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

2025/08/3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名著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 篇1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智勇双全,武艺高强,一路为唐僧披荆斩棘。没有他的鼎力相助,取经之路寸步难行。如三打白骨精、大战黄袍怪、黑松林遇妖。他火眼精金,打败妖怪,为唐僧西天取经开道。他的人缘也很好,很会搬救兵。遇到厉害打不过的妖精,他就会请菩萨来帮忙。实在不行,就请如来佛祖亲自出马。他还很调皮捣蛋,爱看师弟出丑。有一次,孙悟空去摘桃子,猪八戒啃起西瓜来。孙悟空看见八戒的举动,就使了个隐身法把八戒乱丢的西瓜皮沿着小路一直摆到庙门前,摔得八戒四脚朝天。他却在一旁哈哈大笑,说道:师父这徒儿真有礼貌,没还进门就给师父磕头呢。

猪八戒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他最大的特点是贪吃,胃口不是一般的大。在别人的寺庙吃斋的时候,他一口气吃下十几碗饭呢,还要满满两笼馒头才肯上路。猪八戒的`长相不是一般的丑,人见人怕。他不但长得丑,还非常好色。在高老庄的时候,喜欢上了高老庄的女儿。从那以后,他就一直缠着他。不过,猪八戒身上的许多缺点倒让我觉得他亲切有趣。

唐僧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让我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许多难事就迎刃而解了。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 篇2

暑假里,我看了本书叫《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一路上,他们求取芭蕉扇、翻过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妖魔鬼怪,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书中写了唐僧师徒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白骨精分三次变成了村姑、老奶奶和老爷爷骗唐僧,想吃唐僧肉。孙悟空凭借一双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是妖精变得,举棒就要打。狡猾的白骨精和孙悟空玩了个金蝉脱壳,丢下尸体,化作一股白烟消失了。而善良愚笨的唐僧却不知是计,怪孙悟空滥杀无辜,念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并且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经过沙僧的再三请求,孙悟空才得以留了下来。生动地描绘了唐僧不分善恶是非,被假善的一面所迷惑。

故事中,我最佩服的是孙悟空,他忠心耿耿地保护唐僧师傅、一路降妖除怪。七十二般变化,样样精通。猪八戒贪吃贪睡,糊里糊涂,老师错怪大师兄。沙和尚为人忠厚老实,一路上任劳任怨,从没有一句怨言,做事认真,保护师傅唐僧一心不二,是大师兄孙悟空的好帮手。

读了之后,我很受启发。

今后,我要做像大师兄孙悟空那样忠心耿耿、明辨是非、勇敢善战的人;还要做沙僧那样老实厚道、任劳任怨、做事认真的人;不做猪八戒那样贪吃贪睡不分是非真相的人。不做唐僧那样总是听信别人谗言、错怪好人的人。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第一次接触《西游记》,还是小时候,爸爸给我买的《三打白骨精》连环画册,看着那一张张精美的画面,眼前不禁浮现出孙悟空三人大战白骨精的场面:悟空从正面攻击,八戒从后面攻击,沙僧又从侧面赶来,把白骨精围了个水泄不通,打得他落花流水。看完画册,我还给小伙伴们讲,小伙伴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入了迷,我可真快乐!

慢慢长大了,懂的知识也多了,也慢慢了解《西游记》了。于是我开始看《简版西游记》,虽然都是大片大片的文字,但好像就在看动画片一样,时常为悟空的聪明勇敢叫好,又为八戒的贪吃好色害羞。仿佛我正在他们身边,同“取经四人组”一同赶路。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精神享受,也给了我许多知识上的陶冶。

时间慢慢行走着,我又要开始读另一本《西游记》,那是原版、也是最精彩的一版,虽然里面都是文言白话文,意思不容易懂,有些字也不认得,读得也非常困难。但正是这种困难,让我更加品尝到了它的美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一个个故事让我明白着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体验着阅读的快乐。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记得那神通广大、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猪八戒、还有那一心向佛的金蝉子唐僧和朴实憨厚的沙僧。这些人物,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与性格,使我学会怎样辨别人世间的真善美、恶与丑,这是他带给我最大的快乐,也是我的福气。

《西游记》,一本古典佳作,一本千古流芳的佳作。有些人爱看电视剧西游记,倒不如拿起《西游记》这本书,去品味一下他带给人们的快乐。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 篇4

泱泱大国五千载,文学名著有着永恒的魅力。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更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最使我刻骨铭心的便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其中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沙僧和猪八戒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那还要数那拥有神一般的72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的`孙悟空啦,他拥有着猴子的机巧灵活,能言善辩,在大战银角大王的时候,用自己的机智和聪明将银角大王收进红葫芦中。 他还怀有一颗对师傅忠心不二的心,尽管师傅三次逐他离开,可他的心始终想着师傅,每当师傅有危险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师傅的身边,保护着师傅。

一本好书,总会给你带来一个人生的道理,《西游记》也一样,它告诉我,人的一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坦坷困难,挫折,磨难,这不禁让我想起种树人的一番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吧,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是啊!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就以梅花为例,梅花的清香需要严冬腊月寒冷的考验才发散出来的。人也是这样,凡在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让我们从现在起,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进。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 篇5

读完《西游记》,我觉得孙悟空是个本领高强的英雄。细细读来,不难看出,孙悟空其实是一个一生充满悲剧的英雄。他本来是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多逍遥自在,但他的能量高强,胆子最大,因而他追求自己的行为与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作者告诉我们,大千世界里的绝对自由都是纸上谈兵。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和条件的`。按说,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另一个统治阶级代表如来佛水平高多了。他眼见看悟空追求自由的本性,巧妙地加以利用。他先将这只猴子囚禁五百年,尔后给他一个有条件的自由。让他戴上金箍,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久困山岩的孙悟空委屈地接受了这种有条件的安排。原本这同社会上的一些巧立名目收费、会议一样可笑。因孙悟空态渴望自由了,即使有多少条件,也从不拒绝。当然心存叛逆的他,也还另有打算。或许以为,完成这次任务后,如来还可能给他一个绝对的彻底的自由。

西行路上,孙悟空是何等卖力,何等忘我。我觉得,他三打白骨精使力不讨好,倒让主子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又被请回,一路西行,他却不记前嫌,忠实护主,实在是可笑由可悲,真是让人当猴子耍。然而天真的猴子不可能心想事成。金箍套上,哪还有打开时?你看,孙悟空护师西行成功后,如来给他封的什么斗战圣佛,不同样是有紧箍缠着吗?这个神通广大,名声在外的猴子,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了。我时常在想,他失去了自由的本领,会不会痛恨自己成为人所利用的棋子?哎,可怜啊美猴王!不过,西行途中,竭尽全力降妖除魔,打得赢就硬拼,打不赢就四处去说情,搬救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有力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