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主题活动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主题活动反思 篇1
围绕“动物王国”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为期三周的主题活动。动物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一提起动物小朋友们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与动物相关的故事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又围绕“动物的秘密”、“恐龙世界”、“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等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从了解、认识动物升华到爱护、保护动物与动物做好朋友层层深入。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三周的教育内容上完也颇有收获。现把本主题活动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书籍、图片。使幼儿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秘密激发了孩子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学会关心爱护动物使其有了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
刚开始小朋友们对于各种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都是比较粗浅的在引导孩子们看了动物的故事、图书等活动之后大家对常见的动物特性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认识远古的朋友——恐龙时小朋友们对恐龙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对于恐龙的种类、名称及生活习性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恐龙的图书、拼图、玩具等有效地运用在了区角游戏之中。
二、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小动物。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看到的大胆地进行讲述有的孩子还用动作表演了小鸟的飞翔猎豹的奔跑老虎的凶猛还有的孩子用观察到的动物发挥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好听的小故事。在实施过程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适时地生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音乐活动《狮王》体育活动《勇敢的小兔》等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动物的奇妙。
在整个活动中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游戏氛围引导幼儿运用看看、讲讲、做做、画画、唱唱等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学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了解了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幼儿学会关心、爱护动物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样的活动也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在活动中我们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生成新的课程关注孩子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主题活动反思 篇2
一、主题实践活动的意义
知识的学习有其固有的规律节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里去。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就是实践性。
马克思是从人的活动来规定人的本质的,他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对象化的实践看做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正是实践,使人兽相揖别。人在实践中与世界、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随着时间的进展,关系的丰富和扩大,人性的全面性随之而发展,人的能力和智慧也随之而提升,人在实践中不断生成。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人总是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实践中重新塑造自己,不断地再生产、再创造自己。
2、传统学习方式听说有余而体验不足,导致孩子实践能力缺失。
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传统的观念,强调人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教育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与体验,长期以来导致学生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缺乏必要的操作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原本朴素道理的震撼,和发现长久蛰伏的思维惯性的过程;是通过行动的力量,来实现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群体沟通和整体提升的过程;是在真实的喜悦和痛楚中,将情感因素转化变革的意识,最终实现行动的过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问题意识,发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学生越早有机会独立进行综合,他们就越早感到,学校对于他们以及他们将来在更广阔社会中的生活帮了大忙。 ——布鲁姆
二、主题活动实践反思
1、基于课题的实践
这次活动主题是个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身处其中,经常随家长到各个药店买药,有直接经验,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多,致使主题活动能不断深入开展。在实践中学生的积累越来越多,收获越来越大,就是在主题活动将要结束之时,他们又发现国家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11年)的通知》,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新制度的启动能保证老百姓用上物美价廉的药品,解决长期诟病的药价虚高的问题。以前国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统一配送、降低药品价格、实施医保制度等,但均未能解决问题,此次采用了一个系统工程,从国家制度的层面动起了大手术,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主题活动反思 篇3
关于教师:
一、主题的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孩子需求。
“家”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最熟悉、最亲切、最温暖的地方了,所以小班开学走进“家”的氛围倍感轻松和快乐,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孩子理解与接受。
二、主题活动渗透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宝宝跑得快的时候,我说:“我们家的娃娃还在睡觉呢,轻轻的走路哦,嘘……”孩子们立刻掂起脚尖轻轻的走了,这样的随机教育,给孩子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主题下的收获:
小班是孩子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大集体环境的关键期。他们迷茫、焦虑、害怕
总的来说,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计划性不足。
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都要做充分的准备,环境布置、区角设置、周计划以及生成活动等都要有预先的设想。而我们的准备不足,主题墙饰的布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别的班级已经布置完成了,我却还在想“怎么布置啊?用什么材料啊?怎么规划?”这些前期工作要准备好的。
2、教学内容存在不足。
每个教学活动豆要和主题结合起来,但是,我们这个主题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教材上规定的两个礼拜完成的'主题活动,我们班进行了一个月,活动内容难免会出现不和的地方。
3、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提高。
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
主题活动反思 篇4
《小鸟回家》是一节小班的美工活动,其目的一是让幼儿通过撕贴纸片,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二是萌发幼儿关心动物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前我想了很多方案,如何把把孩子们关心小动物的情感融入这样一节极其普通的粘贴活动呢?又怎样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呢?我想一般的教学设计很难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于是我想现在正值冬季,天气寒冷。不如利用天气的变化,编一则“小鸟失去家”的小故事,这样既会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体验小鸟失去家的感受,从而萌发他们的爱心,产生帮助小鸟回家的想法。果然教学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对我的`小故事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在听小鸟的遭遇,接着创设了去树林观察小鸟的家的情境,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帮小鸟建家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观察了各种各样树叶的形状,扩展了幼儿有关树叶形状的经验,接下来向幼儿示范了树叶的几种撕法。在这一环节我感觉缺少了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的过程,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显得似乎有些被动,没有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
