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025/09/2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加法和减法,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本节课一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给“听、说、读、写”带来诸多不便,从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如何用简便方法表示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激起学生的探索简便写法的欲望,在观察、比较、归纳、推理中体会乘法的意义,积累学生思考的经验,体会创造的乐趣,从而落实“四基四能”。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的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过程中创造出乘法的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概念,初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悟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游乐场主题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小火车游乐场景:我们先观察小火车上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这里面有几个6?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计算几个6相加?怎样列式?

板书:6+6+6+6=24(人)

3.观察旋转飞机游乐场景:每架飞机座几人?一起数数是几个3?谁来提个问题?怎样列式?

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在计算几个几?板书:3+3+3+3+3=15(人)

4.观察过山车游乐场景:每节车厢里座两个小朋友,比较密集,我们一起数数是几个?一共多少人就是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来检查一下,看加数够不够,比较长的加法算式写起来不方便,容易写错。板书:2+2+2+2+2+2=14(人)

这里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解决什么问题?板书:7个2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伴随思考、记忆、想象、推理等心理活动,由远及近,由整体到细节的观察,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事物表象,建立记忆系统。】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观察算式特点: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有10节车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算几个几相加?如果是20两小火车,一共是多人?就是算几个几相加?你还会列加法算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过程,从而抽象出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的基本形式“几个几”,初步认识乘法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3.书写20个2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20个2连加,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是50个2相加呢?很麻烦,不简洁,100个2连加呢?现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写、动嘴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到若干个相同加数连时,听、说、读、写都很繁琐,凸显乘法学习的价值和必要性,认识到应用乘法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洁性。】

4.给学生创造机会:择优板书,评价。

5.介绍乘法、乘号及情感教育。

介绍乘法:表示很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就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乘法和加法都表示求总数,但是也有区别,和加、减号一样,乘号是世界通用的数学符号。

读法:强调只读出一个字“乘”。

板书课题:

6.意义:把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结合题意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乘数表示的意思。

7.对比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你有什么感受?

8.小结: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9.看书、质疑:

10.练习身边实例说乘法:乘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想一想,哪些情况现在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设计说明:联系具体的问题说明乘法算式的意义,这既是数学《课程标准》对乘法意义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理解策略。】

三、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读法练习:

5×2=10

6×3=18

4×5=20

2.列式并说一说算式意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安康市第一小学徐新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安康市第一小学徐新勇

3.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

4+4+4+4+4=

9+9+9+9+9+9+9+9+9+9+9+9=

4.乘法建模:

【设计说明: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还在观察、比较、抽象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了乘法的数学模型,内化了对乘法的认识和理解,落实“四基四能”。】

四、学习反思,强化认识

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2

一、诱思导学

1、暖暖的阳光洒满青青的草原,许多小动物正在草原上快乐的玩耍。想不想去看看?要看到有哪些小动物可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麻烦的,有信心吗?看,问题来了。

2、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

“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质疑研学

师:瞧!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子吗?

板书:2+2+2=6也就是3个2谁来用学具摆一摆板书:3+3+3+3=12 4个3谁来用学具摆一摆师:你真了不起!那这幅图呢?找找看?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师:听说过乘法吗?你是从哪里听说的?生1:姐姐告诉的生2:妈妈告诉的

师:以前都是听别人说的,今天我们自己也知道乘法了。师:刚才的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 2×4=8师:这个×,像什么?生1:像拼音字母×生2:像错号叉

师:在上学里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乘号)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猜一猜在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读作(生集体读一遍)

师:加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和)减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差)那今天的乘法算出来的得数叫?(积)

师:几个2相加,我们以前用加法,现在可以用乘法。(生再读2×4 4×2)

生活真奇妙,算几只小动物,我们就认识了乘法,接下来还有什么发现呢?下面我们继续在草原上看看还有什么发现。有好多鸡在找吃的,来口算一下看有多少只鸡。小朋友要一口气说完,深吸一口气准备好,开始!生:3+3+2+3+3……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老师的手也写软了)师:你们感觉求100个3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3或3×100,快多了!师:这里5个3,8个3,100个3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1:用加法太麻烦生2:乘法简单写的快。

师:几个几,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但用乘法比较简单。

三、达标测学

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强调: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要停顿一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练习1、2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四、得知博学

师:小猴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我们来了,你觉得是几个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师:同样多的猴子,观察角度不一样,算式就不一样。

五:反思促学

1.沟通联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齐答:乘法)乘法是怎么来的?师:是加法变出来的,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变成乘法?复习引入的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2.联系生活。

师:学习乘法以后,每个小朋友都会多一双眼睛-------乘法眼睛,先把眼睛闭上,用一双乘法眼睛,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乘法现象?师:太棒了,你眼已经具备乘法的眼睛了。

3.下课后,小朋友们又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你可以告诉老师,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你现在自己知道乘法了。好,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下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5

学情分析:

学习本小节后,对后面学习较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且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推导能力有进一步的帮助。学生能够背诵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掌握“读作”“写作”的不同要求并能够理解每个乘式的含义。本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而在此后,又要学习更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所以这节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启后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五五() 四五(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三五( )二五() 四四( )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想去看一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快乐谷”的游乐场看一看。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交流。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题。

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3+3+3+3=12(人) 4个3

(把)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4个3)

教师板书:5个4 6个2 4个3

师: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快乐谷”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快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各摆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看图交流,师随机板书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类似的算式。

师: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师: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讨论)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比如:3+3+3+3+3+3=18,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

(师边说边板书算式:3×6)

师:“×”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指导写乘号:“+”变斜就是乘号。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指导学生书空)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指名读算式,再让学生齐读算式。

师: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再交流订正,师板书: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

师: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学生能够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提问题,并列算式。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跟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延展: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并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18 6个3

乘法: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途径和方法。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拼图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通过比较分析加数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突破了难点,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积极参与的平台,注重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3.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交流主题图的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对于乘法的含义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