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初步讲述
1、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老师带来了几幅图,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话故事。谁愿意猜一猜?(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图片)
2、生猜图。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就是精卫填海。(板书课题)
4、谁能讲一讲你所知道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5、生讲述,师相机板贴: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并根据板贴梳理故事。
6、这则神话故事记录在《山海经》中,今天我们就看一看《山海经》中记载的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图引出故事,再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故事,相机将故事的脉络贴在黑板上,不仅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还能了解学生的语言品质,为后面的学习与提升做了铺垫。)
二、初读文言,读准读通
1、《山海经》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先来跟老师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指名读,师正音,重点是“少”“溺”“堙”。
3、指名领读。
4、生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的领读作用非常大,在领读的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读正确的字音,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文言文的语感。语感,并不是仅仅画停顿符号所能解决的,教师正确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且要发动学生领读,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理解大意,再次讲述
1、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找一找不理解的字词,再通过结合注释、同伴交流,看看最终不理解的有哪些。
2、小组合作。
3、交流反馈,重点解决“少女”“故”“堙”的含义。
4、理解: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就是从这篇文言文变化而来的,同学们能不能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这五个环节,贴到对应的句子下面呢?
5、请学生到黑板前贴,交流点评。
6、那你能不能根据这篇古文再来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生讲述,师点评。)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交流不理解的地方,通过结合注释、同伴互助来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在交流实践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贴到相应的语句下面,能构建起文言文与学生已知情节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大意。再一次讲述是建立在理解文言大意基础上的,是比第一次讲述更有品质的。)
四、研读神话,生动讲述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非常感人,要想讲好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发挥合理的想象。
1、请大家看第一句,一起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文言文呢?(生讲述)
3、老师教你一招,后面加上类似“女娃特别可爱”这样的句子,会让故事更加生动。你来试试看。(生再次讲述)
4、同学们看,我们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编进一些恰当情节,就会让故事更加生动。这样的方法叫“添枝加叶”法。
5、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一处,运用“添枝加叶”法讲一讲。稍后我们一起交流。
预设: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①学生讲述,可以围绕“游”的动作、“溺”的语言来展开。
②练习:这个时候,精卫心想:
③朗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①学生讲述,可以围绕“衔”“堙”来进行。
②书写“衔”。
③从西山衔来木石,来填东海,你想问精卫什么问题?
④如果你是精卫,你要怎样回答这些问题?
⑤说一说:这是的精卫。
⑥朗读。
6、小结:
①齐读课文。
②运用“添枝加叶”法把课文完整地讲一遍。(请学生到讲台前講述,其他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先以第一句作示范,学习“添枝加叶”法讲故事,再迁移运用“添枝加叶”法,将课文剩下的句子生动地讲述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表达的生动性。同时,句子练习、提出问题、角色互换、练习说话等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卫的鲜明形象,感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精卫填海》表现出的是古代先民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
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时,也要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要像精卫一样坚持、勇敢。能说一说在哪些事情中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吗?
