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摇篮》大班教案

2025/08/1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摇篮》大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摇篮》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音乐的传递中欣赏绘本故事优美、动人的情节画面。

2、愿意表述故事中句式“XX妈妈摇啊摇,XX睡着了。”

3、轻松享受母爱的温馨与甘甜。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绘本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摇篮曲。

1、教师出示摇篮与娃娃“宝宝们,我们轻轻地、温柔地来给小娃娃唱摇篮曲,好吗?”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看,是谁在摇篮里呀?小猴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2、谁会来摇小猴的摇篮,哄小猴睡觉呢?

3、猜猜看,还有哪个小动物也喜欢在摇篮里睡觉呢?

4、小狗的摇篮挂在哪里呀?谁会来摇小狗的摇篮,哄小狗睡觉呢?

5、听,是谁在叫呀?小猫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6、、谁会来摇小猫的摇篮,哄小猫睡觉呢?

7、小袋鼠的摇篮在哪里呀?谁知道呀?

8、宝宝你的摇篮在哪里呢?

(三)完整欣赏绘本。

《摇篮》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5、音乐欣赏 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小百科: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摇篮》大班教案 篇4

一、情况分析

·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摇篮 》。

·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摇篮 》》。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 1、集体活动:

·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

· (2)复习朗读诗歌;

·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

·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

· (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

· 2、延伸活动:

· (1)摆图仿编

· 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

·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 (2)画画仿编:

· 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

·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 (3)表演组:

· 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

· 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 3、教学挂图4张;

· 4、底版与小卡片;

·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摇篮》大班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摇篮(诗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摇篮》。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学会朗诵诗歌《摇篮》;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续编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摇篮》。

二.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摇篮》,让幼儿欣赏诗歌。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1、蓝天是什么?摇着谁?

2、第二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3、第三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4、第四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然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五、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跟诵。

六、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七、幼儿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八、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九、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摇篮》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曲线、直线、弧线等多种线条及图案表现画面。

2.充分感受线条的艺术美,体验艺术创作的成功感。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铅画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摇篮,引发幼儿大胆想象。

师:这是什么东西?(摇篮)我们可以把摇篮想象成什么?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小船)还有吗?师小结: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我们还可以想象成月亮摇篮。

先请幼儿自由讨论,再请个别幼儿起来回答。

二、出示空白的月亮,请幼儿帮助月亮姐姐装饰摇篮,好吗?

师:月亮姐姐住在摇篮里很不开心,因为月亮摇篮不漂亮,请小朋友帮帮月亮姐姐装饰摇篮好吗?

请幼儿说说准备怎么装饰摇篮。然后请幼儿示范画,教师做评价,把范画挂在黑板上。

三、幼儿操作、设计月亮摇篮。

1.教师交代作画要求。

要求幼儿大胆表现,根据教师提供的花纹或根据自己的想想设计。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帮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说一说最喜欢谁设计的摇篮。

师:瞧,你们的作品都完成了,说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五、把幼儿完成的作品张贴在活动室。

师幼共同张贴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