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我的爸爸教案

2025/09/1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我的爸爸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的爸爸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议议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增进亲情。

2.通过互动,培养学生仔细倾听,多向思考,大胆表达,机敏应对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规范语言

1.丁丁说,他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请大家一边听他为妈妈写的歌,一边找一找他的妈妈好在哪里。播放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2.学生个别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点评好在哪儿?哪些地方有待提高?

教师相机指点,规范学生的语言:(1)不仅要说妈妈好在哪儿,而且要用上具体的事例,让你的话更具说服力。(2)先说具体事例,再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规范练说。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点评,加强语言的规范训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使学生掌握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方法,同时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二、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

1.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来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妈妈。

2.小组内互说,尽量能具体生动地讲述事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组员评议、修改、完善,推荐出本小组最好的爸爸、妈妈参加全班评选。

3.小组代表发言。提示:说话要有感情、有条理,语气、语调得体,态度自然大方。

4.学生评选,如果让你评出好爸爸,好妈妈,你给谁的爸爸、妈妈投票?为什么?

[在小组内练习交际,提供时空让成员参与交流、表达,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互帮互助,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合作性。]

三、理解父母,体贴父母

1.生活中,爸爸、妈妈也会带给我们不少烦恼,听故事《风波》。

2.相信你们也有类似的经历,小组合作,自己编排情景短剧《考卷发下来以后》。

3.师巡视时挑选几组典型镜头,如:(1)考出好成绩,父母大加夸赞,有求必应,物质精神双丰收。(2)考出好成绩,父母没有太多肯定,孩子很失落。(3)考试考砸了,父母新账旧账一起算,男女混合双批、双打。

4.学生合作表演,观众发表自己的观点:你想对剧中的父母说些什么?

5.父母真的那样不通情理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爸爸妈妈的心声吧。(播放事先录好的本班部分同学父母的心里话,有意识地针对以上几种场景来谈。)

6.学生根据声音辨认出自己的家长,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的再认识。

7.请大家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原先对父母过激行为的看法和现在自己的真实感受。

[模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情动而辞发,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参与,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增进亲情。]

8.生活是七彩的,你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挑选一种蔬菜或者水果来表达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验,允许对同一种果蔬有不同的理解。如:(1)父母对自己的爱像苦瓜,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从来没有表扬过自己或给予某一种鼓励。(2)父母对自己的爱虽然像苦瓜那么苦,但是正像吃苦瓜那样,先苦后甜,越吃越有味,清凉解毒,有益我的`健康成长。

[用一种果蔬表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另类的思维,调动了学生表达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关爱父母,回报父母

1.爱是相互的,我们也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1)谈谈自己曾经为父母做的事,特别要说说父母的欣喜、感动。(2)如果你还没有做,可以谈谈你想为父母做的事。

2.师小结: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正如《游子吟》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生齐背《游子吟》。

[真情感悟,倾情付出,体会到父母的伟大,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到行动中。]

我的爸爸教案 篇2

目标:

1、体验和爸爸在一起玩的快乐、甜蜜。

2、愿意关心爸爸,增进父子(女)之间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准备:

根据《我的爸爸》拍摄的照片

过程:

1、介绍自己的爸爸。

(1)教师唱歌曲《我的好爸爸》(根据歌曲《我的好妈妈》改编)师:宝宝们,刚才唱的'歌曲里有谁?(爸爸)那你们喜欢爸爸吗?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爸爸的名字,爸爸的本领。

2、幼儿一起观看我和爸爸的游戏照片,体验父子(女)之情。

喜欢和爸爸做游戏吗?每次在家里你们都是怎么和爸爸一起玩的?做的什么游戏啊?(幼儿自由回答)请幼儿讲讲如何和爸爸玩游戏的?

3、谈话:爸爸真好,我们可以怎样关心爸爸呢?(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知道爸爸下班回家后,给爸爸拿拖鞋,给爸爸捶背,不打搅爸爸休息。这些都是关心爸爸的表现。

4、表达对爸爸的爱。

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我的爸爸教案 篇3

整理这是一个心理健康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的用意,她要升华的是孩子爱的情感,要让孩子知道爱父母,怎样爱父母。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了自私,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回报,所以对孩子的关爱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孩子首先爱的是自己,然后再是亲人,再是身边的人,再往后就是对祖国的爱,在大班进行爱身边亲人的教育是非常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也是极为需要的。

一、 评选材

这个活动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也都在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一点一滴,这些都为这个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也使孩子在活动中有话可说,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能感受,却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个活动以此为切入点,不仅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更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应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做哪些事。

二、 评目标:

虽然我并没有看到过这个活动的目标,但通过观摩整个教学活动,却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活动的目的所在,那就是对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学习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而且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是很高的。

三、 评准备:

