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男孩和女孩在外貌特征上的明显差异,并学习观察区分男孩、女孩。
2.认识自己的性别,初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男孩女孩大调查"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小客人,他们躲着不肯出来,我们一起来喊他们好吗?小客人,快出来吧!
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学习区分男孩、女孩。
1.观察画面1:通过衣着不同,区分男孩、女孩。
--看,小客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男孩子穿衣裤,女孩子还可以穿裙子。
2.观察画面2:通过观察发型、发饰不同,区分男孩、女孩。
--这张图片,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小结:原来男孩子头发比较短,女孩子头发比较长。
3.观察画面3:通过入厕姿势不同,区分男孩、女孩。
--这张图片,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小结:原来男孩子是站着小便的,女孩子是蹲着小便的。
二、认识自己的性别,初步认识自我。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图片,学习区分自己的性别。
图片一:漂亮的花裙子和汗衫背带裤--看看这两件衣服,哪一件你穿会很好看,很合适呢?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选的图片下面。
图片二:有着长长头发的娃娃和短发男孩头像。
--看看这两个宝宝的头发,你认为自己梳这样的头发还是那样的?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选的图片下面。
三、游戏:送礼物。(引导幼儿从男孩女孩的喜好来进步一了解男女的.区别。
1.给男孩女孩送礼物--老师还准备了好多玩具呢!他请我们来帮帮忙,把礼物分别送给男孩女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小结: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样,男孩喜欢玩枪、汽车、剑,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毛绒玩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欢。
2.给爸爸妈妈送礼物--老师还给爸爸妈妈带来了一些礼物,请宝贝们来送一送。
小结:宝贝们把领带、剃须刀、公文包送给了爸爸,把化妆品、裙子、小皮包送给了妈妈,原来我们男的和女的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太一样。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幼儿经常把动物当成和自己一样生活、游戏的人,他们对动物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动物联欢会”所创设的拟人化的活动场景,能够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愿望,使他们更好的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体验、分享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自然、大胆的投入到节日活动中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小动物联欢会”,使幼儿感受到集体过新年的乐趣。
2、知道中国农历的新年为一月一日,也称为元旦。
3、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新年活动的兴趣,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
三、活动准备:
1、幼儿与教师一起进行联欢活动环境布置
2、小动物头饰若干
3、联欢会中需要的音乐
4、糖果若干
5、皮球等游戏用品
6、动画光碟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
2、师幼自选小动物头饰,转变角色。
3、唱《新年歌》,了解“元旦”。
4、游戏环节:
集体活动:
a、小动物狂欢(过程略)
b、老鹰抓小鸡(过程略)
游戏一:公鸡和母鸡
老师将糖果放在一只手的手心,捏紧拳头,念儿歌:公鸡头,母鸡头,糖糖在哪头,在这头,(伸出左手)在那头,(伸出右手)请你猜猜在哪头。幼儿猜猜。猜到糖果归幼儿。
游戏二:小熊滚球
将三张桌子并齐,两名幼儿分别站在桌子的两端,一名幼儿从桌面上把球滚向对面的幼儿;对面的幼儿接到球后,再从桌子下面把球滚回去。没有接到球或球从桌面上滚落下来的幼儿要下场,由下一名幼儿替换。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游戏三:蚂蚁搬豆
将幼儿分成三组,幼儿两人为一对游戏伙伴。他们共同搬起一颗豆子(皮球),到达对面后绕过椅子,然后回到起点,把“豆子”交给下一对伙伴。先完成的一大组获胜。
4、动物动漫世界。
组织幼儿观看与动物有关的动画,让幼儿体验快乐。
5、快乐进餐。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3
目标过程:
1、练习四散追逐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发展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过程:
大蝗虫一只,假蝗虫若干,螳螂头饰人手一个,《螳螂拳》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螳螂们跟着妈妈一起来活动活动胫骨吧!(教师跟着音乐带着幼儿跳螳螂拳。)
2、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蝗虫又来偷吃农民伯伯的庄稼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2)有一只蝗虫出来了,让小螳螂们跟妈妈一起去抓住它。配班老师拉着有绳子系着的蝗虫,引导幼儿追逐跑,教师提醒幼儿注意速度。
(3)哎呀!蝗虫可狡猾了,让它给跑了,我们现在呀,悄悄的去农民伯伯的庄稼地上看看,蝗虫们有没有偷偷躲在里面。
(4)哎呀!小螳螂们看,这一次那边又飞来了一只大蝗虫了,哇,这一次它吃得这么大了,而且生了好多小蝗虫,我们一定要把它消灭!(玩法:教师示范将一只蝗虫踩住)使活动达到高潮,让幼儿拿到“战果”,体验成功。
3、结束部分
师:我们终于帮农民伯伯消灭了蝗虫,现在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吧(“螳螂”们跳起“螳螂操”)。 边念儿歌边做“螳螂”操上肢——“小螳螂,真漂亮,细细脖子能旋转。”
头部——“东瞧瞧,西望望,害虫一个跑不了。”
下肢——“一对大刀高高举,抬头挺胸气昂昂。”
腰部——“瞪大眼睛四处找,蝗虫到底藏哪里。”
跳跃——“跳跳跳,跳到东,跳跳跳,跳到西。”
整理——“小螳螂,真能干,消灭蝗虫保庄稼。”
教学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我本想达到的目标是:
1、练习四散追逐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发展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能力。
