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项链》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项链》读后感 篇1
人的命运绝大多数是上天决定的,那是因为你无权选择你的出生。
如文中的玛蒂尔德一样,她是那样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当她穿上一件只用400法郎做的礼服以及戴上一串以假乱真的钻石项链后,她能在晚会上成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许多人都望着她出神,机要处的人都想和她跳舞,甚至连部长也注意到了她。她似乎是天生就该站在舞台,受到他人瞻仰艳羡的。
但是,她却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似乎是命运的差错,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办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最后,她只能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在和她同等的妇人心中,这一切都不应该是被烦恼的。因此,她不住地感到痛苦。而当她和丈夫收到请柬后,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喜悦,而是满眼伤心和生气,不过是因为她没有合适的衣服和漂亮的珠宝。
可以说,她人生中最巅峰的时刻就是当她在晚会上“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成绩的光荣;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所以她什么都不思虑了。
但,也正是因为她虚幻的梦想生活与可悲现实的冲突,造就了之后的悲剧。
她丢失了借来的项链,因为爱面子,她没有跟佛来思节直讲,而是隐瞒着好友,自己慢慢偿还,他们夫妻俩度过了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十年。在这十年里,玛蒂尔德的美貌渐渐被严峻的现实磨糙了,容颜迅速衰老,以至于在十年后重新遇见佛来思节夫人时,她都认不出她自己了。可是,命运好像又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那串她丢失的项链不过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而她赔偿的却是一串真正的钻石项链。
真可谓命运弄人。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思想:人是脆弱的,被动的,总是受命运的控制。一点极小的事就可以使人由无变有,又由有变无。一切理想、追求、憧憬和虚妄最终不过是复归于无——虚空,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这世界公正吗?这只有你心里明白,你过得好,它就公正;过得不好,你就忧叹世道不公。
何所谓平?平静的水面够平了吧?可它却是弧面的,因为它只是地球上的极小的一片球面。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
我们虽然无权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们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该怎么过,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生活的本身,不在乎出发地,也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
命运是万事万物已经为宇宙规律所完全预定了的从生到灭的轨迹,“命由天定,运由已生”。所以说,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的“运”。由此可见,我们还是能影响到命运的,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道路,改变自己的心态,影响自己乃至他人的命运,我们就在命运的洪流里随波逐流。本质上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可是我们又确确实实改变了,改变的不过是大海中的那点点浪花而已,稍纵即逝。
不过,不要失去信心,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命运,但我们可以去选择,选择适合我们的,选择那些无论可不可以选择的。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自己想改变命运,那么就没有人能主导你的命运,只有你自己可以。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但成功与否,在乎于你。
《项链》读后感 篇2
小说一开始,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整日耽于梦想的美丽忧郁的妇女。她美丽、丰韵、娇媚。正是因为“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于是她心里就凭添了几许不平与委屈。可是,由于玛蒂尔德面临的现实是:她没有一个好父亲,没有一个好身份,没有一笔陪嫁金,所以就无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给了与她门当户对的小职员罗瓦赛。如果她是高老头的千金,定能成为高贵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财奴的女儿,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难计其数。年轻的玛蒂尔德因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日郁郁寡欢。为了排遣自我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那便是“梦想”。她的梦境不是幻境,而是当时法国奢华的真实生活。由于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中,玛蒂尔德不愿应对现实,直面人生,而把梦想寄托在梦境里。无庸置疑,此时,我们可怜的玛蒂尔德已经完全被虚荣心俘虏了。
有一天晚上,丈夫带回一个大信封,里面是教育部长邀请他们出席晚会的请贴。一套过得去的衣服要四百法郎,衣服有了,可是首饰呢,珠宝呢?要是什么都不戴,玛蒂尔德觉得太寒伧了,她宁愿放弃这次出风头的大好机会。夫妻俩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罗瓦赛聪明,他猛地想到祖福雷斯蒂埃太太,管她借了一串十分美丽的钻石项链。
凭借漂亮妩媚的容貌,带着微笑的脸庞,精美的服饰,玛蒂尔德在晚会上大受欢迎,大获成功,所有的男子都盯着她,打听她的姓名,要求与她共舞。可是回到家中,玛蒂尔德猛然发现颈子上的项链不见了。他们俩大惊失色,慌忙到处搜寻,可是哪儿也找不到。于是只好偿还,他们辞退了女仆,租了一间紧挨屋顶的顶楼。玛蒂尔德亲自洗衣、买莱、打水、倒垃圾、洗碗,罗瓦赛尔深夜还在忙于抄写。十年之后,最终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玛蒂尔德此刻变得又坚强,又粗暴,头发从不梳光,裙子歪系着,两手通红,高嗓门说话。可是偶尔她也会想起那个美丽的、让她出尽风光的、也让她从此一生劳作的夜晚。最终才明白那串项链是假的呀,顶多也就值五百法郎!
