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的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我的信念》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的信念》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3、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课前预习
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
一、黑板上张挂居里夫人画像
[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
(学生非常热烈地交流。我没料到有些学生下载了厚厚的介绍资料,她自己都不知怎样向小组里介绍交流。我于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
[如果一开始就提问“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那显得有些抽象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信念”一词的解释是通向“理解课文内容”的桥梁。掌握了这个词的含义后,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不感到困难了。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是为了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去领悟,学会主动学习]
3、要求读懂了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表述“我”信念的'关键词(四字短语)。
(学生争先恐后跑上讲台板书并互相纠正补充:坚忍不拔
要有信心
执着勤奋
献身科学
专心致志
追求安静
生活简单
抛弃财富
克制自己
沉醉科学……)
四、品味语言,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1、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
(学生最有感触的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原先总不相信有辛勤工作不为财富的人,现在我信服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这个事例这种精神无比崇敬,一脸的虔诚。于是我又组织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段文字。)
(也有很多学生对做事“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很受启发。“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现实的人生。)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
[品味句子的哲理后再归纳语言富有哲理的特点就显得水到渠成。]
3、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
(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小组里得到了解答;小组里还不能解答的疑问,在全班提出,班上其他同学解答。都不能解答是再由老师解答)
[质疑并合作探究,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课后随笔
本堂课内容上侧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搜集材料交流资料使学生从宽泛的“面”上感受居里夫人;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精细的“点”上感受居里夫人,学生在与她的对话过程中深受感染。但是我总感到课堂上似乎冷静的感悟有些欠缺——伟大的人格是需要用心灵来静静体会的;而交流资料、板书词语时学生热情高涨教室里有些太热闹了。
本堂课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课堂最后“质疑解答”的学习环节最受师生欢迎——教师基本上不用讲些什么就在轻松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不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须格外周全,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稀奇古怪。
《我的信念》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2、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范读课文
1、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2、梳理信息。
三、教师导学
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板书: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追求自由
珍惜时间
探讨真理
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宁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坚忍不拔
集中目标
执著勤奋
三、重点研读
1、研读内容:
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备案:
⑴、“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⑵、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⑷、“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⑸、“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⑹、“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⑺、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⑻、“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2、品味语言:
⑴、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⑵、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五、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六、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我的信念》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知识点: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技能点: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
一、氛围激趣
1、彩屏显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插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2、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3、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二、导读感知
1、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念”一词的解释是通向“理解课文内容”的桥梁。掌握了这个词的含义后,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不感到困难了。)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是为了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去领悟,学会主动学习。之所以不在一开始就提问“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是为了避免抽象而不至于造成一定的难度。)
3、梳理信息。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收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
(1)默读、搜集、筛选。
试着让学生用词语概括居里夫人思想、行为特点。如: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沉醉科学(板书)
(2)归纳、整理、分类。
①思想观念 ②工作态度 ③环境要求(板书)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
三、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最有感触的或该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抑或从做事“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受到启发;或被“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 (品味句子的哲理后再归纳语言富有哲理的特点。)
3、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参考:
①生活对于任何人并非易事。
②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③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④一位从事……而且是一个小孩。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教师订正)
四、当堂练习
(投影显示)
1、掌握词语:坚忍不拔 闲暇 奢望 蹂躏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2、思考题:
(1)“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观念“指什么?
