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创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找中心句。
4、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奇特的想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奇特的想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交流: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初步感受神话的神奇。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学习生字
(1)猛劈一丈辽阔血液祖宗
(2)缓缓逐渐
(3)四肢肌肤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评价。
2.默读课文,找中心句。
3.指名读、齐读中心句。
这句话概括了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它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大概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像这样的能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
4、用“创造”练习说话,并指导书写。(展示)
四、走进文本,品词析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到神奇的句子,并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片段一:抓住“混沌”,感受远古世界的神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1、神奇在哪儿?
2、(出示图片:混沌一片的世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相机指导朗读。
片段二:抓住“十万八千年”,感悟神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1、神奇在哪儿?
2、抓住“十万八千年”,感受神奇。
3、指导朗读。
片段三:抓住“抡起”“猛劈”,感受盘古力量之大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神奇在哪儿?
2、比较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1)自由读,发现句子的不同。
(2)哪一句描写的比较好?为什么?
(3)指名说,相机演一演并指导朗读。
(4)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你想到了那个成语呢?——开天辟地。(板书)
片断四、引导发现,感悟语言对仗美。
课件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神奇在哪儿?
(2)读读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1、反义词。2、近义词。3、上下句字数相同。)
(3)指导朗读。
片段五: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1、神奇在哪儿?
2、自由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3、创设情境,演一演。(出示课件)
4、引读: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总结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倒下后,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超市
1、课文读三遍,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2、暗、降、丈、创、造各写两遍。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顶天立地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2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古老的神话,相信下面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你们一定熟悉,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吧!(多媒体显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西游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正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将容易读错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一侧。
3、认读词语,抽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抓住主线,理清条理。
1、指名读,每读一段,清理字词,理解每段内容。
2、第一段:引导最后一句度读得很慢很轻,想突出什么?理解本段写的是天地还没有分开,板书---天地没分开。
3、第二段:出示词语“抡起”、“猛劈”,指正读音,指名读。理解盘古用力,大家做抡起和猛劈的动作,此时盘古还在沉睡吗?板书---盘古醒后
4、第三段,出示词语:“一丈”、“逐渐”、“倒下”。结合实际理解一丈有多高。弄清多音字“倒”。这段中天和地已分开,板书---天地分开后。
5、第四段,出示形近字“肢、肌、肤”,发现不同之处,引导:深伸伸你的四肢,摸摸你的肌肤,体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能说出几个月字旁的字吗?(脸、腿、肘、胳膊、臂、脚、脖、臀)出示形近字“液、滋、润 ”,找共同点,与水有关。出示本段中的偏正词语,指名读。此时盘古倒下后,板书----盘古倒下后
6、第五段,指名读。
四、精读品悟,感悟英雄。
过渡:读了一遍课文,许多同学就有些神奇的感觉了,想仔细体会盘古开天地的神奇吗?
1、精读第二段,思考盘古醒后,怎么做的?
(1)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一:“…抡起…,…猛劈……”
体会人物动作:为什么抡起和猛劈读得这样重?再次指名读,再用力,看谁力量大。
出示句子二:“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引导读。师与全体学生对读,带手势。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段。
过渡:天地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呢?指名读句子。
(1)出示句子三“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实践体会人物: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了不起的盘古?一起来试试。站起来,怎么顶?(师读句子,师生一起做动作,师注意观察用力同学的表现。)
(3)问特别用力的同学,“盘古”为什么腿神蹬得这么直?脖子怎么伸得这么长?眼睛为何瞪这么大?你们都和盘古一样,用尽力气顶住天,蹬住地。坚持住,“一、二、三、四、五、停”,有什么感觉?
(4)引导猜想:只是十几秒啊!盘古呢?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猜想多少年?
(5)师引读:十年过去了,生:盘古怕…。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十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师:直到天地逐渐形成,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时你想对倒下的盘古说些什么?
3、学习第四段
过渡:英雄盘古倒下去了,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请认认真真读第四段,一定会发现更精彩、神奇的画面,将你看到的神奇画面画下来。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把看到的'巨大变化,神奇的画面读出来。
(3)集中指导背诵;(逐句出示本段的排比句)
(4)课件出示全段,齐读感受神奇的变化。
(5)激发想象:表达神奇画面难道仅仅是文中写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大胆想象。
(6)出示句式:他的( ),变成了( )的( )。每人想一句。
过渡:是啊!盘古的一切都化作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样的一位英雄,你还想说些什么?课件出示盘古图
4、总结:是啊,盘古的确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劈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是你,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5、练习复述。自己再读课文,照板书显示的顺序练习复述。
6、指名复述,学生评选讲故事能手。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投影其他神话故事图片)
2,老师从图书室借来了一些神话故事书放在图书角,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分享。
六、作业: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体会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
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引导质疑。
1、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葫芦娃》等,导入神话
2、指名读本课生词,复习巩固。
3、课文围绕哪句话写?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有人说“聪明的人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句话你能读成哪个词?(创造)
4、围绕着“创造”你想知道什么?
