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2025/10/1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篇1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

新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品味,从中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在教学时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并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们说得好“只有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不闻学生书声琅琅 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教学难点,那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小狮子为什么不能依靠森林之王的父母,而要练本领,靠自己,做一只真正的狮子?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创设情境对话,通过自己扮演这只懒狮子,以懒狮子的身份和学生对话,让学生帮帮懒狮子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上完本节课,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在创设情境时,有的学生没有把我当做“懒狮子”进行对话,还没有完全融入我所设置的情境中,这个时候我没有及时纠正。总之,课堂上总是充满着遗憾。这也告诉我,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觉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应该”、“本领”、“真正”三上词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义,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了解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4、能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情境表演,引出故事:

1、森林里的动物们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谁可以当选“森林之王”。同学们,你们猜猜,大家最终选了谁?(狮子)

2、出示生字“狮”并教学。(左中右结构、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说怎么记。

3、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表演:

为什么动物们一致推选狮子做大王呢?老师请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狮子的资料,谁能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语气来演一演?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狮子的资料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说说推选狮子做大王的理由。(课件演示狮子的图象)。

4、狮子凭借记得的本领成了森林之王,瞧,现在它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两只可爱的狮子王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吗?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要求自学课文。(屏幕显示:)

狮 整 练 习 滚 扑 咬

苦 懒 洋 吞 将 靠 应

2、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

1、教学“我会认”中的生字。

⑴ 屏幕出示生字:

① 自由大声读。

② 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然后讨论一下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

③ 开火车读。

④ 出出金点子,帮助大家记住这些字。

⑵ 这些生字藏在了词语中,你还会读吗?

① 同桌同学一起读,看读得快又对。

② 当个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③ 谁能从这些词语中找出ABB的词语?再举几个这样类型的词语。

④ 齐读。

2、同学们数清楚了吗?课文一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评议读得怎么样。(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3、出示插图:

⑴ 用自己说两只小狮子长得怎么样?

⑵ 他们的表现有哪些不同?(看图说说,然后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个小节读懂的.?)

⑶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词语。

一只刻苦 整天练习 滚 扑 咬

一只懒洋洋 什么也不干 晒太阳

⑷ 哪只狮子长大后会成为真正的狮子王?为什么?(勤奋、努力、珍惜时间)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哪只懒惰的小狮子吗?

⑸ 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用语气和表情读出小狮子的不同)

四、教学生字:

1、屏幕出示:练习

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怎样?在田字格中书写要注意什么?

演示字的笔顺。集体书空。扩词。

2、练习书写。

五、课时小结:

这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许多生字、了解了狮子的一些生活习性,还通过自己的聪明,读懂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知道了只有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能真正拥有本领。下节课我们就要一起看看小树和狮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篇3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认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想走进神秘的大森林吗?只要你能解开这把数字锁的秘密,森林之门就会为你打开!

2、观看播放《狮子王》录像片段:

师:瞧!大森林在欢迎我们了!他想向我们介绍谁呢?

3、谈话导入:

师:能不能说说狮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 读课文、取名字:

1、创设情境:

师:威猛的狮妈妈生了两只小狮子,两个小家伙长得可真像,狮子妈妈还不知道怎么给他们起名字呢?你愿意帮忙吗?

2、提出要求:

师:不过,取名可要有根据,请你好好从课文中找找依据,想想名字,划出你找到的理由,把想好的名字写在学习小助手上。

3、交流:

(1) 勤勤:

他每天练习哪些本领?看生字做动作:滚、扑、撕、咬

(2) 懒懒:

你能读出懒洋洋的感觉吗?

(3) 情境引读:

三、深入研读:

师:狮妈妈的这两个孩子可真不一样!不过,狮妈妈非常希望她的两个孩子都能成为真正的狮子。你觉得他们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吗?

重点:懒懒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吗?为什么?

1、读课文,找原因。

2、交流:

(1)不肯吃苦:

A 出示:“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如果学本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会吃哪些苦头?