首先,活动开始部分,我先带领幼儿热身,让他们跟着我跳《螳螂拳》,活动了一下四肢。热身之后,我就以创设了帮农民伯伯消灭蝗虫的情景,让小朋友们自己说出游戏方案,接着,我让小朋友们分散开来抓蝗虫。等幼儿大致熟悉了这个游戏之后,也考虑到小班幼儿的体力,我开始让幼儿轻轻的走,四散开来寻找蝗虫,最后,以大蝗虫生许多小蝗虫的形式,让幼儿抓蝗虫在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之中,培养幼儿在跑和跳的协调能力。这个体育活动后,我对这个体育活动进行了思考,在玩“蝗虫末日”过程中,由于我都是让幼儿自己说为主,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发展这个目标上还做的不到位,经过这个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示范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小百科: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要求: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便后要洗手。
2、学会念《洗手》儿歌。
活动准备:一条脏毛巾。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
老师: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对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脏了。”
提问:
1、谁在哭啊?
2、毛巾为什么哭?
3、怎样让毛巾不哭?
二、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后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溅到地上。
1、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耍三下,一二三。”
2、幼儿先在坐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学念儿歌,老师边检查幼儿洗手方法是否正确,边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3.组织幼儿在水池边,实地练习一次洗手。
活动反思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就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去动脑筋,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把教育转化为幼儿的需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机会,而且有的家庭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使得他们交往能力差,且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往、合作。亲子活动是幼儿入园前的主要社交活动,它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生长,还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与情感。亲子活动为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家长之间搭建了交往平台,使幼儿在家长的支持、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出对爸爸妈妈的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父母配合孩子,共同制作“全家福”的相框。
3.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家长准备一张5寸大小的全家福照片,将照片贴在彩色卡纸上,用布遮盖。
2.略大于5寸照片的'长方形彩色卡纸若干张,双面胶,油画棒,彩笔等。
3.花生、瓜子等,皱纹纸,闪光纸,吸管,羽毛,剪刀。
4.音乐《吉祥三宝》,在场地一边用彩色纸带布置一棵“幸福树”。
活动过程
1.欣赏照片。
(1)拿开遮盖物,出示“全家福”照片,组织幼儿欣赏照片。
(2)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说说照片上有谁,在干什么,自己有什么感觉。分析:拿开遮盖物,出示照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说说讲讲中,幼儿能自然、主动地描述,说出自己心里的感觉。
2.教师出示做好相框的几张“全家福”,让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认识、制作装饰。分析:几张照片的相框都装饰得不一样,通过欣赏范例,孩子们感受到照片经装饰后的美,又发现装饰材料来自身边,随即萌发出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3.教师示范制作相框,讲解制作要点。请家长配合孩子共同制作“全家福”的相框,同时对幼儿进行亲情教育。分析:教师让家长配合孩子的想象装饰相框,还在材料的提供上暗示了多种组合装饰方法。适时的亲情教育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4.幼儿到前面取回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用简单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出对爸爸妈妈的爱。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家长们也很高兴。孩子们能用简单的话言,说出对爸爸妈妈的爱。
5.孩子和家长自由选择材料共同制作相框,教师巡回辅导,并播放音乐。
(1)请幼儿选好自己要制作的相框。
(2)引导幼儿大胆运用废旧材料,装饰相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要点是:家长要鼓励、配合孩子,让孩子大胆地创作;观察孩子的选材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启发;引导幼儿与小伙伴友好运用废旧材料,不争抢,不浪费,将纸屑放入垃圾篓,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分析: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家长、幼儿、教师都融入活动。家长配合幼儿,幼儿大胆制作,教师适时辅导,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得温馨、幸福。
6.孩子和家长一起将制作好相框的“全家福”照片送至“幸福树”上挂起来。大家在音乐中欣赏“全家福”,欣赏“幸福树”。活动结束。分析:家长们抱起幼儿布置“幸福树”,大家互相欣赏观看,欢笑声不断。在这一环节中,我把过去的“评析作品”改为“欣赏作品”,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自己的作品、同伴的作品,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2、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3、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3、和幼儿一起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己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