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语文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心愿。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3、大胆交流自己的兴趣和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口语交际。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
从前,有两个乞丐。有一天,他们在墙角下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甲乞丐说:“假如我发财了,我要一下子买五大碗豆浆,大喝一顿。”乙乞丐说:“假如我发财了,我要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
1、同学们,乞丐的心愿虽然可笑,但也说明一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不管是不是“高尚”或“低俗”。
2、这节课,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各自的心愿。
二、揭题
板书:谈心愿。
三、自由读题目要求
1、自由读要求。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四、回忆前四篇课文中主体人物的心愿
1、自由汇报。
2、小结。
五、小组互动交流
1、心愿有没有“高尚”、“低俗”之分?有没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汇报自己的心愿。
六、完成“金钥匙”
1、出示“金钥匙”的提示要求。
2、自由读。
3、每个同学就自己所带的书进行汇报发言。(推荐书、交流心得)
4、探讨自己的.阅读方向、合理与否。
5、同学间交换自己喜爱的作品。
七、课堂总结
略
八、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2、阅读一本好书,写写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回忆上节课同学们所谈的心愿。
2、指名读读上节课布置的小练笔——心愿。
二、揭题
如果把大家的心愿写成诗,那一定很美,很有趣。
三、投影书上的小诗
1、投影。
2、指名读诗。
3、评议。
(1)读诗的情况。
(2)诗的内容。(①趣事;②心愿)
4、齐读六首小诗。
四、写作前谈话
1、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2、把刚才大家汇报的小练笔《心愿》进行改写成诗。
3、引导学生通过将练笔与小诗对比,了解写诗的窍门。
如:(1)可分节写。
(2)每一行的字数不一定相同,句子要活泼简练。
(3)如果可能,末字可押韵,但不作要求。
(4)要表达真情实感。
4、本次习作基本要求。
(1)尽量写诗。
(2)内容为:心愿;趣事。
5、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换其他内容,也可以不写诗。
五、活动过程
1、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2、投影片段或小诗共同欣赏、评议。
3、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习作,并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
一、投影佳作,指导欣赏
1、齐读佳作。
2、评议。
3、请作者谈谈创作心得。
二、投影病文,指导修改
1、自由读。
2、小组讨论修改方案。
3、汇报,共同修改。
4、读一读修改后的作品,前后比较。
5、谈谈修改的体会。
三、活动过程
1、分小组修改作文。
2、指导、鼓励学生将佳作投稿。
3、对自己在本单元中的学习作个合理的评价。
四、课堂总结
略
五、布置作业
修改作文并抄正作文。
语文教学设计 篇2
语文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语文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代表作品、贡献及诗歌特点。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太阳吟》是诗人闻一收录在诗集《红烛》中的代表诗歌。留美期间,身为海外游子,每日见到的太阳同样也照耀着祖国,于是他希望太阳能够带去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诗歌情感真挚,意象奇特,蕴含着浓浓的的爱国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齐读诗歌由闻一多《红烛》诗集中的诗歌导入,更有针对性。
2、写作背景
《红烛》写于1923年。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年轻的诗人有像红烛一样的赤子之心。尽管生活中不乏困顿、失望,但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黑暗中摇曳的.红烛,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3、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4、题目解说
红烛: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5、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对红烛的赞叹
第二部分:(2—7)对红烛奉献精神的讴歌
第三部分:(8—9)对红烛精神的总结
6、全文分析
1、第一小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2、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固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3、第八、九节的呼唤,--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对导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7、写作特点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语文教学设计 篇5
课题
夏夜多美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地书写“他、她”等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4、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5、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方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乎,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得充分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正音
3、自主识记生字。
4、再读课文,把课本读通,读顺,读流
这么美的夏夜,知道读出美感
睡莲(lián)哭声( kū )睁开眼(zhēng)趴在(pā)
一根(gēn) 弯腰(yāo) 爬上来 (pá) 非常(fēi)
感激(gǎnjī) 谢谢(xièxie)着急(jí) 这时(shí)
正音重点: gēn zhēng
一根(前鼻音) 睁开眼(翘舌音、后鼻音)
着急(多音字zháo) 这时(翘舌音)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
(板书:)谁愿意来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的景色?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① 谁会读这些字宝宝词宝宝,我们请他来当小老师。
② 同桌互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听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
2.学生听记后汇报
四、再读课文,用心感悟。
1、 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
3、想象读:
4、我说夏夜美实践活动。
五、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六、指导书写
让学生听故事,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
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 ,边听边想象夏夜的景美,情美。
把全班按课前观察对象不同分成:星空组、花园组、池塘组、街道组。
哪一组描绘的夏夜最美可获得“睡莲奖”。
1.看谁能先听懂课文中的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好吗?
