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大学的读后感

2025/06/1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大学的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的读后感 篇1

这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名叫《我的大学》。

这部里有《来到喀山》《杂货铺老板》《当面包师傅》《到乡下去》这几篇文章。主要讲了在阿廖沙十六岁那年,背井离乡,怀着一点上学的希望,去了喀山。但是,他想上大学只是一个梦想,不能实现。希望破灭后,阿廖沙为了生存而奔波,住在破房子里,卖苦力,和流浪汉接触,在面包房工作……而且,他在面包房的时候,听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阿廖沙上了一只拖船,离开了喀山,来到了里海地区……

读完之后,我有很多感想,在当时的苏联、俄罗斯有多少像阿廖沙这样的青年,历经重重困难,却没有上到大学,还经历了可怕的事实:外祖母去世了,多不好的消息,多无法让人接受,外祖母是阿廖沙生活中最好的伴侣,是最关心阿廖沙的',是本书里最光辉的人物之一,可她却去世了,为什么好人死得快,坏人活命长呢?

还有,我还喜欢阿廖沙坚强的品质,他做事坚定不移,坚贞不屈的品格,也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性质、性格,反正,和坏没有关系,只和好有关系。而且,他并没有放弃那一丝的希望,经过七天七夜的乘船航行后,来到了里海地区,这一段经历,也可以算是阿廖沙最伟大的、最让人受益的大学了。

大学的读后感 篇2

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20xx年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次,学者做学问必须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以作为所有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仿佛离这三条基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基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求精。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最后,《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听案子的最佳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中医里的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非常高。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大学的读后感 篇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又看了一本书《我的大学》。

高尔基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似乎命运非凡喜欢捉弄他,梦想破灭,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 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生活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真让人敬佩啊!他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阿廖沙生活在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经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还有一位老警察盘问阿廖沙看过哪些书,警告他不要看XX,但对与阿廖沙来说,那些所谓的XX却正是他的`真正所求的,因为只有它们才能真正让人民清醒,让人民明智,让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没有知识,没有文化,阿廖沙努力读书也不就是想改变社会吗?

本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罗马西的深沉干练,杰年科夫的温柔善良,老警察的居心叵测,纺织工的质朴纯真,杰年科娃的矫揉造作,托尔斯泰主义者的口是心非;都给读者难以磨灭的印象。

少年阿廖沙努力学习,工作是还不忘读书,若是我,一部好看的电视,一次快乐的游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早把我的魂都钩跑了,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看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不用成为高尔基一样的文学家,只须报效国家,成为栋梁之材!

大学的读后感 篇4

我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主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更多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还不够。

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借鉴。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扬弃,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大学的读后感 篇5

前不久,我刚刚看完了《怪物公司》的前传——《怪兽大学》。

这部电影还是讲的大眼仔和毛怪的故事,只不过是他们在大学时候的往事:

当大眼仔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梦想能到怪物公司去工作,当一个能吓人的厉害的怪兽,于是,他立下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到怪兽大学去学习。

大眼仔长大以后,真的进了怪兽大学。那时的毛怪还是个高傲自大的小混混,并不把大眼仔看在眼里。但当期末测试的时候,他们俩闯了大祸,校长把他们俩赶出了惊吓学院。但大眼仔并不气馁,他报名参加了惊吓比赛,毛怪和另外四名队员加入了大眼仔的团队,名叫——万事OK!

大眼仔把一群长得可爱又不会吓人的怪兽们利用他们的'特长,把他们变成了超级厉害的怪兽,他们在最后的比赛赢了,但其实是毛怪作了弊,大眼仔知道后很生气,因为毛怪认为大眼仔不够吓人。大眼仔想看看自己到底吓不吓人,于是,他偷偷的进了一扇门,却因为不够吓人而惹出了大祸,毛怪去救他,但最后他们是因为大眼仔想出的办法才逃了出去的。可是因为他们闯了许多大祸,被校长开除了。但他们真的进了怪物公司工作,当了最厉害的怪兽。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我们不好就要,而是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梦想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