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2025/09/0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歌曲装饰音的唱法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教学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压缩”,学会概括总结。

教学过程

一、 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

2.欣赏全歌?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三、学生以组设计不同的方法来丰富歌曲

抽查,相互评价

四、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课堂上没有花架子,每个过程的安排环环相扣,师生共同随着感情的升华步步推进;对于这一单元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我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想用音乐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虽然基本达到了预先的教学目标,但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是课前没有设想到的,如时间的控制,倘若前面的环节再紧凑、精炼些,就可以让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更加充分。在歌曲教唱环节,可以放手更宽些,充分利用学生的潜能,这样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略。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1.以赞美感恩的心情,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了解歌曲的来历。

2.以充满深情的歌声,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难忘今宵》。初步了解词曲及演唱者的情况。

3.体验感受民乐《花好月圆》带给人们的欢乐情绪。

4.分组准备新年联欢会。

三教学准备教具

1.钢琴、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设备、VCD光盘、录像资料等。

2.沙锤、双响筒、铃鼓、碰钟、响板等打击乐器;口风琴或竖笛。

3.圣诞节的贺卡、圣诞树、圣诞老人。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本单元的题目是“美好的祝福”,由于是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按照时间推算,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就要准备过春节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接到来自亲朋好友的最真挚的祝福。本单元收集的三首音乐作品中,合唱歌曲《平安夜》是一首著名的外国歌曲,是西方人过圣诞节时必会听到唱到的。而中国作品《花好月圆》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由衷地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喜气洋洋欢乐歌舞的情景。歌曲《难忘今宵》是每年的春节晚会上必会听到的祝福歌曲。由于词曲作者满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曲由心生,歌曲表达了人们希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真情实感。因此这三首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为人们广为传诵。学习这三个作品,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优美动听的旋律,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可以接触到这些饱含情感的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到这三个作品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对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与憧憬。音乐家们用最朴实无华的音乐语言传达出内心深处对人类的关爱,所以作品才会这样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就像20xx年春节晚会上的舞蹈《千手观音》一样。这些经典作品无不体现着人文主义思想。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这种人文关怀的思想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

1.用真挚的情感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难忘今宵》;用和谐优美宁静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2.小组合作组织新年音乐会。本单元的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花好月圆》分段。

2.为新年音乐会设计海报节目单等策划活动。

(三)音乐材料分析

1.《平安夜》这首歌曲是奥地利的一个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Gruber是当地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据说当时因为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Gruber先生被Mohr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的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写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这首歌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今天已经几乎成为圣诞节的官方“节歌”,被译成许多种文字。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旋律动听,歌词优美,音乐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安祥宁静的感觉。可以想象当年默默无闻的Mohr神父在圣诞节前的晚上,在山坡上望着奥地利乡村月下的.景色,遥想圣经中关于耶稣降生的记载,是如何灵感奔涌,写下这首不朽的诗篇。歌曲为降B大调拍,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第一乐句先抑后扬,形成一个大的起伏,歌唱性极强;第二乐句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句组成,带有叙述性,第三句是歌曲的高潮乐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进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荡。高潮后的回转,旋律一路下行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地结束了全曲。歌曲的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和平与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

2.《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ABA结构。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A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B主题先在扬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经过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降7”,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彭修文是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曾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指挥。1931出生在湖北武汉,彭修文从小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1950年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从事音乐工作。1954年调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任指挥和作曲,指挥创作和改编了不少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如《步步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月儿高》《瑶族舞曲》等。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界世界青年联欢艺术比赛上,由彭修文指挥的民族乐团获金质奖章。1977年和1978年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意大利马耳他等国指挥演出,颇受欢迎。

