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情感 > 正文

送秋“鲜”

作者: 李秀芹2024/02/08情感

到了秋天,杨老太便开始忙碌了,一包一包的农产品往外送。掰了玉米送玉米、刨了花生送花生、收了小米送小米,直到霜降把红薯请出地里,再分送给亲朋,杨老太的秋才算送完。

杨老太侍弄了一辈子庄稼,已然是半个农业科学家,大伙儿称她为行走的二十四节气,什么时间种什么庄稼,都来请教杨老太。其实村里没有多少耕地,前几年又发展村办企业,建了不少工厂。杨老太家里还有半亩良田,她又开垦了半亩荒地。杨老太说,现在地少了,更得精细着种。这几年,杨老太年纪大了,家里的地都由儿子儿媳种,她负责当技术指导。不过杨老太岁数越大也越发任性,赶上农忙,她让家里男女老幼都得去地里干活,连她最小的重孙女也不例外,不能干活也得陪着她太阳地里"见习".杨老太说看多了,等扛得动锄头了自然就会干了。

俗语说,自己的孩子好,别人的庄稼好。可在杨老太这里是,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都好,但庄稼绝对是自己的好。这个不是杨老太吹,她地里的庄稼就是长得比别人家的好,因为只有她把庄稼当孩子养。

秋收之季也是杨老太送秋之时,天然绿色的农产品,送给城里的亲朋,让他们尝尝秋。街坊四邻也要送一圈,杨老太说,虽然大家都有地,都不缺这些,但送秋是一种心意,也是一种对比。尝尝别人的,再尝尝自己的,色香味就都比较出来了,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种地才能有进步。

杨老太开口闭口都离不开秋收和庄稼地,门里出身,自会三分,杨老太家的小字辈都知道庄稼如何种。杨老太说,只有让孩子亲自下地,真正汗滴禾下土,知道一粒米是如何长成的,孩子们才会爱惜珍惜粮食。

今年杨老太家的庄稼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之秋,杨老太准备到时欢欢喜喜送出去。"这是我辛苦种的,大家尝尝鲜。"这是杨老太的口头禅。她最讨厌农人说庄稼是"自己地里种的,不值钱"的话,怎么不值钱呢?辛勤劳作禾浇汗,小小一颗粮,温饱大任当,金贵着呢。

杨老太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受过穷、挨过饿,深知粮食的重要性。要学杨老太,把粮食当"鲜"尝,一个"鲜"字,对粮食充满敬畏和珍惜,丰收莫忘灾荒之年,其实也是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