《项链》这篇文章只是写了当时在法国人的社交活动中的'的一件小事,一个微不足道的题材,从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这样严格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主人公的爱慕虚荣的心理和对“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一方面由于主人公的这种思想价值观,导致负债破产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毒化人们的灵魂,腐蚀着普通人们。以及上流社会的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意识毒害了路瓦载夫人,这是造成杯具的客观原因“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换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能够败坏你,也能够成全你!”彻底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不稳定。
其实情节并不复杂,知识跌宕起伏的人生令读者感叹,为可怜的玛蒂尔可惜了,并且我心中也产生另一种构思,为何不一开始就向那位贵妇人坦白,避免这场杯具的发生?为何贵妇人要借条假的给别人?然而作品就所以加大了它的讽刺意味,另人回味无穷。
《项链》读后感 篇3
我相信,莫泊桑剽窃了我的《项链》。《项链》明明是我的啊····一直都放在我的床底下!!!!如果你们不信我,怀疑我的话可以去问我啊,我一定知道的啊。。。。《项链》一直都放在我的床底下,,,,,,
第一次遇见《项链》,是在我读7岁的时候。那个年龄,总是想找些新奇,好玩的事情来做,是最受不了寂寞的。那时天真的我总觉得家里有一些蛮厉害的,奇怪的东西,被爸妈藏在了某个角落里,所以当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喜欢“翻箱倒柜”。有一次我在一个箱子底下找到一本破陋不堪的旧书(这本旧书就是项链),封面只剩下一小块儿了,其他的都被老鼠当“好劲道”给吃了。那时我对武侠格外着迷,并且相信现实生活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江湖。而且我经常幻想着有朝一日在不经意间,在走路的时候,在蹲下来系鞋带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发现了“九阳真经”,或者其他什么武功秘籍,只要厉害就行。不过,自从我看了电视剧《笑傲江湖》后,就天天祈祷我发现的不要是“辟邪剑谱”。
所以,我坚定,确定以及毫无疑问的肯定,这本书一定是很厉害的,已经失传了很久的武功秘籍,至少有几天了。我感觉到我的心跳正在加速,我的头有点发胀,心里很兴奋也很紧张。紧张的因为我知道炼错了是要走火入魔的,就像岳不群那样差点变成***妈的女儿。
我知道练武功要找一个隐蔽的地方,特别是练内功,炼仙法什么的一定不能让人看见,所以我偷偷摸摸的去了自己房间,并且还模仿香港电影里面的场景,3步一回首,5步一回头,看看有不有什么可疑的人跟踪(其实家里救我一个人)。进了房间后还把门锁上,用椅子把门抵上。然后把窗户关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把双腿盘起来,学着电视剧里面的'镜头把书放在腿上,左手做出一个兰花指,右手因为要翻页,所以就没做。其实我是想坐在床上的,可电视剧里没这样的。里面的字有好几个我都认识,当时我还是蛮自豪的,就觉得自己是个练武的奇才!!!!!刚开始的时候还行,过一会儿褪就开始疼了。我开始担心起来,因为我褪和手又酸又疼的,肯定是走火入魔了啊!!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把书藏在床底下,跑出去玩了会儿。晚上我一也都没睡好,担心秘籍被谁偷走了。有一会儿,我听见床位有什么声音。我担心是来抢秘籍的,于是把书找出来抱着睡了一夜。第二天又练了好长时间····我想知道自己现在有多厉害了。于是跑出去,看见一棵树,本来想用手把他劈断的,但担心疼,就拿把刀砍了下去····我看见了!!当时我整个人都震惊了!!树上居然有个痕迹!!我终于练会了啊!!当时我是无比的兴奋和骄傲!!!!!!!!!!!!!!后来在与一个邻居的决斗中,我一洗前耻,我用我的实力和行动证明了我自己···以前和那个人打架,我基本是一次性解决,(他一拳把我打倒)而这一次。。。哈哈哈哈哈,他在第3拳的时候才把我打到!!!这件事我自豪了好久啊!
之后那本书我一直没找到,我以为弄丢了,知道读4年级的时候,才从床底下把他找出来,,,,,,,,
所以我说项链是我的,其实也是你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项链,在丢了又找回,找回又弄丢,,,,那些美好的回忆在我们脑海中若影若现,像梦一样,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跟随着我们,永永远远……。……。……。……。。。。。
《项链》读后感 篇4
试问,世上之人,谁没有一点虚荣心?
