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2025/09/1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期末考试后的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篇1

拿到试卷,又同往年一样,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自己努力在做,尽力去改一些过去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现在拿着这张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试卷,说实话,上面的题型,都是我平时讲过的,出题范围也是紧扣教材,紧扣课本,并没有超纲的题目,并不算难。可是为什么孩子们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呢?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自己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一、个别题目平时没有讲透彻。

比如这道题,在数线图上标出“597289”和“604829”的大致位置,在平时课本上,讲过类似的题型,当时孩子们就没有理解透彻,可是我就急着告诉孩子们应该标在哪里,甚至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了,期中考试时,又出现了类似的题型,我又一次错过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又如上次一样,匆匆忙忙,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地把答案讲给孩子们听,可是这样做的最好结果是什么呢?事倍功半。很多孩子其实还是不理解。

那我们就究竟该如何把一道题讲透彻呢?真正引导孩子们自己能把问题的答案想出来,答案真正从孩子自己的口中说出来,那就是讲透彻了。每次着急忙慌地讲完,每次急着把答案将给孩子们听,都是一种灌输,都是一种敷衍,都是一种自我安慰,都是一种自欺欺人。

如果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够慢下来,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听一听孩子困惑的地方,也许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下次再遇到也不会有几个人出错了。可是我没有把这个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而是一厢情愿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而一些孩子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导致一些孩子尽管平时遇到过类似题型,但考试还是会出错的原因。

二、孩子们审题不清。

每次说到孩子们出错的原因,老师们都会说出的题太灵活了,孩子们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可是我们想过吗?孩子们为什么不会审题,为什么审题不清?是孩子们不会做吗?不是啊!往往我们给孩子们读一遍题,孩子们就会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错就错在“我们给孩子们读一遍题,孩子们就会做了”,考试的时候,可是没有老师会给孩子读题的,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文字比较多的题,遇到解决问题的题,我们要么让学生齐读一遍题目,要么我们自己把题目给孩子们读一遍,接下来就引导孩子们来分析题意。真正让孩子们默读题目的时候有几次?真正把读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的时候又有几次?平时都很少训练过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真审题,去认真默读题目,怎能要求孩子们考试时就一下子学会认真审题,学会找全题中的数学信息呢?

三、复习时不能跑偏了。

不知道其他学科是什么样子的,数学这个学科,一道题的类型,要想往深了挖,那就深了去了。可是这样就容易跑偏了,违背了教材的基本要求,那就没有紧扣教材,讲的就不是重点了。比如简便运算,简便运算的情况非常多,要想讲全面,那就多了去了。可是课标要求不是这样子的,不需要你去讲全面。比如课标要求掌握56×101的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

56×101

=56×(100+1)

=56×100+56×1

=5600+56

=5656

有的老师为了拓展,就出了56×99的简便运算,老师讲解:

56×99

=56×(100-1)

=56×100-56×1

=5600-56

=5544

当这两道题同时出现,而且没有问题情境出现时,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等量代换的问题,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括号里面一会儿加一,一会儿减一,而后面那道题又不是课标的重点内容,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们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困惑,而类似这样的难度和困惑并不是本学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四、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不管我们平时讲解的再全面,复习的再全面,我们也不可能预测到所有的考试题目,每次考试都会遇到题目的“新面孔”,而这些“新面孔”恰恰考察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审题能力,比如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理解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去培养的,而单单靠课堂上那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孩子们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要在课下的时间大量地去读课外书,读的多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自然就上去了。计算对于孩子们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能拉开孩子们差距的正是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平时还是要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多读好书。

静下来,让自己思考之后,知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怎么去做了。 课上,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篇2

又是一次匆匆离去考场,悲伤的心情布满了我的各个细胞。考试后,我的心里犹如十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又似热锅上的蚂蚁,久久不能忘怀。

自认为做得很好的考卷,在我的心里印下了痕迹,与同学结伴而行的我默然了,沉思了,苦恼了,气愤了,后悔了,伤心了

悲伤的感觉同时充溢了我的大脑,内心的恐惧抑制不住得释放出来。失败的考试似乎毁灭了我的信心,讽刺、批评、嘲笑种种声音跃在我的耳畔。

当我知道我只考了96。5时,心里非常难过,我立马看了看错的题,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别的同学都考了很好的分数,但是我却考了呜呜呜呜呜呜!