3.《难忘今宵》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在中央电视台每一年的春节晚会上,都有一首熟悉的旋律伴随着全国老人民辞旧迎新,这首歌就是我们百听不厌的《难忘今宵》。每当歌声响起,台上台下荧屏内外,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随声唱和:“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新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这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歌词,祝福了祖国,祝福了海内外的所有同胞,蕴涵着对过去一年的眷恋,对新一年的憧憬。寥寥几句,言简意赅,表达了春节晚会不变的主题,道出了除夕之夜人们共同的心声,真是恰如其分,情真意切。这首广泛流传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的歌词,是被誉为中国“词坛泰斗”的乔羽先生创作的。但是,谁会想得到,当年他创作这首歌词的时候,是一挥而就,连草稿都没打,前后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在他创作的1000多首作品中,这首作品创作耗时最短。说起其中的故事,乔老先生笑着说:“这首歌,压根就是给‘逼’出来的哟。”乔羽心想,既然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过年,那么团聚祥和祝福就是主要的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普天下中华儿女最一致的祝愿是什么呢?国泰才能民安,当然是:共同祝愿祖国好!在全世界华夏子孙最重大的节日里,在除夕之夜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就让大家一起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吧。于是,乔羽从“难忘今宵”开始,让感情自然流露,信手挥洒,一挥而就,短短几分钟,用平实的话语和深厚的激情,写出了这首传唱至今的春节晚会终曲──《难忘今宵》。当时,乔羽并未想到这样草就的一首歌词,竟能打动亿万观众的心,并连续十几年成为春节晚会的保留曲目。后来为这首歌词谱曲的任务落到了作曲家王酩肩上,这位曾创作过《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等经典歌曲的作曲家,体会到这首歌在春节晚会上的分量,把自己灌得大醉,醉后蒙头大睡,早上醒来灵感忽来,随口哼出了“难忘今宵……”的旋律,也是一气呵成,两位艺术家珠联璧合,推出了传唱至今的《难忘今宵》。乔羽非常佩服王酩,他说,能让这样短的一首歌唱出如此大气深远荡气回肠的意蕴,王酩实在是居功至高。真是“歌由情发,词为心声”。歌曲为降E大调,拍,一段体。前奏是由到5的跳进开始,紧接着使用了三连音的节奏,第二小节依然重复了这样的节奏,只不过旋律音从下属音4开始,第三小节仍然有四度1-4 2-6的五度的跳进,第四小节结尾落在了主音1上。音乐显得大气磅礴感情真挚,是亿万人民对祖国母亲发自内心的祝愿。主旋律亲切朴实,加之旋律的八度大跳,刻画出华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愿。从第五小节开始音乐变得明朗开阔了,表达出每个中国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歌曲的结尾处,音乐更加委婉流畅,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福,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师: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生:圣诞节。师: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生:《平安夜》《新年好》《哈里路亚》等。

2.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中文英文)。(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平安夜》高声部的旋律。(3)学习低声部旋律学习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平安夜》低声部的旋律。合奏练习。

3.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1)分声部学习。(2)合唱练习(注意保持声部间的和谐音色)。

4.各组汇报展示。第一组:齐唱。第二组:用英文唱。第三组:合唱。第四组:口风琴合奏。

5.欣赏吉他演奏的《平安夜》和电声乐队演奏的《平安夜》。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分四个组听音乐,律动(可以摇动身体走步慢速转圈或原地做造型等方法)。

教学评价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

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和民乐队的组成(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民乐合奏的乐曲《花好月圆》,乐曲是由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的。

2.欣赏乐曲。(1)欣赏引子部分。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伴奏音乐中出现了什么声音?生:这段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2)欣赏第一段主题。哼唱乐曲这部分的旋律,训练学生用串铃在歌曲长音处伴奏。教师出示这段主题的旋律并指导学生视唱。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教师指导学生用散响乐器为第一部分音乐伴奏。学生在长音出现时用串铃伴奏。引导学生加入其他伴奏乐器。(3)欣赏第二段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方面)。生:节奏欢快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教师出示第三个主题的片段。学生唱第三部分主题。师:由大提琴演奏的这段主题性格鲜明感情奔放(播放音乐)。学生感受欢快的气氛。(5)完整欣赏乐曲。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看画面。

3.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4.各组汇报展示。师:小结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评价

1.听辨乐器的音色并根据主题的变化为音乐分段。

2.分组为音乐伴奏。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鼓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师:听过这首歌吗?歌唱家在什么场合唱的这首歌?生:听过,在春节晚会上听过。