读过莫泊桑的《项链》之后,心中感触颇深,关于这一短篇小说,人们说的最多的,莫过于它的对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讽刺,而我想说的,却是代价。
梦想和幻想总是不一样的,有梦想,人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而幻想,或许总会迷惑你我眼前的现实,让你付出本不该存在的代价。《项链》中的主人公骆塞尔太太,同大多数人一样,渴望拥有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蒙着东方的帏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也可派着两个身穿短裤子的高个儿侍应生听候指使;而客厅里,也能摆满精美的家具……然而想象终究只是想象,当她无奈的面对自己家中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等等的时候,心中,只剩苦楚和不甘吧。也许也正因如此,她才会在丈夫想要带她参加晚会时,想尽办法获取一套漂亮的衣裙,并向好友借取项链。晚会,终究是成功的,但丢失的项链却带给了她无尽的苦楚,为了偿还这条项链,她开始的,是比以前更苦的生活。
是天意弄人吗,在她终于能够问心无愧之时,得到的却是“那一串项链本是假的”的.残酷事实。为了心中那点点的虚荣心,她付出的代价,如此无奈。
也许我们都只是渴望拥有更好的生活,正确的时候,会为此获得前进的动力,极端的时候,却会为此虚假的伪装,而伪装的下一步,是更大的代价,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只会出现下一个骆塞尔太太。
谁不想要美好的生活,谁不渴望耀眼的色彩,然而在那般豪华的舞会上,珠光宝气之下掩藏的,有几分真呢?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谁能说清道明?而那些真假背后,曾演绎过多少心酸的代价?
如果曾经的你我因着自己不算富裕的生活而忧愁难解,那么,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吧,想想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最该付出合理代价去追寻的。
褪尽了身上的外物,我们,都是一样的,不要被奢华的假象蒙蔽双眼,我们要的,只是简单幸福的生活。
项链读书笔记600以上三
路瓦栽夫人一夜风流,得到的却是十年辛酸——项链丢失了。别的读者认为这是路瓦栽夫人一生的不辛,但我认为这样值得庆辛,因为项链的丢失,使路瓦栽夫人从幻想回到现实生活中,使她生活更有意义,更加充实了。
丢失项链,路瓦栽夫妇东借西凑终于用三万六千法郎巨款买回钻石项链,还给了佛来恩节夫人。欠下这一大笔钱后,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她来偿还这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凭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假如她没有丢失项链,假若她没有掉这笔款子,她一定还是跟过去一样,梦想那些幽静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还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和精美的晚餐。
可路瓦栽夫人现在呢?
她懂得了穷人的艰辛生活,她得干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杂事。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楼下。她的穿着想个穷苦女人,胳膊跨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得节剩这一切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偿还这可怕的债务,假如不需要偿还这笔债务,她也不会劳动也不会上街买菜,她一定做着甜梦,穿戴华丽地去参加舞会,大出风头。
十年后,债还清了,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神情笑了。这笑充满还债务的轻松感,充满了对自食其力上午生活的自豪感。假若项链没有丢失之前她还会笑吗?不她一定还在追寻享受,梦想过豪华的生活,永远贪得无厌,还会为不能过高雅和华丽的生活感到痛苦。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挫折、失败有时不是坏事,倒是好事。
《项链》读后感 篇5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以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的闹剧影射了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贪污腐化的生活,抨击了当时社会物欲横流的生活,同时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可笑的虚荣心,堪称是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
故事是围绕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展开的。家庭的女主人(也是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个爱慕虚荣的小妇人,她总是幻想过上富有而又奢侈的生活,当她的丈夫接到上流舞会的请帖时,她欣喜若狂,但是又为没有很好的.首饰而失落不已。所以她去管朋友借了一条美丽而又看似价值连城的项链,这让她在舞会上风光出尽。她的美丽在项链的衬托下耀眼夺目,在场的上流人士为之倾倒,她感到无比的骄傲与满足,她陶醉在自己的美貌与别人的羡慕之中。
《项链》中的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我认为这是对她片面的概括。
诚然,路瓦栽夫人曾有过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幻想她每每沉湎于海市蜃楼般的梦幻之中,也常常陷入失望、痛苦的泥潭,然而,这仅仅是她生活中的昨天。
生活本来不会尽心如意,也不会尽失人意,如意和不如意同处在“人”这个矛盾体中。
正当路瓦在夫人久积在心中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时候,她的不幸,也就接踵而来——借来的项链丢失了。正是这不幸,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块里程碑,面临着那足以使她家破人亡的三万六千法郎,她要么沉沦、堕落,要么向生活挑战,而她选择了后者,毅然打定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一个强者最可贵的品质,往往是在遭受重大挫折后才能表现出来。路瓦栽夫人,一个普通妇女,面对这个巨大不幸,不但没有绝望沉沦,反而勇于向命运之神挑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百团大战读后感)