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愿意来演演懒懒说话的样子?

B 评议(动作、神态)

(2)依赖父母:

A 出示:

懒懒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B 师:说这话时,他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又是怎样的呢?书本上没有写,你能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吗?

出示:懒懒( )说:“……!”

尝试说——集体交流——加上提示语,集体创造朗读。

四、视学情继续研读:

A案:

学生谈到,懒懒听了妈妈的劝告,一定会改正的,也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1、狮妈妈对懒懒说了些什么呢?读读狮妈妈的话。

2、你从狮妈妈的话里知道了什么?

(1) 不能永远依靠父母——

能不能想象一下,当狮爸爸和狮妈妈都老了,懒懒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 担心、希望——

你们读懂了狮妈妈的心!谁愿意做狮妈妈,劝劝他的孩子!

B案:学生觉得懒懒是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的。

1、你觉得懒懒这样想对吗?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有好的.生活吗?

2、这可就糟啦!你想劝劝懒懒吗?

3、狮妈妈一定比你还担心,还希望她的孩子有出息。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劝懒懒的!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

五、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师:想不想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一起来讲讲、演演懒懒的故事?

1、指导分工:想一想,懒懒的故事里有几个角色?

建议,可以请一个小朋友做总导演。

2、指导独立完成任务:

每个小朋友想一想,我带着怎样的心情、语气说话的?我会一边说一边有什么表情、做什么动作?

3、指导合作:

排练时,总导演负责,大家可以相互提提建议,要虚心接受别人合理的意见。有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帮忙!

4、小组合作表演。

5、指名小组表演、评议。

教后反思: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我还是吃得比较透的。

主要设计思路是:通过取名字这一环节,引导孩子把握故事人物——两只小狮子的主要特点,拉近孩子们和文本的距离。然后通过“他们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吗?” 这一主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体会懒狮子之所以不学本领的心理根源以及狮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希望。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篇4

《两只小狮子》是一年级下册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图文并茂,语言浅显易懂,蕴涵了做人应该自食其力的道理。文章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懒一勤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不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自己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读为主,创设多种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理解词语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理解“懒洋洋”这个词请学生观察图上小狮子的`样子,闭幕养神,翘起二郎腿,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有助于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同时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词义。再如理解“为什么要练习‘滚、扑、撕、咬’这些本领呢?”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欣赏百兽之王狮子捕食时的精彩画面,从画面中找到答案的!在看课件过程中,学生深深感受到了狮子练就本领的重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在强烈的参与欲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二、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加强生生合作,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设计了四个不同方式的读:

1、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狮子妈妈生下的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只小狮子呢?

2、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只懒狮子?勾画出相关的字词句,并出声读一读。

3、通过加不同提示语引导学生生生互读,师生分角色读等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

4、指生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在读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受,真正进行了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无论是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声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如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请学生在组内自由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通过找提示语个人读,评价读,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小狮子的得意、骄傲……这样无须教师多余的讲解,学生就自然地在朗读中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体会、感悟中。学生学得更自主、更投入了,何乐而不为呢?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深情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让学生说出来,表演出来课堂教学就生动有趣起来。

三、挖掘训练点,发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足以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在本节课的设计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要片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如:在讲到懒狮子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勤狮子的表现,抓住“苦头”一词让学生想象:它不想吃哪些苦头呢?又如:当讲到懒狮子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很了不起,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不学本领时,我就让学生猜猜懒狮子补血本领以后可能会怎样。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小树和懒狮子二次对话部分添加恰当的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而对自己再创造的成果,学生怎能没有兴趣呢?这也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添加提示语也有利于指导朗读。通过添加提示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体会人物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这种情境。

