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科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按磁铁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3、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铁,一份记录纸,水彩笔人手一支,能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一位新朋友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吧,(老师出示磁铁)你们看它是谁呀?它也想来找好朋友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猜测。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材料宝宝(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宝宝,(老师介绍材料的名称)我们来猜一猜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的'猜测(幼儿猜了之后要自己说猜的是什么东西)。
那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我们3个人一组动手实验一下,把是磁铁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间的红色小框里,不是磁铁好朋友的还是放到原来的盆里。
要求:记住自己放的是几号篮子。
下面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个代表把篮子交给老师。
我们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请一组的小朋友全部讲完)。难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试一下。(师拿磁铁到每组的盆里试一试)
二、引导幼儿帮助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变成能吸起的东西。
1、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好朋友,听!是谁在说话呢,喔,我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盆里面的宝宝们在说“我们也想和磁铁做好朋友,请你们帮我们想个办法和磁铁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幼儿想办法讲述。我们知道这个小篮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请它们来帮帮忙吧。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样展示操作。(如:我们看这张纸不是磁铁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篮子里面的材料来帮助它,师示范,然后记录在记录纸上。)
2、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需要帮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帮助它的就来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拿你们的小篮子,还是回到你们原来的桌上试一试,然后再记录下来,试完一样再试一样。幼儿三人一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操作交流:幼儿展示动手操作的记录表。你们都帮这些材料宝宝想出办法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来帮助它的。例:用**帮**,有没有其他办法,看看别的小朋友的记录纸谁用的办法多(如有争议可在集体面前示范)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还帮助这些本来不是磁铁好朋友的东西变成了磁铁的好朋友,你还能在我们教室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出发去找找看吧!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能大胆想象阳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6
教学难点:目标2,8
教学准备: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活动手册,牛顿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
二、做一个水棱镜
1,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
师介绍分解阳光的'方法和工具
认识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
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让学生制作水棱镜,
让学生思考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
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
3,拓展活动
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
三、制作牛顿盘
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还能混合成白色的吗?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学生制作牛顿盘:制作完成牛顿盘,探究组合产生的效果,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
让学生讨论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有单色光混合到白色光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
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实际例子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老师,屋顶滴下的水你怎么用拖帕一帚就干了呢?还有植物没有嘴巴,为什么可以和人一样慢慢长高呢!”针对幼儿的质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原来这就是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于是我便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细管》。
这一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
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
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这三点来设计,我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蕴含在操作活动中,并运用启发、引导、直观形象法、讨论法,表扬鼓励等教学方法激励孩子们去操作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一、场地布置:10张桌子 40张凳子 一幅标语《蓝猫游戏城》 一幅蓝猫画像 一幅淘气画像 学生40名
二、游戏:《帮水搬家》
1、大塑料盆10个 小塑料盆10个(盛适量水)
2、拖帕五把
3、天蓝色塑料筐8个:毛巾8张 海绵15个(用两个筐装) 棉布2张 纱布3张 毛线团7个 医用脱脂棉5个 哑铃5个
三、游戏《蔬菜、吸管吸水》
1、红色长方形塑料筐10个装蔬菜,每一个筐五种蔬菜有:白菜、莴笋、青菜、冬人菜、菌类等。
2、20个烧杯装红墨水,每桌两个。
3、细管共40根,其中滴管20根,采血管10根,玻璃管10根。
4、红墨水三瓶。
5、毛巾10张,一桌一张。
四、游戏《纸树吸水》。
1、广告色红、黄、蓝、绿四瓶,塑料杯子共40个,其中红色10 杯,黄色10杯,蓝色10 杯,绿色10杯。
2、塑料小碗40个,每桌4个。
3、粉红色小筐10个,其中2个小筐皱纹纸8叠,2个小筐餐巾纸8叠,2个小筐粉笔8支,2个小筐向日葵花8朵(生宣纸做的),2个小筐郁金香8朵(水粉画纸做的)。
4、毛巾10张。
五、课件《蓝猫游戏城》
1、音乐《蓝猫》、古筝音乐。
2、图片
3、现场演示解说,廖红戴上蓝猫头饰。
第一个环节入场解说:廖红说:“小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神秘的蓝猫游戏城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科学教案 篇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以下是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案,换一女个阅读。
一、教学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
3、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
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控制能源,我们身边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学习新课:
A、分析能量的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巾所需能量的。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过分析发现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对自已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你知道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小学习的兴趣。
2、分析能量的。
(1)提问:分析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进行小组时论,按图中的箭头逆向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系统地分析能量的。如火车运行的能量来自:
①火车运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阳
②火车运行的`能量=电——太阳;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开发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活动过程:
1、任务: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能源,分析这种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方法: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法,小组讨论.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和环境的影响的资料,训练学生科学阅读的基本能力。
(1)出示阅读提纲:
①煤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什么影响?
②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和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③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会对水域及水生动植物带来什么影响?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煤、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小组讨论,举出更多的有关煤、石油开采,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例子。
4、组织学牛交流阅读分析结果。
C、“科学在线”——认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阅读提示:①能源的利用经历了几个时代,其代表能源是什么;
②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学生阅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3)交流阅读结果。
D、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活动目标:
1、能举3个以E的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3、能意识到人类要节约水必要使用的能源。
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及想像能力的活动,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1)活动的任务——假如有一天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太阳下山后,在漆黑阴冷的房间内有什么感受?在野外迷失方向,饥寒交迫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风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3)从系统的角度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分析推理。如:
a.从衣食住行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生活用品,我们会怎样?
b.从生物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周围的生物,我们会怎样?
c.从各种自然现象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风云雨雪,我们会怎样?
2.将想像的结果,写成一篇科学幻想短文,可以配上图画。
E、小结:
组织学生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交流评价每个学生的短文,及时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给予表扬和鼓励。
作业:修改科学幻想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