然而,关键不在于有了决心,而在于做。路瓦栽夫人做了,她奋斗了整整十年。不难想象,在那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背负巨债的路瓦栽夫人是怎样度过这十年的。而路瓦栽夫人硬是挺过来了,十年后,债终于还清了,连同那高额利息,这即使不是奇迹,也足以证明路瓦栽夫人已和原来的“她”彻底决裂了,十年艰辛完全改变了她。她在“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胡乱的绾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地板……”一个地地道道的劳动妇女形象站在我们面前,再也不是美丽动人的少妇。在十年磨练中,她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啊,劳动不但能创造财富,而且也能创造人的本身。项链读后感1000字项链读后感1000字。
一个人,如果总是幻想过豪华生活,追求享乐,而在奋斗的路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一滴汗水,当他闭上眼睛时,对自己的一生莫名其妙,这才是人生的最的悲剧。因为生活的真谛在于奋斗,拼搏。
一个生活在19世纪法国社会的妇女,能够在生活的海洋里奋斗搏击,勇于自新,已是难能可贵。我想,十年后的路瓦栽夫人一定会幸福的,因为幸福是建立在自强、奋斗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一个曾经失去过生活的人将更懂得热爱生活。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新型小资产阶级妇女的闪光。因为,尽管它有过不甚光彩的历史疵点,然而,她毕竟走上了一条“自强、奋斗、新生”的光明大道。
《项链》读后感 篇6
玛蒂尔德,一个美丽娇媚,却出身不佳的女子。也许有很多人会自认为理智且正直地指出马蒂尔德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等种种人性的弱点,但我认为,这些缺憾固然存在,却从不曾影响她的美。
没有人能强行压制一个人对美,对富裕生活的追求,马蒂尔德也是一样。她美丽动人,却受命运的捉弄降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在对爱情与嫁入豪门的梦破灭后,她只得嫁给一个小职员,并如同其他中产阶级妇女一样,辛苦地经营着自己的家庭。直到那个晚会,直到她暂时拥有那条项链。那个晚会上,她光彩照人;但晚会后,她丢失了项链。她和丈夫用整整十年的时间来偿还,最后却再次被命运捉弄。
小说开头很不惜笔墨地描写了马蒂尔德对上流社会的贵妇人那样高贵风雅的生活的渴望。这种理想显然并不高尚,她确实爱慕虚荣,但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正因为她的“美丽”、“风韵”、“娇媚”,所以她心里才会有如此多的不平与怨恨。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梦想”。由于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中,人们疯狂地追求金钱,拜金主义如滔天巨浪般吞噬、淹没着人们心灵的最后一片空地。此时,可怜的马蒂尔德已经完全被虚荣心俘虏了,但她却从不掩饰自己的渴望与痛苦,她很真实。对于过不上满意生活的马蒂尔德来说,她并没有用自己虚伪的一面去得到奢华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着做人的基本道理,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特别是对于她这种没钱没权的小妇人来说,特别是在丢失那条表面上奢华无比,但实质却只是赝品的项链之后,为找回项链而欠下一大笔债务之后,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她依旧没有放弃,没有堕落。她没有逃走或是赖帐,也没有向朋友说明“真相”;没有不了了之,也没有出卖人格、牺牲尊严去换取金钱。足见她骨子里的那种自尊与傲气。它和丈夫没有一丝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偿还”这样一条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走过风风雨雨,走过今天明天。马蒂尔德洗衣服、干杂活,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省,原先高贵美丽的她变成了一个胡乱挽着头发,歪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的粗俗妇人。她变了,贫困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心灵。艰苦的劳动、生活,把她从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云端拉回地面。而正是在这项链丢失后,金钱与人格摆在了她人生的天平上,逼她作出选择。她还是放弃了金钱,选择了人格尊严。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要懂得放弃,放弃也是一种获得。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毁掉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最初,马蒂尔德的`虚荣;后来,她义无反顾地做出那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最后,当她遇见自己那依然年轻貌美的朋友时,当她得知事情的真相时,脸上那“灿烂的天真”的微笑。这是她自信与骄傲,坚决与无悔的体现。
在这污浊、虚假、拜金的社会中,这样一颗金子般的心。马蒂尔德是不幸的,不幸在为得不到的东西而忧愁难过;她又是幸运的,幸运在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让她懂得:生活不只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的是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过。这比那些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地就过完一生的人幸运多了。
世界纷繁复杂,保有这样一颗金子般的心,终会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