四、注重语言实践

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给孩子一个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如请孩子想想懒狮子今后应该怎样,听了妈妈的话懒狮子会怎样做?再如写话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两只小狮子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大胆想像续编故事。这些都是挺好的训练点,进行说写训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写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人云“钓胜于鱼”,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穷尽一切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自己。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篇5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的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我没有直接把狮子妈妈说的那句话拿出来教育孩子们,而是让孩子们在畅所欲言中不知不觉自己感悟说出来的。“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能生活的很好!”这是懒狮子对小树说的一段话,在学生神气活现朗读出懒狮子得意洋洋的神态时,我顺着就说:“就是嘛,有林中大王的爸爸和妈妈,哪用自己勤学苦练!还是懒懒聪明啊!”话音刚落,教室顿时炸开了锅“老师你说的不对!那是小聪明,将来可不行的!”真是一语击起千层浪啊,批评的话语此起彼伏。我故作不解的样子,心里喜滋滋的听着他们的“教导”。有的说:“你现在很舒服,可是你不学本领,长大就比不上人家了!”现在你是有爸爸**的帮忙,不过有一天你总会离开爸爸**的,到时候没人帮你,看你怎么办!等到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再来学本领就晚了,要不就是饿死了,还有可能会被其他的动物吃掉呢!同学们说的简直太精彩了,看来还是我们小朋友明白道理。这时候我才出示了狮子妈妈说的那句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狮子**的话已经被孩子们理解,转化为他们的语言了!最后学完课文,你想对懒狮子和勤狮子说些什么呢?似乎又问到孩子们的心坎上了,话匣子一下又打开了:有的象小大人似的表扬了勤狮子,有的很谦虚的说要向勤狮子学习,有的安慰懒狮子知错能改也是好孩子,有的继续劝说懒狮子再这样下去是没有好结果的等等!自己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释放!喜欢说了,才想说;想要说了,才会说的精彩!

在这种情况下,我正确引导学生:如果你们的父母将来老了,不在了,你们*谁呢?还得*自己。因此,你们从小要好好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当今社会进争力那么强,你没有文化人家不用你,你将被社会淘汰。通过这一例引导他们。使他们懂得从小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我还是吃得比较透的'。在教学中,我通过取名字这一环节,引导孩子把握故事人物——两只小狮子的主要特点,拉近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

但是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最明显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给两只小狮子取名字的时候,在试教了后,我发现孩子们取的名字和文本内容联系不是很大,于是我便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预设的名字“小勤”和“小懒”中来了,其实我不应该这样,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按照学生取的名字来继续课文的学习。而且一年级的孩子,对名字包含一定意义、简洁上口这两个特点和名字与称呼的区别都还不能很好地把握, 因此,让他们初读课文后找到人物的特点并不难,但要将之转化名字这种形式,可能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本教学中还有个特点就是朗读得多,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我把它设为了重点指导朗读的对象,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等,但是在这些形式的朗读中间应该再多重复几次,效果回更加。

还有就是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如果在课的后面再设置一个环节,就是请孩子劝劝懒狮子,就是一个挺好的训练点。

本教学中,听课老师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开头和收尾部分都可以,开头简洁明了,收尾的写字指导比较到位,但是也许是紧张的缘故吧,时间控制得不够到位,而且临场应变能力也太欠缺,我相信自己用不了多久,这个缺点可以克服的!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篇6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从小应该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课上完以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我感觉有得又有失。

一、复习生字

这一环节首先通过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识记生字,在读的过程中提醒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其次开小火车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最后男女生赛读巩固识记生字。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整体较好,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生字。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语与句子: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要片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如:在讲到懒狮子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勤狮子的表现,抓住“苦头”一词让学生想象:它不想吃哪些苦头呢?又如:当讲到懒狮子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很了不起,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而不学本领时,我就让学生猜猜懒狮子不学本领以后可能会怎样?

三、不够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

《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设计中我虽然抓住了重点词句,并通过朗读训练还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小狮子的神态、动作、语言,但我还是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分析得有点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体现新课标精神,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与文本对话。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努力把握每一节课,让学生真正学会感悟、学习,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