江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清秀灵动的'水,秀丽多姿的山,江南水乡就像一幅幅朦胧的水墨画,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人杰地灵的江南,也留下了众多的佳句名作,大家听一听下面这首歌诗谁的作品?
[欣赏《忆江南》范唱(课件)]
3.大家一起朗读白居易的词《忆江南》。(课件)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词中“一红一绿”相映衬,无需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再听老师唱一遍,感受歌曲旋律:清新、柔美、明朗。
[老师范唱(课件)]
[通过观赏水墨画、听赏乐曲及老师的范唱,初步感受江南风光的秀美、音乐的清新,进入美妙的学习情境]
(二)歌曲学唱,感悟情绪
1.跟琴用“en”哼唱这首“清新明朗”的旋律,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出示歌谱)
要求:流畅、柔美,自然,注意换气
2.唱谱,提醒乐谱中带有附点的音符。(动画课件)
3.分析歌曲,填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及结束句的演唱。
4.歌曲力度处理:
①歌曲中描写景物的两句话,朗读,进行分析,做强弱对比,唱一唱。
②结束句的演唱。提醒演唱声音的位置、时值。根据歌曲情绪分析加上什么力度记号去演唱合适。(动画课件)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忆江南》。
[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形象地感受“mf 、 mp 、 ”这几个力度记号在演唱中的运用,很好地将歌曲的情绪、意境表现出来]
(三)歌曲表现,再现美景
1.情境表演。
歌声很美,老师还想再现词中的美景,请大家思考一下,用肢体语言或同学间相互合作,模拟各种景物的造型,如:随风轻拂的垂柳;绽放的鲜花;涟漪的湖面;拱形的石桥,摇橹的船家和穿行于美景中的游客等等。(演一演)
2.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更好地演绎歌曲的情境,选择适合《忆江南》的演唱形式。
①一人领唱众人以“en”伴唱,并伴以表演。
②用轮唱的演唱形式表现游人如织,你歌我和的场景。(音频课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0 0︱0 0︱江南︱好—︱风景︱……
[通过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演一演江南风光、用不同演唱形式唱一唱江南歌曲,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江南音乐和风光的魅力所在]
(四)拓展欣赏,归纳风格
1.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深受人们的喜爱,吸引了不少作曲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不同版本的歌,老师演唱一首。(说说歌曲情绪,听后感)(视频课件)
2.欣赏昆腔《忆江南》,感受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体验。(音频、图画课件)
3.江南的山美,水美,诗美,歌美,再欣赏江南舞蹈《春绿江南》片段,跳一跳,感受江南舞蹈的意蕴。(视频课件)
4.同学们将江南舞蹈的清丽典雅,温婉曼妙表现得很到位,再唱《忆江南》并配以刚学的舞蹈动作。
[借助视频、图片、动画等手段,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忆江南》,观赏并亲自体验行云流水、曼妙典雅的江南舞蹈,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我们吟诗、赏乐、轻歌、曼舞,徜徉于秀美、灵动的江南,感觉美不胜收,意犹未尽!白居易的《忆江南》还有其二、其三,课后请大家收集来,品一品,唱一唱!
2.我们的祖国到处是秀丽的景色。同学们可以仿照《忆江南》的格式进行歌词创编,下节课带上你们的作品,赞一赞我们可爱的家乡——南通。
《江南》教学设计 篇2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3、同学们,看了课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顾名思义写的是江南春天的美景。)
二、看图入境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我带来了几张好看的江南美景图,请看。
3、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出示古诗诗
2、(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千里江南,绿树红花,酒旗飘扬。烟雨朦胧,黄莺啼叫)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下面的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以二人进行合作学习)
4、交流诗意(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墎,就其在空中飘扬。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3、(师)好美的景色呀!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请你把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你找到的是
莺啼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墎 酒旗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请你们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把江南的美读出来好吗?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有的学生想谱上曲唱一唱也可以。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画的不错,读的不错,唱的更不错。)
四 、理解诗意,感悟情美。
1、杜牧的诗写的这么好,你了解杜牧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给我们讲一讲杜牧好吗?(生汇报:通过你的交流我知道了,杜牧是唐代诗人,他和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世称“小李杜”,还知道他的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同一诗人,面对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感受。根据你对杜牧的认识,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江南春》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3、杜牧是愉悦的,(从千里-----)(今)(晴)
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背景)(古)(烟雨)。
4、(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夜泊秦淮》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5、作者及赞美江南的美景,也感慨南朝的覆灭。
五、拓展诵读,体会韵美。
1、请你们再次来深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呢。如《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六、课堂延伸,表现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们身边的春天怎样呢?请欣赏歌曲《嘀哩哩》。
2、我们身边的春天也很美,仓颉元的春天,馒头山的春天,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七、课外作业,积累运用。(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赞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江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读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江南)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后教:
1、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圈出生字,教师抽查。
2、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出示句子: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反复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理解“田田”的意思。
(1)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2)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共有几行?(七行)由几句组成?(三句)
7、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模仿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
1、认识笔画竖弯钩和竖弯,指导书写“可、西”
(1)教师用课件演示笔画竖弯钩和竖弯
(2)学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顺序。(3)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笔画竖弯钩和竖弯,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
(5)组内评议,写的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出示目标
三、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2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3规范表达,并理解诗的意思。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4、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5、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引导学生在读嬉戏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6、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7、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8、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四、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五、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江南》教学设计 篇4
《江南》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志,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具: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有感情地读、品读,读评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回忆导入。
2.看图引人。先让学生观赏图片,再谈突出印象。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
2.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
三、尝试朗读
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
四、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理请写作顺序。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移步观察变换的提示语,画上“——”。
二、自读自悟,融入画境
教师先放录音,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1.结合插图,读句品词,体会语言美。
2.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
三、品读精彩,领悟整合
以读为主,以读促动,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获得美的陶冶。
1.在读中强化知识的把握、美的感受。如岳阳楼的结构特点;岳阳楼的深厚文化底蕴;洞庭湖的浩瀚及其动人传说等。设计提问。
2.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句的体悟品味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
四、回归全文,抒说心声
1.和作者一起细细欣赏了“江南第一楼”,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
2.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五、真情朗诵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
3.从读到写,自然拓展。
《江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1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读准“江、南、可”等生字的字音。会写“可”掌握“竖钩”1种笔画。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猜谜语识字法: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2.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3.书写生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诗歌,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关江南风景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二.前置检测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个人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生字。
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生字,各种形式读生字。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谜语识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3.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提示: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4.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可,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3).学生练习书写,练写两遍。
(4).师评,学生互评。
五.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师巡视指导,引导,参与学生学习。
六.汇报交流
指名小组汇报交流:
1.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看课文插图。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莲叶/何田田)。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指导学生读,各种形式的读。
七.总结提升
1.看视频(预习莲叶图)
2.对照板书总结,试着背一背。
八.当堂检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