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湘行散记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1
潺潺流水,不及在溪边读一本书;游戏的通关,不及在书中寻找那宝藏的钥匙;听一首流行歌曲,不及书页翻开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恬静、美好。有如在墨香、文字中遨游。
翻开《湘行散记》,周围的一切仿佛就静了下来,留下的只有书中人物的话语与他们的动作。
牯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待“我”也是十分友好。十三年前,他为了一个心心念念的女人掉进了水中,那时已经是冬天了,还下着雪,但他却没有半丝埋怨,而是打趣地说“这下完了”,一边笑着爬上了岸。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学学牯子的这种乐观呢?虽然在冬天里不小心落在了河里,但是笑着爬上了岸。面对挫折的我们也是可以这样的,将自己碰到的挫折视为脚边的石子,绊倒了,那么就重新站起来,被磕破了,就笑着吹着伤口继续往前走,最终,你所被绊倒的石子、磕破后结痂的地方,都是你成功的见证,你无畏的证明。
在桃园的日子中,“我”看到了一片血迹,那是清党前后,有个姓唐的青年和其它40多名青年的血迹。姓唐的青年以党特派员资格率领了4万以上四乡农民和一些青年上城请愿,不料碰了壁,还发生冲突,守城兵将这些青年和特派员杀死,其余农民看情形不对便逃之夭夭。后来,那些士兵用刺刀把特派员钉在城门木板示众,三天之后,连同其他牺牲者一起抛进了清流里。
抗战时期,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像唐特派员那样为祖国捐躯,江姐为了不泄露组织的机密,宁愿承受敌人的折磨,也不愿为了活命泄露关于组织的一切活动,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祖国。在我们现在的时代,没有了战争,却也有很多英雄们:有为了救护他人生命,而冲入火海的消防员叔叔;有为了捉拿犯罪凶手的警察叔叔和肖缉毒警叔叔。他们这样做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不是的。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别人的生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救了无数个生命,为了我们有更好而安定的生活。他们视国家与人民为第一,奋斗在最前线。
合上书,一个个鲜活人物在我的脑海里演绎:外表粗犷,内心却很柔弱的屠夫、助人为乐的祖送。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但在我眼里,他们不仅浸透了沈从文先生深沉,真挚的情感,还寄托了他的哀戚,悲悯与希望。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2
想读《湘行散记》,是从逐渐了解沈从文开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随军队辗转川黔湘边境。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心生厌倦后,即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从文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过小学,但却凭着对文学的爱好,以及自己对社会人事的切肤体验和深刻观察,写出了当时社会喜爱的文字,从而跻身当时的“中层社会”。可是他从来都自称是是一个“乡下人”,无时不感觉到,呆在这个群体里愈是长久,愈是感觉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深觉自己和周围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样,因此常常陷于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对此,沈曾在《湘行散记》里写道:“三三……,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了受难者了。”
读《湘行散记》你会发现,她名虽似游行志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其说她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于说是沈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
初读《湘》你会发现,那里有清澈毫无渣滓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但远不止这些,从“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会了解,在那个战乱且无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视角范围里,就有那么多转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战乱里平静的死去,却不为亲人知晓,有那多妻离子别,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运的夹缝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却不再相识。初读,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从“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到“历史是一条河”,你会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却干着辛苦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行船行当。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险时照样往下跳,行船过程中,船遇上险滩,河水再凶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护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这样,这些水手和拉船人却从不曾失去应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脚楼上妇人,多半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而即使这样,她们依旧不失去那一份质朴和可爱,以及那一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3