背着沉重的书包,再一次感叹世界的不平,再一次后悔考试时的发挥,再一次气愤无情的学习,再一次痛恨残酷的竞争。

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充实的血管似乎即将爆裂,凄凉地我仰天眺望,期待着老天再一次将我的末日吞噬。

哦,天上的神仙,看看我这个无助的女孩,让快乐降临在我的身上。我不停地祈祷。

考试后的心情,苦涩交加,像打翻的五味盒。又像是吃了还未成熟的果子。考试后的心情,像最后一颗糖,化在舌尖时那么一点点的惋惜!

考试后的眼泪,如苦涩青果,化在这雪白的纸上。考试后的`时间,为何过的那样慢,如凝固了一般!

一系列的试后保佑,并没有赶走我凄凉地心情,反而愈发不可收拾。

终于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家,无情的泪水夺眶而出,又一次拿起笔,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幻想用此法将痛苦至于心底。

窗外忽然下起了雨,冲动的我恨不得冲出门外,让雨点尽情打湿我的衣裳,赶走我悲伤的乌云。

我做到了,摆脱了雨伞的束缚,让无情的雨点布满我的全身,似乎只有这样,心情才会得到好转。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篇3

看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尽人意,静下心来对我平时教学的一些弱点进行深刻的反思:

1、 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注意改进教法,每个班都采用一种方法,没有因材施教,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差生的成绩提不上了。

2、 时间不足,学生平时没有做练习的时间,希望能把原来星期天的晚自习重新分过来。上学期七年级的课没上完。

3、 对一部分差生要求不太严格,只要求上课遵守纪律,没有进行高要求,造成人均成绩过低。

4、 重视不够,因为不进行中考,所以在要求上有些放松。

5、 学习习惯的养成未培养到位,没有做到分层要求。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

1、 注重改进教法,关注过程,引导创新,注重成绩,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 狠抓基础,多做,多练,努力提高学生做题能力,平时注重检查,使差生的成绩得到进步。

3、 立足教材,在教学中扎实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让学生学习上有一定的目标,目标因人而定,让他们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让他们有一种勇争上游的精神。

今后的教学中,要多下功夫,狠抓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及时改进教法,使每个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力争在本学期末进入全县前十五名。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篇4

散学典礼结束后,全班同学很快回到教室等候老师公布成绩。教室里静下来的那一刻,我忽然感到能听见自己激动的心跳声,手心里也因为紧张而微微冒汗。听老师念到全班不少同学都考出了好成绩,我很是羡慕,老师念到我了,语文92分,数学88分,咋一听,数学90分都没上?我有些吃惊,脸“唰”地一下红了起来,真恨不得找个地缝立刻钻进去。

无精打采地回到了家,我情绪很低落,满脑子都是一个问题,自己怎么会如此粗心大意?一直认为这次的数学考题很简单,考上95分应该是小菜一碟,可没想到竟然马失前蹄了。翻看试卷一看,这里的填空漏掉个单位,那里的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错上三道,细一算就丢掉了8分,真是心有不甘却又无话可说,瞪着眼睛一边看试卷,一边埋怨地叹到,“活见鬼了!”“送分的题给你都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忙着下笔,你是怎么在验算和检查的呢?太莫名其妙了!”爸爸看完卷子后生气地给我丢下这句话。

这次期末考试题很简单我却没考好,为此我感到既有些丢脸又难过,可失败了就得去总结,平常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看来是我最大的毛病。爸爸很快给我看了一篇《习惯决定未来》的文章,从中我知道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这次考试结果的反思,我明白了要给自己确立养成良好习惯的长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不但要专心致志,而且一定要说到做到。我暗下决心,从这个假期开始,要学着自我约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自觉读书,独立学习和思考一些问题,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我一定可以找回那份成功的喜悦。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篇5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又已经到了期末。本学期对学生成绩,我感觉还是基本满意的,平均88.14分,及格率100%,优秀率60.42%。但再细究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专项训练还要做到——逐个落实。

我发现今年二年级数学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中,题目还是出得挺好的。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应用题,也还是有小部分人不会解答!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在逐个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前只知道加强“专项训练”有必要,现在更体会到了,抓好“逐个落实”不容忽视。

如:爷爷今年63岁,小明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今年35岁。

(1) 爸爸今年多少岁?

