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数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七、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活动目标
1、 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积极参与排图讲述活动。
2.连贯、完整讲述故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启发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编出合理的情节。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乌龟;课件二:蜗牛2.大挂图5副,小图片每人一套,3.录音机,磁带。
一、导入
利用课件一:乌龟,课件二:蜗牛,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你知道乌龟和小蜗牛各有什么本领?乌龟和小蜗牛碰到一起回发生什么事情?
二、展开
1.出示一幅图片,提出观察要求。
提问: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它们会说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看图时要仔细,要看清图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再根据它们的动作、表情猜猜它们会说 些什么话。
2.出示多幅图片,尝试排图讲述。
(1)提出排图讲述要求。
指导语:这几幅图连起来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试着给图片排排序,然后再看着图片编出好听的故事。
(2)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讲述。
3.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分析示范。
(1)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排图的顺序并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集体评价。
(从排图顺序是否合理,讲述是否连贯、完整的.角度进行评价)
(3)教师选取一组排图,进行示范讲述。
4.幼儿合作排图,练习排图讲述。
(1)小组幼儿合作,商量排图顺序,编出连贯、完整的故事,并给故事取名字。
(2)选派代表向大家讲述故事,教师录音。
三、结束
小结幼儿活动情况,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尝试,编出不同情节的故事。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图片及录音机、磁带放到语言区,供区域活动时继续排图讲述,也可欣赏故事。
数学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1.学会看整点、半点,知道时钟与幼儿园生活的关系。
2.懂得时间的`重要性,愿意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课件《整点探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认一认
1、引导语:我们小朋友以前认识过时钟,时钟上有三个朋友,他们是谁呀?
2、看整点、半点。(加密狗:练一练)
2、游戏:我是小时钟。
引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当小时钟,你们扮演时针、分针。我说几点,就请相关的两个小朋友躺下。
玩法:教师在地上铺好垫子,摆上1——12的数字,请12名幼儿沿着钟的方向走,然后,老师说7:30,两名幼儿分别当时针和分针倒下,指向7:30。游戏继续。
二、情境展开:说一说
1、提问:时钟对我们生活可重要了,他能告诉我们几点钟该做什么?
2、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平时我们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学本领?几点吃饭?几点午睡?
3、提问:到了小学,我们又该几点起床呢?几点到学校?几点吃饭?如果10点钟下课了,那么几点钟上课铃声会响呢?几点放学?
小结:我们时时处处都需要时间,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
三、感受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静坐一分钟。
请幼儿坐一分钟不动,教师看时间。
提问:这一分钟你们感觉怎么样?
(2)一分钟画自己。
请幼儿在一分钟里画自己。
小结:同样是一分钟,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时间一瞬既逝,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3)一分钟能做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一分钟能跑很长一段路,一分钟能念完一首诗,一分钟能。。。。。。所以,我们要抓住每一分钟,不能浪费时间。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的时钟游戏。
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它们的特征.
2.学会把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假分数的两种实际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说出 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也有大小之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一)教学例1:用分数表示每个图形的阴影部分.
1.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这三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这三个分数比“1”小)
2.教师明确: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就叫做真分数.
3.交流总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4.学生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
(二)教学例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形的阴影部分.
1.教师提问:这三个数也是分数,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
教师明确: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
2.学生举例:说出几个假分数.
(三)反馈练习.
1.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归纳总结:分数可分为哪两类?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四)教学例3.
1.导语: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请同学们从例2的三个分数中找出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2.出示例3:把 化成整数.
(1)根据分数的意义, 是3个 ,正好是一个圆,所以 ;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3=1,所以 化成整数是1.
(2)根据分数的意义, 是8个 ,正好是两个圆,所以 =2;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8÷4=2,所以 =2
3、练习: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并说说是怎样化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分数可分为哪几类?是怎样划分的?
2.读下面的分数,判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4.指出下表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再指出哪些假分数小于1,哪些假分数大于1.
思考:分母是2、3、4、5的真分数分别有几个?真分数的个数与它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几个?分母是10的呢?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真分数.
六、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例1.观察下面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例2.观察下面每组图形所表示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例3.把 化成整数
数学教案 篇5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提高试商的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重点: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
教学关键: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提高试商的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2、口答。
14×( )<116 24×( )<150 16×( )<120
15×( )<139 25×( )<182 26×( )<140
二、指导练习。
1、板演:230÷25
(1)审题,比较除数、被除数,题目有什么特点?
(2)议论:怎样用口算法试商?可以商几?(10个25是250,230接近250,比250少20不到一个25,所以直接商9。)
(3)归纳:今天继续学习用口算试商方法,题的特点,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略小于除数)可以试用10倍同被除数比较,直接商9或商8。
2、出示:168÷26 95÷14
(1)先用口算试商,说出商和余数。
(2)教师指出:有时对于14、24和16、26乘以一位数的结果,口算不一定都很熟练。我们还可以把14、16看作15来试商,把24与26看作25来试商,这样口算试商比较快。
(3)结合上题把除数14看作15,除数26看作25,重新试商一遍。
(4)小结:因为14、16接近15,24、26接近25,所以当除数是14、16或24、26时,可以把它们当作15或26用口算直接求商,这样只要熟记15和25的2倍、3倍、4倍……9倍,就能够很快地确定商。
三、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1—10题。
(9)商两、三位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上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和计算法则,能正确、较熟练地运用试商方法计算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每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0×( )<532 15×( )<74 25×( )<94
20×( )<59 28×( )<237 33×( )<320
2、口算被除数是多少?
(可提出不同要求,如没有余数,余数都是7,9、13等等。)
3、板演:
做题后,由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分析讨论:说一说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归纳:第1题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商1写在百位上;第2题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9写在十位上。
二、新授。
1、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商最多位数的、(板书课题。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9。768÷32
(1)读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或两位数除多位数。
(2)32可以看作几十来试商?(用四舍法,舍去尾数,把32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样定商的?(除数32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76,够除,即32除76个十。
(4)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用32除76个十,试商2,写在十位上。)
例9的第二次试商:32除128。
(5)试商用30除128,初商4,写在商的个位上。
(6)把例9的竖式继续写完整。
小结:两位数除多位数先从高位除起,因为例9商是两位数,要经过两次试商。因此,要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必须把试商方法练得熟练又灵活。
3、教学例10。3293÷39
(1)读题,四位数除以两位数,或两位数除多位数。
(2)39可以看作几十来试商?(用五入法,把39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是怎样定商的?(除数39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32比除数小,要看前三位329,够除,即39除329个十。
(4)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用39除329个十,试商8,写在商的十位上,所以商是两位数。)
板书:
(5)指定学生板演把例题做完。
让学生讲述。
①例10的第二次试商是多少除多少?
②商是几位数?
小结:例10两位数除多位数,也是从高位除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试除时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比除数小,再看前三位。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57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讨论。
把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的地方:
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不同的地方:
(1)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3、讨论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思考:(1)从哪位除起?
(2)怎样写商?
(3)余数怎样?
归纳三条:
①从被除数的( )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 )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 )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 )。
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
五、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