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红楼梦》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红楼梦》一书,在此之前我只看过《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而已,直至今天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籍看完,至此我终于算是把四大名著都读完了。
这本曹雪芹先生所写的《红楼梦》一书中有很多惊才绝艳的女子,的必须要说书中的两个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了。
但是薛宝钗的事故和圆滑是我所不喜欢的,我把这一点归咎于我的年纪和阅历还不足以理解薛宝钗的“圆滑”,相反的那个虽然多愁善感但是感情纯粹的林黛玉反而更对的我的心思,我觉得她对待感情的态度更加的干净。除此之外我还很喜欢豪爽的史湘云,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好的湘云要有那么坏的结局。
除了人物之外我最喜欢曹雪芹先生的文笔,里面有着大量的'极美的诗句,像是那首葬花吟就已经让我忍不住记在了摘抄本上,像是其中的一段: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这首诗不但把黛玉高洁的心性展露无疑,也狠狠的惊艳住了正在看书的我。这些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把曹雪芹先生的才华展露无疑,也让我叹为观止,总是忍不住摘抄下来细细品味。这本书值得大家仔细阅读,推荐给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翻开《红楼梦》,眼前刹那间出现了一个飘渺的戏台。戏台上的人穿红戴绿,唱的是那么清晰,却又那么虚无,一声声,不可捉摸地从另一个世界传来……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那是何等的荣华富贵啊,没完没了的欢笑,没完没了的宴席,没完没了的`金银……我正在应接不暇之时,一群贵族小姐太太们,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于是便上演了这么一曲《金陵十二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不是林黛玉在悲鸣吗?从小寄人篱下的黛玉呀,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冰清玉洁,你“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的大胆叛逆精神,始终散发着一种不可抗拒的锐气。可这份“病如西子”的身心如何能抵挡住那个社会的吞噬,只落得“一生杜宇春归尽,寂寞空枕空月痕”!
合上《红楼梦》,那个二百年前的戏台,似乎还在眼前飘渺,还隐隐约约听见那从云外传来的声音“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
都云曹公痴,谁解其中味!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本红楼,何止是一千个……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我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红楼梦》,《红楼梦》是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清代的曹雪芹写的。里面的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刘姥姥、凤姐、紫鹃、贾政、王夫人等等……
第一章写的是林黛玉辞父进京,写的是林黛玉是姑苏人,爸爸林如海是御史,夫人是荣国府的千金小姐。却不幸早年去世,黛玉因过于悲痛,林如海决定把林黛玉送到外祖母那,第二天荣国府的人派船员去接黛玉。林黛玉恋恋不舍的'上了船离别了父亲,林黛玉到了荣国府,外祖母和黛玉两人就悲痛起来。众人看到立马去劝,外祖母带林黛玉引见了两个舅母和珠嫂子。晚饭到了,黛玉看大家吃饭的样子和她们哪里不一样,就看着做呢。这样才让我知道了,凤姐协理宁国府、撕扇子宝玉欢笑、紫鹃有意试宝玉、刘姥姥逛大观园、黛玉焚稿等等……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第六章的刘姥姥逛大观园,是因为这章里面刘姥姥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都很好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就是做人要忠诚,阅读是一把通灵的钥匙,是要你愿意,他就会打开大门。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偶的最爱书,因为这本书中有着倾国倾城的林黛玉,娇生惯养的贾宝玉,阿谀奉承的王熙凤,雍容华贵的薛宝钗……
曹雪芹用这充满诗意的美句描写了当时一名门旺族的生死。
《红楼梦》主要写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那种痴情。,新婚之夜贾宝玉掀开盖头却发现是薛宝钗时,林黛玉就在她的房里“萧湘馆”静悄悄的走了。
黛玉走了不久贾宝玉也跟着去了,在天上看见了黛玉。
这是一个悲剧!看完了之后,我的`泪再也忍不住,就像断线的珍珠一样落了下来。
我感觉林黛玉多愁善感、不善言语,像一个冰美人,但她有一点小肚鸡肠,不明事理。
贾宝玉是一个多情的人,但又很幼稚,感觉他总长不大。最终,他在京城中举人的那会儿感觉成熟多了。
薛宝钗是一个好强的女人,不论什么事都愿争第一,而且深藏不露,但是对于林黛玉只有心里的嫉妒。
《红楼梦》描写了一大家人的恩怨情仇,无论哪儿都是那么的生动,总让人流连忘返。我想曹雪芹也和我一样的爱他的这一部美作吧!
《红楼梦》读后感 篇6
我是觉得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喜欢,他对林薛两人的塑造都花了大力气,我也是两个都喜欢。玫瑰和莲花只要看,不需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极其不同的性格。他们的性格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却很真实,是立体的.人物。
象有人说,林妹妹只会伤春悲秋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我记得当初黛玉一个人进贾府的时候,小心谨慎生怕行差踏错一分,还有仔细观察众人行为调整自己习惯来融入贾府。后来,她一个无父无母的女性,在贾府这种深宅大院生活(周围都是些捧高踩低势利嘴碎的人),除了贾母能偶尔照顾到她,没有人做她的依靠。身为一个女子,寄人篱下,没有任何经济基础,除了有尖刻的保护色,我想不到她还能做什么。
薛宝钗,父亲早早就死了,哥哥是个不中用的,母亲耳根子又软,她又怎能不小小年纪就有城府。但是我记得,她细心帮史湘云张罗诗会;她以自身事例耐心劝导黛玉不要看那些杂书;宝玉为黛玉起的字‘颦颦’唯有她叫过;黛玉的病需要燕窝(还是人参?),她得知后就从家里带去给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以往),还有一次冒雨送过去。她的城府能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合格的媳妇人选,能让她进后宫。她这样才能在那个时代站住脚,还提携家里。她是商人之女,务实才最重要,不是吗?
宝钗需要一个知冷热的人,我觉得很对。在原著中,宝玉不正是一个知冷热的人吗,所以宝钗喜欢他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