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巨人》教案

2025/09/0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巨人》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巨人》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示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坪;正、’弱、林、保;礼”;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弱、礼、保”等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为绿化设计标语牌。

4.懂得保护公共绿化人人有责。

重点和难点:

1.能独立认识生字的字音,并能通过查字典认生宇“弱、礼、保”;认识示字旁。

2.通过阅读,明白“巨人”的含义,人类应该用自己强大的力量成为保护大自然的巨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引入,同时出示生字:草坪、藏、森林、婚礼(借助媒体演示)

2.如果你来到了这块草坪上,休会有些什么感想呢?请用一、二句话向大家介绍。

3..出示:巨人(1)指名拼读(2)学习“巨”的笔画(学生书空)(3)“巨人”是怎样的?

4.(补全课题)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抽读词语,特别读准带点字的字音。草坪、巨人、森林、正在、举行、弹琴、地震、亲情、藏(读准前后鼻音)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识识这些生字。

(3)出示:弱小、保护

3.检查读文。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课题中的“你”是指谁?

4.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为什么说“我们人类”像巨人?找到有关的内容好好读一读。(读好1、2节)

5.交流朗读。

(1)指名读

(2)和同桌一块儿读一读

(3)师生配合读

(4)配着媒体比赛读一读

(5)读一读课文第三节,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6.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读了这一节了解了什么。

7.小结。

三、熟读成诵,感受体会。

1.你们愿意做怎样的巨人呢?齐读全文。2.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3.试背课文。

四、游戏巩固,课外拓展。

1.美丽的大自然(出示各种花、草、动物,带有词语)

2.多媒体:公园里有翠绿的草坪,美丽的花坛,请为它们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个人思考,小组交流。

3.希望你们回家后为小区的绿化也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提醒小区里的居民都要保护绿化。。

五、指导书写。

《巨人》教案 篇2

《巨人》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巨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巨人》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低龄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渗透,是爱的流露。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让孩子置身其中,萌动情感,引起心灵的共鸣与震动,在情感的驱动下启动想像,激起灵感,调动潜能,点燃智慧的火花。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会我们都是小巨人,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2、关注自己各部分的特征,并乐意大胆表达。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在相同大小的纸张印有艺术家作品:“诗人”(米罗),同一图像分别为不同的大、中、小三份。

2、铅画纸(事先对折,一半再对折)、勾线笔、蜡笔。

3、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三张画面,比较大小进行排列。(诗人“米罗”)

会给小人排队吗?

小结:纸上的小人就像小朋友一样,正渐渐长大呢。

二、观察人物特征,分辨头、身体和四肢。(教师示范画)

1、学一学长大的那个孩子,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巨人。

2、怎样把自己画成小巨人?

小结:头顶天,长长的腿站着地,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小巨人。

3、头部、身体、脚和手臂分别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教师边示范要画的大小和位置边问是否合适?为什么?)

小结:画画时,要把每个部位的位置、大小都想好,头占纸的一半,身体和脚占一半,手臂、四肢千万不能长错位置。

三、操作表现

画一个大大的自己。

操作要求:

1、在纸上画个大大的自己,画出各部分的特征。

2、在每一部分上再添画某些细节,比如衣服上的纽扣、口袋等。

3、添上漂亮的背景。

四、观察交流

谁画出了小巨人?为什么?

小结:头、身体、四肢都要有,头顶天、脚站地的,才是真正的小巨人。

活动延伸:

利用平时游戏时间,画画小巨人。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创造表现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表现,其必定是需要一些美术技能支持的,两者看似矛盾但又互为依托,相辅相成。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当今社会幼儿接受的新鲜事物多、想象力丰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主张。这样的活动进行起来师生都感到轻松、愉悦,幼儿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其实不是需要一个教师而是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巨人》教案 篇4

一、初识名人

课前大家广泛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请展示一下好吗?

我给大家准备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8。

二、听《命运交响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觉很震撼,很有气势,仿佛是激烈的敲门声。

生2: 。

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成为伟大的音乐巨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 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先来读一下生字?齐读。

2、课文从客人来访谈起,请你概括其中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四、解读名人

1、 作家何为写人物传记非常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你觉得文章写的最精彩地方在哪里?(肖像、语言)

我们先来剖析肖像描写部分,谁来读?

3、请你按照“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贝多芬,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8》。”这一句式,说说你的理解。师举例。

学生读外貌描写部分,交流。

①外貌:(双肩、眼睛、嘴)—坚忍无比

②比较阅读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课文尤其如此。

③写法:以形传神

仿写练习:抓住某位同学的一个面部特点写一、二句话、交流。

4、内心(语言)

古语说:言为心声,透过贝多芬的语言,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揣摩贝多芬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

a 一株树:苦闷、绝望 热爱自然

b 火山: 坚强 与厄运抗争、献身音乐

c 心里的音乐: 用生命创作

d “永恒”:超越自我 音乐相伴 (用苦痛换来欢乐)

5、概括贝多芬给你的总体印象:独立坚强,严肃善良、热爱自然、酷爱音乐、不屈服于厄运。

1、作者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 信念、巨人、贝多芬

《巨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此事颇不可思议,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而喻。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二、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以此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导人: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要求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四、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拓展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

教后记: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灵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遭遇到命运沉重打击,但他没气馁。生活中,教会学生要坚强的面对挫折,一贝多芬为榜样。同时可以侧击其他的作家。

《巨人》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一) 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二) 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的欢乐,自私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三) 能体会文中拟人句的效果,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点

目标1、2、3

学习难点

目标2

学法指导

1、 熟读课文,掌握童话的内容。

2、 查找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生词。

3、 小组交流,领悟童话的深刻内涵。

自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 查找工具书,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栖息( ):

聆听( ):

肆意( ):

咆哮( ):

嬉戏( ):

徘徊( ):

翩翩起舞( ):

乐不可支:

2、 查找作者的.资料,为同学作介绍。

3、 朗读课文,简要概述课文描绘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二、探讨交流

1、导入

2、预习展示

3、听读课文,讨论:

A: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

B: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C:这则童话告示我们怎样的道理?

三、课堂巩固

1、《巨人和孩子》选自 ,作者 , 国作家。

2、造句:

翩翩起舞:

乐不可支: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自我评价:优 良 可 劣 家长评价:优 良 可 劣 教师评价:优 良 可 劣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