动手粘贴的部分,孩子们表现的都非常好,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垃圾入筐的时候,每个人爱护环境的意识都很强烈,桌面地面的卫生保持的很好。
最后是一部分是送小鸟回家的环节,原本是让小朋友们自己慢慢寻找早已“飞”入教室的小鸟们,一只一只的送回家,搭班的老师把我事先藏好的小鸟摘下来送给了个别孩子,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神秘感。
这节活动在孩子们送小鸟回家后的愉快心情中结束了,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萌发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不过作为教师一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主题活动反思 篇5
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孩子们会为了观察蚂蚁搬家而看得入神,会在动物园里流连忘返,这是因为在孩子们小小的内心里,始终有一种对动物的亲密。为此,我们选用了《动物王国》这个主题,希望通过创设环境,引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使他们了解更多动物奇闻、趣闻,知道动物的一些特殊本领。那么如何将这个主题与创意美术相结合呢?创意美术又如何在主题背景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呢?在这个主题开展之前,我就和配班老师一起把整个主题的教案进行了一下梳理,并且做了一个大概的计划。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
1、家园配合,共创动物乐园
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可以自主探索、研究学习的环境,我们需要大量的动物图片。于是我们发动家长,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书籍以及玩具等。因为动物比较生活化,所以基本上每个幼儿都来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图片、图书,我们把图片布置在了主题墙上,供孩子们观察。把图书投放到了图书角,每天早晨孩子们总喜欢一大早就三五成群的聚集在那一起探讨,发现自己从没看到的动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个不停。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居锦懿带来的动物世界的VCD,课余时间,我们会让幼儿欣赏。一个个活生生的动物突然出现在了孩子眼前,教室仿佛成了一个动物园,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着动物的秘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孩子们在整个主题的开展中,特别是语言、科学活动中,有话可说,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区域互动,做中学
在布置主题墙的同时,我们老师还十分注重区域角的设置,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如在益智角中,我们设计了动物棋、动物拼图、动物迷宫、毛毛虫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了解数字的排序,加减,动物的基本知识。在美术角中,我们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多种废旧材料及美工材料。幼儿不仅可以选择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用橡皮泥捏动物,还可以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动物。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求,也大大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在表演角中,我们还让幼儿自己制作了许多动物头饰用来进行角色表演,并且配合狮王进行曲,更利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而在图书角中,我们不光投放了幼儿带来的各种有关动物的图书,我们还把幼儿在课堂中根据故事续编和创编的小书《小猴出租车》《会想办法的乌龟》《小猫的故事》也放入了进来。一方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图书编讲故事,另一方面幼儿还可以根据他人的图书编讲故事。
二、将创意美术融入其他领域,为主题教学服务
如何体现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呢?我觉得单单靠美术课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体现在各个环节领域中去。为此,在实施这个主题时,我们把整个主题的'课进行了一下梳理,做了一些预设。同时,在老师教学活动中,又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一些活动。整个主题下来,我发现孩子们收获了,我也收获了。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能用语言,老师要求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他们可以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绘画进行另一种语言的表述,这种特殊的文字符号让孩子们学的更加快乐,同时他们在创作绘画时,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欣赏,也学会了将绘画注入新的生命,那就是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不再是老师强调的技能和模仿。而老师在此中也发现原来无聊,枯燥的活动,利用了绘画的方式后,这种动静交替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因为我们老师还需要及时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一些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需要多关注幼儿,多善于发现,因此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最佳方式。
主题活动反思 篇6
活动背景
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及季节特征,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水”主题活动,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积累了一些玩水的经验。考虑到应让2—3岁的幼儿在开放的空间里,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自然的发展,我预设了“运水”活动,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容器运水,积累更多玩水的经验。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将大盆中的水运到小盆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玩水的经验。
材料准备:①瓶子、小碗、小勺、水壶、漏斗、水桶等大小不一、种类不同,能让幼儿运水的器具;②小桥三座(难易不同);③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小拖车、小推车;④布置小熊的家;⑤4—5个可装水的大盆(2个稍大的作池塘,其他的作小熊家的水缸)。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出示小熊):刚才,我接到小熊的电话,它说:哎呀,不好了,今天我家停水了,天气这么热,可怎么办呢?
教师支持方式:顺应幼儿、灵活应对(如:小熊家不远处有一个小池塘,可它一个人拎也拎不动,你们愿意帮助他一起到池塘里运水吗?)演示各种运水工具(大小不一的瓶子、小水桶、小碗等),提问:想一想,用哪些东西运水可以运得又快又多?
2.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方法运水
到场地后,教师把任务交待一遍,并让孩子数数有几个池塘,河上有几座小桥?提醒幼儿需注意的规则:运水需走过小桥;过桥时,小心别把水泼了。
观察要点:
观察幼儿是如何与材料积极互动的,重点观察幼儿选择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盛水、运水。
装了满满一大瓶的水拎不动怎么办?(引导幼儿用小拖车、小推车等)
观察幼儿是如何把水运过桥的。提醒宝宝整理运水工具。
3.交流分享
说说是怎样把水运到小熊家的。小熊:谢谢你们,你们可帮了我的大忙(奖励宝宝粘纸)。
活动反思
作为教研员,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解决教师在实践中碰到的'棘手问题?在“运水”活动中;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
1.托班的活动要尽量低结构。在托班的集体活动中,常常会看到比较高结构的活动,教师控制着活动的进程,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往往并不怎么感兴趣。而在“运水”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没有一个孩子游离在活动之外,这显然和选材有关(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但我觉得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低结构,孩子有机会自由选择、能自主地参与活动,因为针对小年龄孩子的特点,我提供了很多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运水器具、难易不同的小桥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小拖车、小推车),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在与丰富材料的积极互动中建构新的经验。活动中,也让我对托班孩子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体悟。
2.注重活动的整合。在“运水”活动中,我尽量考虑到了生活化、游戏化和情境化,创设了“帮助小熊运水”这样一个情境,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尽情地玩,天性得以自然流露。活动是运动、游戏、学习的高度整合,很难分清这到底是运动,游戏,还是学习?
3.提供合理的“鹰架”。有效的“鹰架”教学不是成人告诉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的主动学习。孩子可以自主选择运水的器具,大胆尝试不同的运水方法(拎着走、托着走、推着走、拖着走等),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反复实践和探索,体验玩水的乐趣,积累玩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