1、教师自身的准备:活动中教师态度温和,声音轻柔,非常得有亲和力,这就使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孩子在活动中没有一丝紧张感,孩子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为活动创编了手的情境表演,虽然很简单,却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诠释故事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物质准备:教师在活动中准备了砖块、爱心卡和音乐,这些材料是随手可得的,但却都体现了教师的用心:所选取的音乐紧扣活动主题,又能给活动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砖块是让孩子来体验付出和分担的,更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该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爱心卡是鼓励孩子让旁边听课的老师画的,增进了全场的融洽,而且最后汇集爱心卡,让孩子集中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

我的爸爸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故事中爸爸的本领。

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3、感受爸爸的伟大,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爸爸的照片(每人一张)

2、故事《我的爸爸》

3、爸爸们提前录制好对自己孩子表达期望的视频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出自己爸爸的照片,较适合幼儿一起欣赏和交流。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爸爸不一样,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你爸爸会在家里做什麽事情?

2、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幼儿安静倾听。

今天老师地阿莱了一本关于爸爸的书,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中爸爸都有哪些本领?

3、教师引导幼儿分段听故事,并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而你的爸爸会做哪些运动?

(2)爸爸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强壮?

(3)有时候,爸爸会变的和什么一样?

(4)这只可爱的泰迪熊是谁?

(5)故事中的爸爸有哪些本领?

4、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故事中爸爸的本领。

5、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爸爸的本领。感受爸爸的伟大。问自己喜欢喝崇拜爸爸吗?

6、鼓励幼儿做一做自己和爸爸拍照时会做的动作。

7、播放有关爸爸们对子女表达期望的视频,引导幼儿们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一起再次阅读故事《我的爸爸》,增进父子或父女之间的感情。

五、活动总结

相信很多幼儿的爸爸都是属于下班晚回家的人,爸爸这么做全是为了给你们更好的,为了给家最好的!爸爸和妈妈一样都是伟大的人,都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刚告诉幼儿们回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

而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知道自己爸爸的厉害之处是什么!爸爸和妈妈都是爱自己的人,每个小朋友的爸爸都有自己本领,每个爸爸都是小朋友心中的超级英雄。结束活动后让幼儿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们!

我的爸爸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爸爸和树,孩子和小鸟;爸爸和沙发,孩子和 小猫”之间的相似关联的关系,并学会朗诵儿歌。

2.感受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体验父与子(女)之间的亲情。

重点难点:

体验跟爸爸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图片两张;音乐《跟爸爸在一起》;跟爸爸在一起》的`相关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激发幼儿对“爸爸”话题的兴趣,导入活动。

二、基本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自主阅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2.结合视频,完整说出儿歌内容,体会“爸爸和树,孩子和小鸟;爸爸和沙发, 孩子和小猫”之间的相似关联的关系。

3.欣赏《跟爸爸在一起》的相关影像资料,再让幼儿说说:

自己的爸爸有什么本领?你的爸爸像什么?

和爸爸在一起时会干什么?爸爸会和你怎么玩?

教师小结,并将幼儿说的内容在展板上记录下来。

4.学学儿歌《跟爸爸在一起》

鼓励幼儿以多种形式念儿歌。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听听有关爱爸爸的其他儿歌和歌曲。

我的爸爸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进行亲情教育,感受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会“父字头”“两点水”,了解“角”的字理演变过程。

3、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说”和“画”来表述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体会父子情深。

教学难点

1、正确写字。

2、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孩子们,你们最新、最爱的人是谁?元宵节要到了,你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真好啊!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可有一个小朋友,他的爸爸在好远好远的地方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了一个小朋友寄给爸爸与众不同的礼物的故事——把我寄给爸爸。

二、教学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准字音。

2、同学们自由小声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找出来。分别用横线和浪线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

3、小组学习课后的生字。

4、学习要求认识的生字。(1)拼读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宵”、“甬”、“想”是三拼音,“元”是整体认读音节,“父”是从“爸”中拆出的字。(2)了解“角”的字理演变过程。(3)初步理解“寄”、“元宵节”的意思。

5、学习要求会写的字。(1)在学习要求认识的生字“父”“爸”“元”“角”“冰”时,就在拼读正确的同时,记住这些字的形,初步理解它们的意思。(2)学习“父”字头,两点儿。(3)用部件组合法学习“把”“妈”两个字。

6、把生字放回课文中,认真读课文。

三、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开火车复习学过的'生字。

二、朗读指导。 1、齐读课题:想一想,要知道什么? 2、指名同学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在文中画出来。 3、逐句理解课文,读懂每句的意思,体会小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寄给爸爸?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讲一讲。(1)读好第二自然段,体会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想像,“我”是怎样把自己画在信的一角的。(3)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4、组织讨论:如果爸爸回信,他会说什么呢? 5、“读一读”。 要熟读这些词语特别要把4字词语读正确。

三、作业。你想把自己寄给谁呢?画画你自己并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