2.学习歌曲旋律。师: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师:歌词写的这么好,知道是谁写的么?是怎样写的?生:是乔羽爷爷。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地学习积累。学生再一次听音乐朗诵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的旋律。

3.分组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等)。

4.汇报展示。师:请你用简短的话小结本课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5.布置作业。请学生课下查找有关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资料(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

教学评价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分组演唱歌曲。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伴奏下,大部分学生肢体协调、准确、具有准确的节奏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4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一、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

3、复习3/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说出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种典型节奏

5、全班随着范唱音乐轻轻划拍,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6、 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模唱,第二、三遍带词演唱;

7、突破难点,分组划拍演唱;

8、 艺术处理: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

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 祖国在我心中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

2、随琴识读乐谱;

3、熟唱歌曲;

4、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1) 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2) 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 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5、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1、 学生回忆2/4,3/4拍子的含义及其规律;

2、 教师弹奏谱例,学生随及轻轻划拍,辨别拍子;

3、 请学生为教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写上序号。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2复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3、复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4、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中,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知识目标:了解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感受和声的美妙。

歌曲分析

本课是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两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切分音的运用,较强的表达了对家乡充满着激情的抒发,在“阳光”和“沙滩”的句中出现一拍休止符,更近一步的表达了对童年时美好时光的怀想,句末的旋律在变拍子中有高音,下行结束,表现了那时的童年回忆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对比法,分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勇于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台湾校园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师生一起唱。

(目的:为后面引出民谣这种歌曲的形势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活跃气氛。)

2.师: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师:台湾省是由台湾岛及其周围的绿岛、澎湖列岛等几十座岛屿组成,是我国第一大岛。还有很多自然景观象日月潭,北投温泉风景区,台北故宫博物馆,号称世界第二大断崖的清水断崖。主要民族有汉族、高山族。(米仓,水果之乡,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使用的语言有普通话、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

台湾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朴实、真挚、爽朗的台湾人,正是台湾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了具有台湾风格的艺术形式。如台湾的民歌、台湾的校园歌曲等。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唱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播放歌曲,谈感受

歌曲背景

《外婆的`澎湖湾》是由台湾着园歌谣的创始人叶佳修写的。他说,其实这首歌是为着名音乐人潘安邦写的,而且是真的完全为他写的,里头的外婆就是潘安邦的外婆,澎湖是他外婆住的地方,他告诉叶佳修自己小时候的风景,当叶佳修写《外婆的澎湖湾》的时候还没去过澎湖,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背景比较接近,都是乡下的孩子,所以叶佳修把潘安邦的外婆想成自己的外婆。很快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潘安邦在唱完这首歌曲之后,一曲成名。澎湖湾也跟着闻名起来,而且更有趣的是,潘安邦的外婆也如澎湖的景点一样,成了游客们拍摄的对象,慈祥的外婆从来不会拒绝游客们的要求,因为她知道,是孙子的歌把他们带到了澎湖。老师下载了一些澎湖美景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澎湖flash由潘安邦演唱)

二、学唱歌曲:

师:看了这么动人的澎湖美景,是不是也激起了你们对澎湖的向往?现在咱们到台湾旅游也很方便,合适的机会时和爸妈一起到澎湖湾游玩了。

1、初听: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

2、复听:

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诵读歌词(放伴奏音乐)

4、师弹琴

捕捉学生演唱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解决难点,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5、难点突破:切分节奏,用对比的方法练习

6、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练习歌曲

7、有感情地演唱:

歌曲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演唱时要强调声音和情感,不能喊唱。

8、抽查练习

9、欣赏名家演唱

欣赏着名歌唱家谢莉斯王洁实演唱的二重唱《外婆的澎湖湾》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他们是如何为歌曲进行合唱处理的。(课件)

和声效果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校园歌曲“点歌台”,一起去欣赏、品味台湾校园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吟唱了优美的台湾校园歌曲,还了解台湾其他方面的知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人民有着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关系。他们也深深地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亲人,盼望着相聚。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同胞都在第一时间里捐款捐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大灾面前福祸同当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深深地期望他们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