(2) 爷爷比爸大多少岁?

(3) 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本题全班有13人出现错误。这样的题目是基础题,学生平时练习的挺多。总复习时也专门做了专项复习,心想这么简单的内容,应该都会了,没有抓逐个落实,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2)小题。有一部分学生是对条件中谁与谁比还是没有理清题意。

二、经常性练习要做到——针锋相对。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是教给学生方法,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课后的基本练习学生就不能把良好的方法转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好方法只是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而大部分的学生如果没有了常规性的练习巩固,就会慢慢的把良好的方法淡忘,并最终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有必要做到经常性的练习。

练习不再于多,但要有针对性。新的类型出现,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切实掌握,并且做好常规性的.巩固练习。且在新题型出现的现况下,只要做基本的练习甚至不用改变题型一丝一毫。因为,新的题型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模型必须让学生有一个“记住”的过程然后再学“变化”。

三、引入数学“背诵”做到——精益求精。

记得听徐斌老师的讲座“低年级的计算教学研究”中提出,“背四表”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的实践也证明背好乘法口诀表,是学生学好计算的首要前提。今年,对乘法口诀的背诵抓得是比较扎实的,每节数学课前三分钟都是在抽查背诵情况,并且补充作业上也每次必有计算题。因此,本次的计算考查部分是最令人满意的!!

然而,前面所提到的应用题中,“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这个问题本应该是一年级时所掌握的内容,63-35=28,然而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多,不能正确计算出是28岁,可见100以内的加减法没有很好的掌握,继而究其原因是对20以内的加减法表没能熟练的结果。只是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加法表的重要性,所以也有要求学生背诵过,现在留下了后遗症了呵。

数学的“背诵”与语文不同,比如乘法口诀表,首先是要理解乘法的意义,其次才是记忆。再次,背表也并不是按顺序从头到尾的背诵,开始是按顺序背诵,继而是“倒”着背诵,再是要随机抽取一个算式让学生说得数,最后是抽取一个得数,要学生背出口诀的全部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达到灵活熟练的运用。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篇6

考试是检验学生近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更是对教师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挑战,也是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还是

反映出一定问题。

试卷中第一大题1、(3)我会写笔顺:笔顺学生都会写,但个别学生把后面“共几画,第几画是什么”没有填,要不照着前面的第三个笔顺写。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这方面的口头训练,但没

有在本子上练习,是我的失误。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讲清楚,多训练,还要落实到位。2、我会连:主要检测学生对生字和拼音的掌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做答,有个别学生拼音不过关乱连,认为题做

完就行。第二大题4、我会给图片选名字:这题其实很简单,但还有个别学生出错,可能是学生没有好好听题,不理解题意。6、我会组句子:学生答题情况特别差,对学生来说拼音刚刚学会,就让学生

组句子,难度较大,独立拼读句子的能力有待加强。在以后做题中让学生多练习题型,遇到问题会灵活处理。

通过这次期末考试我觉得有很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改进。比如:我能把音节补充完整这类题目还需要多练习。对字母的分类还要再强化,比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增加识字训练。

同时,那些上课反复讲过的题目还是出现了错误,我觉得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上课效率不高,这是我和学生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给孩子知识,提高教学

质量和教学效率,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做到上课反复强调的问题能让班级所有的孩子都不做错或者极少数人错。

还有班级后进生比较多,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好补差工作,作业面批多讲解,使得他们的成绩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同学们能够在我的教导下尽情的享受语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