(3)“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梦想家”中“讲究现实的人”指什么?文中“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4)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五、课堂小结
读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过去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
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人类事业。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观念 不图财富 环境要求 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 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教学后记】
本堂课内容上侧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搜集材料交流资料使学生从宽泛的“面”上感受居里夫人;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精细的“点”上感受居里夫人,学生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深受感染,大获感悟,用心灵静静体会到伟大的人格。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原先总不相信有辛勤工作不为财富的人,现在我信服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这个事例这种精神已然无比崇敬,一脸的虔诚。
本堂课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课堂最后“质疑解答”的互动环节最使人受益,教师基本上不用讲些什么就在轻松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不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须格外周全,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稀奇古怪。
《我的信念》的教案 篇4
【教材内容分析】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是七年级语文新教材所选精品,反映人生为主题。这伟大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她的乐趣完全在科学本身,她志趣高洁,不图名利,但求自由与宁静,把全部精力投入心爱的科学事业中去,她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目标必须始终如一,要坚忍不拔,满怀信心,勤奋工作。
【知识目标】
1、掌握鞭策、脐带、奢望、蹂躏、猝然长逝、问心无愧等词语。
2、整体把握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1、学会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与把握。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德育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人格美。
【教学策略】
本节课学习的是居里夫的的《我的信念》,它的内容比较杂,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再进行一番梳理,经过梳理,井然有序,才便于把握,就可融会贯通。梳理的方法教师明确:第一步是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每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
【重点】
抓住文中各段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难点】
体会文中表现作者的人格美。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他共接受过于个国家24次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英国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导语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阅读《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固执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猝然长逝
四、默读课文,找出各段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五、张挂居夫人的画像,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阅读居里夫人,营造课堂气氛,利于熏陶感染
六、梳理与把握
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
1、引导学生梳理
讨论并归纳:
坚忍不拔
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信心沉醉于科学之美 勤奋 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环境自由 安静安静 时间 不谋利
自由工作 克制目标 坚忍不拔 信心 科学之美勤奋努力
2、通过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
七、问题探究
1、默读质疑:
默读时遇到不大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默读后提出疑难问题。
⑴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在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因素。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的魅力,献身科学的使命感。
⑵ 、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孤独指单身一人,独租了间小阁楼,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潜心学业,在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是美好快乐的。
2、探究质疑: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居里夫人是肯定的。因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他们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 从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3、探究质疑: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世界的优美不是只自然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只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4、质疑:
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这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5、体验与反思:
阅读了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阅读了居里夫人的灵魂,了解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为科学研究献身的精神,请联系自身,谈体会。
八、小结
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人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薄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等。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现身精神,把探讨真理当作自己的天职,此外,科学工作需要自由、宁静和时间、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我的信念》的教案 篇5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到居里夫人,大家都知道她和她的丈夫一起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在人类的历史上作出了巨大的,永不磨灭的贡献。你了解居里夫人吗?你想了解居里夫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用我们的心去贴近这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
一、 出示学习目标
1、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
2、 摘录品读平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二、 检查预习
1、盛名( ) she ( )望 报酬() 蹂躏( )( ) cu()然长逝 呵责 ( )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的有关的材料。然后又组内的一名同学选出一个问题发问,其他组的同学回答,进行全班交流。
要求: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围绕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2以简单题的形式出现,不需要回答者长篇论述。
居里夫人取得巨大成就,令世人震惊,是什么信念支持他从事科学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三、 朗读全文
四、 整体感知
思考: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
教师概括:
工作 坚忍不拔 科学:探讨真理 生活:保持安宁
树立信心 不谋私利 追求自由
执着勤奋 沉醉科学 欣赏生活
集中目标
五、 拓展研读
1.“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孤独在这里应如何理解?你能不能讲述一下玛丽居里求学时期的故事?(2组)
2、我丈夫和我专心致至…….坐在简陋的书房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有关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说说看 (4组)
3、作者认为人类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见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人?(1组)
4.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为什么?(3组)
5、“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结合课文说说,你认为是什么力量?(5组)
六、 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七、 居里夫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每个人,请用一句话,说出感受最深的一点。
《我的信念》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和组织材料的写法。
3、通过预习,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
1、仔细阅读课文,品味作者的信念所包括的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居里夫人在生活科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把握她的性格特点,从而感受她伟大的人格。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学习她献身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设想
1、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出对文章不理解的语句。
2、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加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3、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信念》,通过对居里夫人灵魂的阅读,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的伟大的心灵。
板书: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玛丽居里的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伟大的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
2、字、词检查:
教师可利用课前安排科代表检查,找出相同错误较多的字、词和重要字词作讲解,并强调要自觉、正确地借助工具书学习。
字词:蹂躏(róulìn)呵责(hē)猝然长逝(cù)奢(shē)望盛名(shèng)获益匪浅(fěi)琐事(suǒ)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幻灯片或制作的课件展示在屏幕上,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3、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用简明的语言归纳(用文中语句或自己的话都行)
A:玛丽居里的性格特点:自信、无私奉献、刻苦勤奋、淡泊名利等。
B玛丽居里的生活特点: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C玛丽居里对待名与利的态度:淡泊名利。
D玛丽居里在科学方面唯一的奢望是:
E对信念的态度是: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信心。
对信念的追求包括:①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②致力于科学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索。
③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⑤欣赏生活。
三、赏析文中精彩或富有哲理的句子,读出来,然后谈谈你对该句的理解。
学生自由谈,并由学生作适当的评价,教师在适当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
四、合作、探究学习。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①“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完成的决心。
②对真理的渴求。
③科学魅力的吸引(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④以科学事业造福人类的事业。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的快乐的记忆?
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总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快乐。
4、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取很多的报酬,这是应该的,也是肯定的。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正像居里夫人自己说的,“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合作、探究学习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素质作具体安排和具体要求,对学生的讨论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肯定,教师应切实起到引导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作用。)
五、总结:学生谈学习收获。
六、作业:
1、课外自读课文,巩固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2、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