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青蛙》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青蛙》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小动物。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3、知道小青蛙是有益的,要爱护青蛙。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利用墙饰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论“青蛙吃什么”?“会飞的小昆虫”所以青蛙是庄稼的保护者,是有益的。
3、“你吃过青蛙肉吗“?青蛙肉好吃,可是青蛙少。你吃掉了它们就没有人来捉害虫了。而且现在农药使用过多青蛙肉有毒。
二、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小青蛙》教案 篇2
青蛙与蟾蜍是两个外表相似而个性迥异的好朋友,他们时刻都为对方着想,共同分享着成长中的点滴欢乐与忧伤。作者洛贝尔在形象塑造是,把青蛙和蟾蜍塑造成两个充满孩子气的大人,它俩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傻、很可笑的事,可是它们做出的事却让人觉得温暖且感动。《讲故事》和《等信》这两个小故事就是两篇充满了幸福友情的幽默小故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使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他们。
重点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
难点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采集蛙卵,青蛙和癞蛤蟆图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
引导幼儿观察蛙卵。
--说说蛙卵是什么样子的,是哪儿来的?它会变吗?变成什么?应该怎样喂养小蝌蚪?
请幼儿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变化。
2、引导幼儿回忆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青蛙和癞蛤蟆是怎么变的?
出示青蛙生长图片及幼儿的记录本,引导幼儿回忆讲述。
3、引导幼儿讲述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性和生活习性。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图片。
--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青蛙和癞蛤蟆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4、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它们。
《小青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l、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创设情景让同学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启发同学模仿节奏创编歌谣和歌词进行扮演活动,充沛发挥同学的发明力和想象力。
3、同学通过演唱和扮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保护动物,维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表示方式进行歌词编创活动。
一、同学听着《小青蛙》进入教室
二,导言:
同学们,昨天有一只小蜻蜓给我带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呀,原来是一个谜语,可是老师猜了好半天,就是猜不出来,你们能帮我猜一下吗?(多媒体出示谜语)
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断掉尾巴长出腿。 (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有一天,小青蛙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课件展示FLASH)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好吗?
2 向同学出示节奏,同学先练习走走和跑跑,再边拍边读“呱”。
跳 跳 瓜 瓜 跳跳 跳 呱呱 呱 (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3 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动作模仿出来?最好的奖励青蛙头饰
三、学唱歌曲
1 小青蛙们找到了自身的家,高兴的唱了起来,听!它们在唱什么呢?(录音机范唱)(开光盘课件,小青蛙找家)
2 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3 学唱歌曲。
4 全体同学演唱
5 歌曲处置。启发同学说说演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编创动作,引导同学理解歌曲意境.逐句唱
带入感情,完整演唱: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电子琴伴奏)
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扮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带入小青蛙的动作,跟着课件再唱)
四、 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请你们一起出来扮演,好吗? (扮演)
他们做的太棒了,让我们大家也忍不住想随着他们一起来找家了.小青蛙们,你们愿意带着我们一起来找家吗?(律动)
五, 编创歌曲
小青蛙们,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也来了。他们说,也想有一首自身的歌,想请你们帮助编一首这样的歌,可以吗?
瞧! 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出示小鸟的图片)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莺找家》。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小动物头像)
师:你身边的小动物可爱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们最团结、最聪明,给它们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同学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师:时间到了,同学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扮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请把你认为演的最好的小组悄悄记在心里,等到下课以后,再把你手中的小花送给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花最多.
六, 小结
今天,我们不只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协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观赏我们美丽的学校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小青蛙》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教学生学习折纸里常用的双三角形折法。
2、学生会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青蛙,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看示意图折纸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以及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作品青蛙、鱼、桃子若干个。
2、《双三角形》折纸示意图,《青蛙》折纸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教师介绍双三角形名称。
二、学生跟教师学折双三角形。
1、教师出示双三角形折法示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折双三角形。
2、学生再次独立练习看示意图折双三角形。
三、利用双三角形学折青蛙。
1、教师出示《青蛙》折纸示意图,让学生看懂示意图。
2、教师对照《青蛙》示意图示范折青蛙,学生观看。
3、学生看示意图学折青蛙,教师个别指导。
4、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师与学生集体评价。
四、作品欣赏:
教师出示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各种折纸作品给学生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青蛙》教案 篇5
活动目标: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创编2/4的节奏。
2、能创编2/4节奏型、并用音符摆出。
3、初步体验合奏、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青蛙头饰、池溏背景图、音乐、音符卡片、浆蝴
泡沫板
活动过程:(一)1、听2/4拍律动,来到草地上。
2、带上小青蛙头饰,听音乐自由玩耍。
提问:小青蛙在哪?干什么?
请幼儿根据音乐来讲述、想象
(二)3、复习歌曲《小青蛙》
4、进行分声部合唱。
(三)5、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节奏。
提问:妈妈唱的呱呱歌有几句?
谁能把它的节奏型拍出来?
请你们来创编呱呱歌。
(四)6、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呱呱之歌。
自己摆节奏型。
(五)7、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节奏乐谱。
8、进行合奏表演(拍手、唱呱呱歌)。
9、去捉虫子吃,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进行打击乐演奏。
《小青蛙》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模仿青蛙跳,初步学习双脚定点跳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
2、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成一个池塘,地面上有荷叶、小虫。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小蝌蚪游呀游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到池塘:"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
二、初步练习双脚跳跃的动作
1、引出青蛙跳我的小蝌蚪变成青蛙啦,呱呱呱,这么多的小青蛙,一起叫叫看:呱呱呱,呱呱呱。小青蛙会跳吗?和妈妈一起跳到荷叶上去玩一玩吧。
2、自由练习跳跃的动作看那边,也有一片很大的荷叶呢,我们也跳过去玩玩,好不好,但是要从这些小荷叶上跳过去,不能跳到水里哦。先到的小青蛙,就坐在荷叶上等我们吧。
3、再次练习跳看,我们跳过了那么多小荷叶,来,给自己鼓鼓掌――我真棒,刚才小青蛙都跳的很好,(.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谁愿意来给我们表演一下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下。(这里特别强调有没有都跳起来,特别是要双脚一起跳起来,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应变)我们再一起跳到那片大荷叶上去吧。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观察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游戏练习跳跃:小青蛙捉虫
(一)第一次游戏坐下休息,
谈话引出:小青蛙累了,肚子也饿了,要吃虫子了。好,妈妈先去找虫子,你们坐在这里等我。老师示范抓、
吃虫子:(儿歌)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呱呱呱,好大的虫子呀,呱呱呱,瞧,吃到肚子里去了。(把虫子贴到衣服上)。看,小荷叶上有很多虫子,你们也来抓虫子吧。注意,每只小青蛙只能捉一条虫子。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
(二)再次游戏
1、荷叶上还有很多虫子,我们也把它捉回来。评价第一次游戏的情况,提出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提问:你抓到几条虫子了?数数看。
四、放松运动
1、小青蛙玩得真开心,呱呱呱,到水里去游一游吧:(儿歌)小青蛙,水里游,游呀游,真快活。
2、出活动室,结束。
【教学反思】
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引导幼儿再创编多种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好伴随欢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量调整游戏的次数或者在路途中增加一些活动障碍。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体验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