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向,就要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在教学《初冬》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大致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方式:
一、自由读。
在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安排学生采取自由读课文这一阅读形式。这种读法具有全面性和全体性。让全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地朗读课文,符合学生的心理节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全体学生在书声琅琅中感知了全文,奠定了情感。
二、选择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学习完有关描写初冬时节四种景物在雾中和雾后所呈现的不同面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对学生说:"同样的景物,在雾中和雾后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那么小朋友,你觉得这些景物在雾中更美呢 还是在雾散之后更美些 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这样安排,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的朗读激情再一次提高了,他们都争抢着读课文,学习气氛特别浓。此外,采取选择读这一阅读方式,还使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通过雾中和雾后景色的选择朗读,学生更深切地感悟到了初冬早晨的景色之美。
三、比较读。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闪光的句子。《初冬》中就有这么一句:"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该句比喻运用得十分贴切。在引导学生学习该句时,我采用比较法,出示另外一句:"太阳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学生经过反复朗读,比较,不仅很容易地体会到了比喻句的好处,同时也更深刻地感悟到雾中太阳的特点。
四、竞赛读。
在和学生交流雾中的景物都有哪些特点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是安排学生比赛朗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谁读得最好。竞赛朗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鼓舞了一部分默默无闻的同学,大家在朗读中你追我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在竞赛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雾中景物的独特的美,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获得美的感受。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读的形式不可过于单调,同时,读的时间也要有所保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初冬》一课时,让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充分,不同形式的朗读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读的机会,真正从实质上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千遍,其能自备。"读是基础,是根本,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2
《邮票上的齿孔》一文介绍了邮票上齿孔的来历,启发学生养成喜欢思考和动手的好习惯。文章内容浅显,语言精练,叙事清楚,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课文的讲授中,我采用了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的.教学方法可。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如“无可奈何”、“疑惑不解”我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自己体会出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总结概括,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设置这样的情境,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发现”和“发明”的意思容易混淆,我结合了上下文来让学生理解、区别。体会出“发现”在本课是发觉的意思,事物本身已经存在的;“发明”在本课是创造的意思,事物本身并不存在。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不同,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生活中你注意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一出现,孩子没畅所欲言,各个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的奥秘,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3
首先我利用“咕咚”声音调动孩子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接下来利用小兔子拟人化以及ppt进行故事的讲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我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及丰富的表情将故事绘声绘色的展现给孩子们,孩子们听的也聚精会神,故事讲完后通过几个小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回顾故事的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有了细节上的了解,孩子们在故事复述及扮演中表现的很棒,我通过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不仅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自由发展,同时孩子们也逐渐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慢慢的与我熟悉起来,虽然积极参与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个孩子都会认真的听其他人回答,本节课在角色扮演及创编环节中进入了尾声。
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反思到,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及空间,同时在今后设计课程环节时也要仔细反复推敲自己的课程,按照领导的培训及《纲要》中的要求将每个环节运用特色教学手段进行精彩的设计,不要过于心急,这样一节好的语言课才能很好的呈现,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知识!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想到语文教学:
一、要有一条线。
这条线可以是课文的行文主线,也可以是师生的教学线索。本文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的顺序写的'。我在教学中,就按照这样的顺序组织教学,相得有条有理。
二、要教学的切入点。
利用描写“我”心情的句子来学习这篇课文,使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出,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很轻松。想想自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旦碰到稍长点的文章,就得花费三到四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点一点的学,表面上是感觉文中的重点难点都讲到了,可实际上学生从中真正领悟到了多少却不得而知。我深深的感到任何一篇课文,即使是再长的课文,只要找准突破口,找准立足点,就能最大的程度的优化课堂教学。
三、要让学生品读。
从这篇教材来说,篇幅比较长,记叙了一件我为邓爷爷表演电子计算机,受到了鼓舞的事情。从学生角度来说,二年级了,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解词句、圈圈划划的能力。把重点放在词句的品读。把圈圈划划能力的培养与课文的理解、朗读相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进行品读,让学生带进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
本课不足:
学生朗读的增量不明显,朗读语气过于平淡,有待以后教学的进一步改进。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一、质疑问难,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题质疑入手,层层推进不断深入。在读、想、议的空间里,又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伸发展。同时,教师还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意识,并教会学生一些质疑提问的方法。如就文题质疑,从课文内容质疑,以及结合自己独特的体验质疑等。
二、着眼空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师科学地使用教材,选择了文中符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几个重点段落开展学习。同时为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确定了几处比较有效的'课文空白点,促进学生的想象,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如: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小鸟会与好朋友做哪些有趣的游戏;在第2段的教学中,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畅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想法,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而最成功的一处想象,是挖去了文本中的3、4、5自然段,从文本引发:“小鸟那么痛苦,如果你是它其中的一位好朋友,会想出哪些好办法来安慰它?”让学生将自己作为故事的一个人物展开想象,在学生尽情畅谈的基础上,来学习文本中的“牵牛花”一节,在体会牵牛花的坚持不懈和甘为朋友付出一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朗读。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6
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