3、总结。
(设计意图:揭示精卫勇于抗争的精神,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将课文与生活联系,将语文与育人相结合。)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力求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语文要素】
5.通过学习文言文,丰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1~2课时
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
1.观看介绍《山海经》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刚才视频里说《山海经》不但内容涉及广泛,关键还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汇编,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出自这本书,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齐读课题。
2.精卫是一只鸟,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及原著中描述外形的文言文)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精卫鸟的: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学生自读这段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明确生僻字的读音。
2.生认读生字新词:炎帝、名曰、溺而不返、衔、堙。
3.了解炎帝: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炎帝的资料,学生自读后谈认识)
4.学习衔”字。
(1)课件展示:“衔”字的变形过程。明确古意:“衔”指的是为了控制马匹的行进速度,横在马嘴里,两端系着缰绳的`小铜棒。
(2)读文中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句子中的“衔”是什么意思?(口里含着)
5.在田字格里书写课文中的五个生字。
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指名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后,全班按照节奏再读课文。
3.课件出示:金文版《精卫填海》。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些历史故事刚开始是口口相传,后来就有了文字的记载,这是用金文记载的《精卫填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
4.汉字经过演变,人们慢慢地把笔画、结构、大小进行统一,就出现了篆书。
课件出示:篆书版《精卫填海》。生齐读。
5.汉字就是这样不断地演变着。课件出示:繁体字的《精卫填海》。这下子大家一定能认出更多的字了,谁来读读?指名读。
6.没有标点的课文,大家能够读得很流利了,如果现在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全班齐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1.借助注释,了解内容。借助注释,同桌交流,说说文意。
2.检查学习情况,逐句解释,教师相机点拨。
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少女”“游”“溺”“堙”的意思,以及文言虚词“之”“以”“于”的意思。
比较三个带有“之”的句子,理解“之”的不同用法。
炎帝之少女常衔西山之木石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比较后明确:“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会发生变化。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精卫为什么要填海?(溺而不返)故事的经过是什么?(常衔西山之木石)结果呢?(以堙于东海)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
5.学生讲述故事。
(1)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起因经过结果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人入胜:很久很久以前展开想象(加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耐人寻味
(2)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3)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那么谁能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讲一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呢?
6.集体再次诵读全文。
7.学生尝试背诵这则文言文。
五、情感升华,感悟主旨
1.刚才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讲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可是这广阔无垠的大海,一只小小的精卫鸟每天衔点树枝、石头能把它填平吗?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还被老百姓们口口相传,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在传颂精卫鸟儿坚韧执着的精神)
2.读诗文,感受精卫鸟的不屈精神。
精卫鸟被历代诗人盛赞:
早在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曾经这样说:(生齐读)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到了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曾写道:(生齐读)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后来到了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也说过: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就连著名作家茅盾也认为: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其实写的就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意志正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
3.读了这些诗文,你对精卫鸟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刚才这节课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已经完全读懂并且能背诵这一篇文言文了,在《山海经》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教学板书]
13精卫填海
溺而不返堙于东海坚韧不拔
精卫填海起因:女娃溺而不返
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
结果:以堙于东海坚韧执着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播放《山海经》的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并结合《山海经》原著片段,让学生对于《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大意,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熟读成诵,结合本课的学法,拓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亮点在于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了金文、篆书和繁体字等多种版本,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兴趣十分浓厚。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习,根据情景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8的减法,并能较好的理解了8的交换规律,在学习中利用挂图,让孩子观察、讲述小鸟的不同,从而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并按规律掌握了8的减法,再过渡到抛雪花片,从中进一步巩固了8的减法。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不足之处:
学习加减法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对个别孩子出现的个别现象,在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多练习。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2)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现在,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难读,生字多)
(3)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同学们,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鼓励。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化为精卫鸟,立志要将大海填平)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板书: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xxxxxxx。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xxxxxx。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交流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篇4
教学分析:
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精卫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讲精卫用什么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讲述了海神和精卫之间的对话。这段文字与课文中的插图相呼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神的样子是愤怒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应注意在读这一段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精卫平静、坚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读精卫的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在朗读中体会精卫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写的是精卫的子孙们日夜坚持填海。从“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可以体会到精卫的子孙们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7个字。
2、注意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神话故事,感受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个字,会写7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本剧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本课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激趣导入,释题
1.出示词语:神话
誰认识这个词,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同学们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到字典中查找一下
神话:远古人们集体创作的神导故事
大家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2.读课题,释题
精卫:神话传说中的小鸟相机学习生字“精、卫”
那么,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神话故事吧!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纠正字音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和生词认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传 淹 夺 勇 传说 淹没 夺去 勇敢 精卫
(2)分析字形并结合字义组词
左右结构的字:传、精、淹
上下结构的字:夺、勇
独体字:卫
5、写字指导
勇: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作业: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故事的内容?②写生字、生词。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精卫这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3、板书课题:精卫填海(读题,认读“精”“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三、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
3、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
4、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5、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四、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
3、开火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二、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生练习书写生字。
三、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小结。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课件出示3)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