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海燕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海燕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海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作者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充满激情的文字背后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品味文字是学习的重点。本文短小精悍,以海燕为中心塑造了众多形象,手法运用比较多。学习此文,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圈点勾画关键词运用对比分析理解文章。另外,因为上一周学习了作文,所以可以针对本文的主题进行一下写作指导也是对语文学科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方式。
20xx版新课标指出:“诵读现代文,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准确地评价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发掘其内在价值。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根据这一要求,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注意情境对比分析。在反复诵读、想象、练笔中体会作者的心境,陶冶学生情操。体现本课重在养成学生诵读良好习惯的教学价值,也体现以综合性、实践性为主的,重在学习语言运用的语文课程的特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散文的方法,对于散文的阅读与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富有激情,经过有针对性的朗读就能充分感知课文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和作者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的差距较大,对文章的阅读分析可能不够深入,感悟作者情感对学生来说要突破重重的认知和经验障碍,另外,象征的写法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在教学中,加强诵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特色;通过诵读,引导讨论,让学生基本体会到文本中所表达的作者心境,理解海燕内涵,提高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诵读课文,能较好地运用经纬分析法海燕的形象并能由物及人理解运用;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3、写作训练:概述、排述、抒情化议论、象征手法的运用。
【重点】
能有感情诵读课文,能较好地运用经纬分析法海燕的形象并能由物及人理解运用;
【难点】写作训练:概述、排述、抒情化议论
【学法指导】
圈点勾画法、经纬分析法、品读法
【预习内容】
1.阅读背景资料,初步自主探究文章;
2.朗读课文,做到文从字顺,完成导学案自主部分。
【背景资料】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课堂流程】
一、课前培训小组分工合作
运用上周的写作课指导要点进行片段写作
要求:
(1)话题:有海燕精神的人物。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素材
A科研行业
B文体行业
C银屏里
D金庸小说里
F身边的平凡英雄
(2)用恰当的形式有创意地表达主题。
二、海燕展翅——起
设计意图:小组诵读课文,将全体学生带入情境,初步感知文章。
三、海燕内核——承
1、学生运用老师的学法指导自主研究课文
2、学生有效交流之后和老师一起进行精讲互动
3、互动中可与学生展示点评形成小辩论,在朗读品析中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再通过师生的精讲互动逐步理解文章达成能有感情诵读课文,能较好地运用经纬分析法海燕的形象并能由物及人理解运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两项教学目标。
四、海燕掠影——转
1、由物及人,迁移写作——揭开英雄榜
2、学生的写作可以有自己的创意:剧本述故事散文诗等形式皆可用。
3、注意写作要点
设计意图:写作要点——概述、排述、抒情化议论、象征手法的运用。“写”是语文的重要能力,要注意在课堂重贯穿运用,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有类别的分工能让学生搜集更多的作文素材。
五、海燕的誓言——合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海燕精神内核,并将其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再一次以朗读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六、板书:经纬分析图
七、结语
孩子们,我们还有两个月就是初三的学生了,中考将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场暴风雨,还希望你们能历练意志与本领,能掀起风浪乐观积极主动地迎接暴风雨。
记住,沧海横流之时,定要彰显海燕本色!向前冲吧,让青春无悔!
【作业设计】
课后题
海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共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
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设计思路】
教读本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像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课文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海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也爱辽阔草原上的骏马,但我更爱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因为它不仅是搏击海浪的勇士,精勇无畏的精灵,还是一位胜利的预言家。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我爱的那只海燕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著名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学生朗读,学生自我评价,师适时指导。
4、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品海燕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快速扫读课文,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板书】
暴风雨海燕
来临←────────→渴望:勇敢搏击风浪的勇士
逼近←────────→迎接:自信英勇无畏的精灵
到来←────────→呼唤:顽强胜利的预言家
3.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板书】
①云狂风雷电大海__衬托
②海鸥海鸭企鹅__对比
五、本课小结,课下思考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结合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
第二课时
三.析海燕
(一)介绍写作背景。
①导语:作为俄国著名文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②简介时代背景。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极为愤慨,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所唱的歌。“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原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作品中借海燕之口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充满激情的呼唤。
(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描写的景物各象征着什么?
(学生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
风云雷电→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暴风雨→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大海→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海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三)揭示作品主题。
作者用象征手法,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在暴风雨中英勇无畏,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行动起来,投身革命的浪潮,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四.悟海燕
(一)佳句欣赏。从写作技巧上,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海燕形象的?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品味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诗文,说说它的写作特点及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1、学生读、画、议句子;
2、指名说,读句子,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领悟。
3、教师随机板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呼告)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烘托)
(二)方法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初读、细读精读三个环节,感知了三个画面,品析了海燕形象,领悟了写作技巧,而这一切,都是在“读”中悟到的。只要用心地读文章,这些文字就会化作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向你倾许它的情感,表达它的意愿,我们就像在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心中时时击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获得读书的愉悦。
五.学海燕
(一)链接生活,拓展思维
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都是羽翼渐丰的海燕,我们即将走向生活的大海,伴随我们的有阳光雨露,鲜花掌声,也有狂风暴雨,困难和挫折。让我们鼓起坚强的翅膀去迎接人生的暴风雨。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和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是如何做一只勇敢的“海燕”的?