那条清澈纯粹毫无渣滓的河水,那听过之后一生都忘不了的船歌,那个多情的水手和多情的妇人... ...这些全都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里,一道靓丽明媚的风景,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没有人能比沈从文更加了解湘西世界了,他用他朴实无华的文风,描绘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湘西世界。他不仅写出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还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与自发的抗争。让我们立体地了解到那时候湘西人的生活情景。
湘西人的生活节奏,和城市人完全不同。不着急,不烦躁,只做好眼前的事就好。船工们一边随意地骂几句野话一边熟练地驾船;看见龙舟比赛就兴奋地大叫起来的小孩子们;还有黄昏时分,从山坡上散开的米饭香味。这些好像只是平凡的人,在做着平凡的小事,然后平凡地度过一生。但在沈从文笔下里,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多情的水手和那个多情的妇人。从上帝的角度看来,只是两个微不足道的人拥有一段微不足道的感情,可在他两看来,这段感情也许用尽他们一生去爱的勇气。无论是那个水手,在与妇人离别之时还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即使一旁的船手已经怒气冲冲地再叫骂了,而当沈从文送了几个大苹果时,他也依然忘不了那位妇人,转身跑上岸只为给她送两个苹果。而那位妇人,在与心上人分别之际也是十分不舍,即使这样也依然要面对残酷的.事实,只好给予许多东西来代表自己的思念。这样淳朴的感情,这样美好的感情,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字里行间,我都能感受到沈从文先生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的情感,这也是他能描绘出如此美丽的湘西世界的一大原因。我们每天都在快节奏的过完每一天,回味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有趣的事,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有可能我们只是历史长河里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去打开心灵的眼睛吧,去发现身边的“湘西世界”吧。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4
沈从文其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便开始文学创作。其代表作品《边城》,《湘西》,《长河》等使其跻身中国最优秀作家之列。人生阅历丰富,经历坎坷,早年投身行伍,后又执教于青岛大学、西南联大以及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时,他在历史考古领域中颇有建树,晚年完成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中国物质文化世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沈从文其情:想必读者对沈从文先生的情感经历比较了解,其感情故事也颇为引人关注。从执教吴淞中国公学开始,便爱上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女士。张家四小姐可谓出身名门,大家闺秀,修养学养甚高。沈先生完全沉浸在对张兆和的爱慕之中,用情不可谓不深,用心不可谓不诚。最终在沈的执着追求的过程中,张被打动,终成就了一段佳话。
《湘行散记》其书:前面是对沈先生基本情况的介绍,网络上随处可见,并不十分难得到。我素来敬仰沈先生,也读到过不少他的文字。其中也包括这本著作,有些感悟,写上几百字作为自己的读后感与推荐的理由。沈先生是湘西凤凰人,湘西对我其实是个神秘之地。这本书就是他回到湘西一路的见闻感触,以及触发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这本书中用词诚恳简洁,很多词语的使用贴近生活,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对人物的刻画仔细深刻,人物的形象突出,寥寥几笔,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便跃然纸上。对沿途景色的描写更是清新别致,仿佛置身其中。整部作品乡土气息浓厚,不但展示了湘西的人文地理特色,同时也写出了对自己故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解、感慨和忧虑。沈给了我们一张由云彩做成的.飞毯,带着我们领略至美湘西。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地方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5
我的妈妈来自美丽的湘西,我每年春节都会去湘西外婆家过年,也特意去凤凰古城游览了沈从文爷爷的故居。今年假期我带回了沈爷爷写的《湘行散记》,从书里面我对湘西的风土人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湘行散记》里面的文章讲述了沈爷爷两次回湘西的经历:第一次回去,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可爱;第二次回去,因为旧社会战争的原因,家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积极乐观、努力地改变生活状况,让当时的沈爷爷倍感温暖。
从沈爷爷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沈爷爷读书不多,但是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勤于写作,日积月累,成为作家。他身上就有一股湘西精神——勤于劳动,通过努力去赢得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我的外婆也是地地道道的湘西人,年轻时下地耕种,勤俭持家,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现在,外婆年纪大了,可她却依旧闲不下来。她常说:“闲下来什么都不做,会生病的`。”外婆在小区旁边那块荒废的小山坡上,开垦出了好大一块田地,因为是在山坡上,浇水施肥,清理杂草,花了不少的力气。外婆在上面栽种了辣椒、番茄、茄子、冬瓜、南瓜,还种了一小片西瓜。在外婆的菜地,能看到满地各式各样的蔬菜,我为外婆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不已,这是我们城里长大的孩子体验不到的劳动的快乐。
我从小养成了一些懒惰的习气,家务活做得很少,周末也习惯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后来,每年回到湘西外婆家,看到外婆那么大年纪还坚持劳作,我也开始学习帮家里做一些家务,并做一些身体的锻炼。我在学校参加了射箭班的训练,刚开始觉得辛苦、劳累,后来慢慢适应了,还在市里举办的比赛中拿到了好名次,既获得了荣誉,又锻炼了身体。我渐渐爱上了运动,尽管现在课业繁重了许多,我还是坚持在中午或下午休息时去运动一会儿。
读沈爷爷的《湘行散记》,给了我很多启示,怀有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样的处世态度让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