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2025/09/0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班数学活动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集锦15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计划和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正方形:

1、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2、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二、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教师将大方巾放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在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

三、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四、激发幼儿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记一记,家里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小班幼儿的心理。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5以内的数序,能按数目由少到多地排列物体。

2、幼儿愿意做小剧院的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把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舞台,观众席上备小椅子12张(其中3张椅子贴红标记,4张椅子贴黄标记,5张椅子贴蓝标记),不需排好。戏票12张,志愿工作证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小剧院的游戏主题。

教师:小朋友最快乐的节日是六一节,怎么才能把我们学会的节目表演给大家看?(建议幼儿开小剧院)

2、介绍小剧院,安排观众席,讨论参加游戏的角色职责及规则。

(1)领幼儿参观小剧院的场地,介绍舞台和观众席的地点。

(2)请幼儿把贴好颜色标记的小椅子搬过来,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排小剧院的座位(引导幼儿先将一样的颜色标记的椅子归类,再根据每一种颜色的椅子的多少,从少到多排成三横排)

(3)幼儿讨论:小剧院需要几个志愿者?志愿者要负责哪些事情?

(4)引导幼儿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负责给观众售票,协助观众找座位,还要为观众表演节目。

3、指导幼儿玩小剧院的游戏。

(1)出示戏票,告诉幼儿每种颜色的'票要对应相应颜色标记的椅子,红颜色的票坐第几排?黄票和蓝票呢?其中有一个点的红票坐第一排的那哪一张椅子?有两个点的红票坐哪一张?

(2)协助志愿者安排节目顺序并支持每个志愿者顺利演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有长短差别,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别两个物体的长短。

2、喜欢进行比较活动,愿意观察和比较周围的物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棒、尺子小鼓、鞋带、彩条。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有长短差别,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别物体的长短。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魔术姐姐带来了一个魔术袋,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今天魔术袋会变出什么东西呢?

2、初步比较长短,总结比较方法。

(1)出示两根长短差别明显的小棒、尺子。

提问:这两根小棒哪根长?哪根短?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通过目测方法进行比较。

(2)请幼儿从学具框里拿出两条鞋带。

提问:请你们比一比,哪根鞋带长?哪根鞋带短?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小结:通过一端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2、玩游戏进一步比较长短。

(1)比彩条。

(2)比较身边的物品。

3、结束活动。

师:魔术姐姐今天和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姐姐还想知道你们家里什么东西是长的,什么东西是短的,你们回去找一找,明天过来告诉姐姐好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对生活的经验还比较缺少,他们尝试的时候局限在大小这个方面,因为他们对大小已经掌握。后面经过学习、引导后,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好。其次,幼儿年龄小,表述方面不是很够,但幼儿都喜欢自己去尝试,会大胆表现自己,多给幼儿自由操作的材料是很好的。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5

设计意图:

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抓住这两个契机,通过故事情境,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和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故事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知并发现物体的高矮、大小、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2.尝试根据三只熊的大小为其分配相应物品。

3.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套,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ppt图片导入,观察感知高矮

1.这是小熊的一家,小朋友看看他们家有谁?

2.还有谁?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宝宝,我们可以说是小熊的一家!

3.看看哪个是熊爸爸?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爸爸?爸爸长的怎么样?

4.熊妈妈在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衣服的颜色、头上有蝴蝶结)

5.熊宝宝在哪儿呢?(中间)(年龄小,长得矮)

总结:今天小熊一家要去爬山,爬山可是很累的!要有足够的力气,我们一定得吃饱饱的。熊妈妈准备了营养的`早餐。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区分大小

出示ppt:1.吃早餐需要用到什么?

2.我们需要三只碗!这三只碗分别是谁的?哪只碗是熊爸爸的?为什么呢?

3.哪只是熊宝宝的呢?(熊宝宝小,吃的也少,所以用小的碗)

总结:大的红碗给爸爸,小的蓝碗给宝宝,剩下这个不大也不小,中等的碗给熊妈妈。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ppt:1.猜猜看,熊妈妈会准备什么早餐?

2.哪一瓶是熊爸爸的?为什么?

3.那熊宝宝的会是哪一瓶呢?为什么?

分鱼感知数量:1.小熊小,所以吃一条,请小朋友送一条;爸爸大所以送三条

2.手口一致的点数

四、幼儿操作

Ppt:1.吃完早餐,小熊一家要去爬山了!他们会带上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2.幼儿说一说他们带了什么?(帽子、水壶、包、水果)

3.请一两名说说拿到的是什么。说一说大小的不同等,觉得哪个应该送给熊爸爸......

出示操作表格:熊爸爸、熊妈妈、小熊,请你们帮忙把帽子、包三个东西分给这个熊一家。哪个给熊爸爸,哪个给熊妈妈,哪个是熊宝宝的,分给谁的就贴在它的下面。

4.幼儿操作:你们帮助小熊一家分好了东西,小熊说谢谢你们,你们应该和熊一家说什么呀?

活动反思:

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按交替规律排列物体,并能边操作边讲述:一个╳╳,一个╳╳。

2、通过观察范例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能发现实物交替排列的规律。

3、乐意制作串串香,感知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用橡皮泥捏的黄瓜、香蕉、冬枣、圣女果等,按交替规律串成两串“串串香。

学具:

——橡皮泥做的水果若干,长竹签若干根,彩色木珠若干。

——幼儿用书,彩色笔。

活动过程

1、观察串串香。

——教师推着插有串串香的推车边走边说:卖串串香啦,谁来买,谁来买?呦!这么多的小朋友要买呀,可我的串串香不多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制作串串香。

——师幼共同观察串串香(按交替规律排列的香蕉、黄瓜串):看看这个串串香是怎么排队的?发现其排列规律:串串香是一个香蕉、一个黄瓜间隔排队的。

——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讨论操作规则。教师:你想怎样串呢?请个别幼儿讲述,并在集体中讨论。

2、制作串串香。

——串串香:选择两种橡皮泥捏的水果按交替规律做水果串串香。

——冰糖葫芦:用两种彩色木珠按交替规律做葫芦串。

3、展示串串香。

请幼儿介绍自己串的什么?是怎么串的`?欣赏幼儿作品,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