2、学生听记后汇报
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
出示头饰:教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蜓 、萤火虫。
出示“他、她”,你发现了什么?
书写、自评、互评、展评。
板书设计
夏夜多美
睡莲
小蚂蚁 小蜻蜓 互相帮助
萤火虫。
课后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节课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节课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在我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们在表演、讨论乃至争论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知识的获取并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我把思考的权利和时间就大胆地交给了学生。从学生的相互辩论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情境中,热烈的情绪,好奇的心理,探究的精神交织在一起,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
语文教学设计 篇6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五项内容。包括我会认、我会读、比比写写、读读说说和我会读。
二、学习目标
1、我会认: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我会读:巩固、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
3、比比写写: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4、读读说说: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5、我会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中所描写的大自然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
四、课前准备
板书和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五里玩一玩,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怎么样,只要小朋友认真玩,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愿意去吗?小朋友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2、与字宝宝捉迷藏
a、激趣: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这花园多美啊,小朋友喜欢在这里玩吗?字宝宝也喜欢在这里玩,我们就和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嘘!字宝宝已经藏好了,大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只要大家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它就会乖乖地出来了。藏起来的字宝宝就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快去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
b、学生自由练读、识记。
c、小组互读。
d、玩捉迷藏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我会认”中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又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3、送字宝宝回家。(出示课件)字宝宝哭了,想回家了。谁最能干,会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发现了什么?(言字旁、口字旁、单人旁各有一个家)
送字宝宝回家。(如果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学生纠正)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扩展训练:字宝宝的`家还很宽敞,你还想让哪些字宝宝进来呢?
二、我会读
1、勇过小河
a、做过了游戏,我们现在和猴哥去旅游吧。(出示课件)来,大家一起出发,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问问聪明的小猴,它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就是你把河面上的词语读对了,我们就能过去了。“
b、学生同桌练读词语,小组练读。
c、每一组选一种方式读,教师适时正音。
d、(出示课件)呀,小朋友读得真棒,你看,河面上已经搭起了一块浮板了,我们可以过河啦!大家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真了不起!
三、比比写写
1、看老虎大王变魔术
a、(出示课件)猴哥走了,谁又来了?(虎王),同学们,这林中大王告诉我它会变魔术,你相信吗?不信,你看看。
b、虎王变魔术。它一手变出个”日“字,另一手变出”白“字。
c、小朋友,你们谁最聪明,发现虎王变出的两个字有什么秘密吗?
d、课件演示两字的不同笔划(ノ变红)。
e、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白云,白色,白天;白比日多一撇。
2、争当魔术师。
a、出示屏幕:目木开马西
(小朋友,现在让虎王看看咱们同学当当魔术师好吗?
b、你还能变出这样的字兄弟吗?
3、书写指导。
a、师范写。孩子们,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我们就比比写字好吗?请你们挑几个难写的字兄弟让老师试试。
b、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c、部分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玩了三个有趣的游戏,把这些”字朋友“、”词语朋友“记得更牢了。来,跟他们再打打招呼。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语文园地参加两项比赛吧!
二、读读说说
指导读句子。
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指名读。
找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
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说句子比赛。
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方法:各组选择三个句子参赛,每个组员都要有说的机会。由小组长自组安排,可以一人说一句,也可以两人一起说一句。
评议,选出本项比赛的冠军小组。评议从两个方面进行:”吗、呢、吧“是否用的准确;说话时是否体现出问句的语气。说的不理想的学生再试一次。
三、我会读
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交流感受:听着老师朗读,你好象看见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会读、读不好的字和没学过的字。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难,互帮互学。
指导朗读。
朗读比赛。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与字宝宝捉迷藏,送字宝宝回家,和猴哥旅游,看虎王变魔术,“四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各种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都依赖于一个语言学习的环境。《语文园地》是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因此,就以旅游为线索贯穿整个第二课时。其中设置了几个环节,如”过险峻的高山“”读懂写在天上的儿歌“等环节,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宽松的、快乐的氛围中激发出美丽的灵感、放飞他们诗意的童心!
MSN(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