(二)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表明自己的想法。
海燕教学设计 篇3
海燕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屏显)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ào)呻吟(yín)翡翠(fěi)
掠起(1üè)困乏(fá)蜿蜒(wān yán)
二、我与文本交流
1、师范读课文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2、感受形象,体味情感
(1)这是一只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海燕各有怎样的表现?
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海燕,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形象
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海燕:渴望、迎接、呼唤
三、我与作者交流
(一)学习对比及作用
1、抽学生朗读46节,用文段中的词句概述这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种种丑态;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海鸟?
——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
2、作者对这些鸟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鄙视,摒弃
(二)学习象征意义
1、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屏显)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2、(屏显)象征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来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离和感染力
3、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四、我与同学交流
1、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赏析
2、联系社会生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
(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海燕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本文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
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
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
1、教师启发朗读。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
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
⑴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
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
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
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
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
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⑷学生畅言,教师评价。
⑸你能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出你对海燕的这种感情?
⑹学生有感情地读。师生互评总结。
四、悟读──探究寓意
1、通过朗读,相信你对本文也有了一定的感悟。这篇文章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奏出了一首激动人心的赞歌。可也许大家不会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属于“非法”出版物。这是怎么回事?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2、学生阅读写作背景,说出自己对本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的理解。
3、本文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其中的种种景物也各有寓意。你能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发现吗?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五、听读──读出感情
1、理解了本文的象征意义,相信大家再次朗读一定能读得更有激情。下面,请先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
明确听读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快慢、重音等)和朗读情感。听出朗读的精彩之处,听出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或轻声跟读,或静静听读,或边读边做标记。
3、学生交流听读感受。
4、优美的文章百读不厌。满怀激情的诵读更能使你充分领略诗文之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用善于发现美的心,用满怀激情的朗读去感受美,表现美。
5、学生齐读描写海燕的一个片段。
6、教师点评总结,寄语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出情,读出美。
六、续写短信
1、教师殷殷寄语:愿你是暴风雨中的海燕!希望同学们能直面生活的暴风雨,象海燕那样勇敢、自信、乐观。
2、学生运用托物寓意的方法向自己的老师、同学等赠写短信祝语。
七、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写一段海燕与乌云(或海鸥、海鸭、企鹅,或惊雷、闪电等)之间的对话。要求生动形象,感情鲜明,能恰当地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其心理活动。
2、课外荐读:郑振铎《海燕》;席慕容《燕子》
海燕教学设计 篇6
《海燕》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四、附预习题如下:
1、朗读这篇课文(二至三遍)。
2、本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根据是什么?
(要求在回答之前先标出段号,全文共十六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海燕》(板书)。
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形式上,散文诗不分行排列,但它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读起来铿锵悦耳,非常动人,现在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一次。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窜(cuàn)呻 吟(shenyín) 蠢(chǔn)。
企(qǐ)胆 怯(qiè) 掠(lüè) 甩(shuǎi)。
摔(shuāi) 号(háo) 吼(hǒu)翡(fei)翠 蜿蜒(wan yan)。
2、词语解释。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骄傲,这里是极其自豪的意思。
蜿蜒:蚯蚓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弯弯曲曲地延伸。
掠起:轻轻擦过而举起。
预言家:善于预先知道,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三、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①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
②“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作者当时已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时代背景:19世纪末叶,西欧经济危机蔓延到俄国,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贫苦。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那时,正是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幻想曲”《春天的旋律》。这篇小说描写了一群鸟儿的谈话和争论,用鸟儿的形象来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为什么这部分能发表呢?那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躲过了愚蠢的检查人员的眼睛在这一时期。
四、朗读《海燕》;试拟副标题。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目的是熟悉课文。
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五、理清结构
(一)分段。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的,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描写的。
2、划分层次: (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6段)写海燕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渴望;
第二段(第7—11段)写海燕为暴风雨逼近而欢乐,而号叫;
第三段,(第12—16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即将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二)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学生讨论后交流)
交流后总结:勇敢无畏,乐观战斗,不但不畏惧暴风雨,而且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第一段:(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 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高傲”: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英勇气概。
(3)“碰”勇敢低飞,触及海浪。 “冲”迅猛高翔,锐不可当。
第二段:(1)“叫喊”, “ 大笑”, “ 号叫” 体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
(2)“飞翔” 到 “飞舞”更能体现了海燕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3)“直冲” “穿过” “碰到” “掠起”体现了海燕敏捷、勇敢、有战斗力。
(4)“精灵”体现了智慧“深信”体现了乐观、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第三段:“勇敢”、 “高傲”都能体现它的勇敢无畏。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
不,借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本文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即所谓的托义于物。)除了海燕其他具体的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3、总结,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比喻、夸张(箭一般的)、拟人、反复,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总结,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1—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