5、整理重点疑问:盘古创造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
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二、研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宇宙最早是什么样的?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
2、理解“混沌”,感受荒凉。
(1)“混沌”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词典的意思理解词语)
(2)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看宇宙中“混沌一片的东西”是指什么东西?(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都混在一起。就叫――(混沌)。
(3)在你的想象中,“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
3、师小结:盘古开天地前,宇宙模糊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分不清天和地,白天和黑夜,没有美丽的日月星辰,也没有动物和植物世界一片荒凉。
三、研读2―4自然段
(一):品悟词句,感悟“开天辟地”之难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词。
2、出示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换词比较:“抡”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抡”与“拿” “提”“拎”有什么不同?
(2)动作演示:谁还能把“抡斧猛劈”的动作演一演?从这一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力量、勇气和决心?
3、出示句子:“只听见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你从这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2)找出句中反义词:清―浊?轻―重?上升―下降?天―地,师生合作读对偶句,体会句子的整齐美:
(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4)找出句中近义词:“渐渐”、“缓缓”、“慢慢”。把这三个词语都换成了“慢慢”,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体会用一组近义词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效果,感受句子的变化美)
(5)请同学们再把句子读一读,想想文章连用“渐渐”、“缓缓”、“慢慢”三个词语突出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设境体验,感受“顶天立地”之苦
1、天地终于缓缓地分开了,然而,厚重的.天总是要向下坠,盘古是怎样顶天立地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
2、现在你就是盘古,站起来,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学生动作演示)师旁述:用力顶了,好重!用力顶―不好了快塌下来了,用力!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再使劲!
3、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4、(出示插图)师:盘古粗壮的手臂累得颤抖,有力的双腿累得发麻,可是他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不知多少年过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孩子们,你感受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漫长、艰辛)
5、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顶天立地的盘古,读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三):想象迁移,领略“身化万物”之奇
1、盘古顶天立地,站在天地间。不知多少年过去,天地逐渐分开,盘古也累得倒在了地上。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想画面。(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课文是怎样把盘古的变化写得生动而神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4、用上这些形容词,这段话美得像一首诗。咱们合作读一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第四自然段变换成连排的诗句,显示在屏幕上)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
5、课文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它省去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
他的牙齿,变成了()的()。
他的五指,变成了()的()。
他的鼻孔,变成了()的()。
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的()。
6、盘古的身体化作了璀璨的星空,辽阔的大地,奔腾的大海,它创造世界的过程也是________的过程。(板书:奉献、牺牲)
7、你想对盘古说......
四、拓展延伸,亲近神话
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学后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图片,简介。
3、小结: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神话故事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让我们共同亲近神话故事。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古典神话》、《封神演义》。
五、作业设计: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4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5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充满天真和幻想,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较强的自我表现力,并且已初具自学能力。对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帮助识记。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加强语感,深入感悟、体验。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助想象、理解。另外,在课外阅读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了不少神话故事,因此可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从而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混沌、下降、抡起、猛劈、蹬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神话故事。2、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神话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神话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传播中外,延续古今,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请看:你知道这些图片讲的是什么神话故事吗?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祖国的神话故事多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
1、齐读课题,揭题,释题:盘古开天地,说说“开”的意思(板书:开辟)。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等)
二、由题生疑,走进神话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课文,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姿势告诉我,你们已经读好了,老师这儿有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A、开火车读,正音:“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第4声。
B、齐读。
C、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难懂呢?理解:混沌。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模糊一团的`状态
师: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查工具书,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让我们把这个词语送回到句子中去理解,齐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样的世界有声音吗?能看见什么?这样的情景送给它一个成语,那就是:昏天暗地(板书)
3、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用屏幕上的一个或几个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并用直线画出来。)。指名说。
A、师: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很会读书。
同学们,专家还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是关键词啊?交流:创造
B、观察:“创”是什么旁?想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盘古创造天地需要刀斧)
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这就拿起笔认认真真把这个词写一遍。其实,很多字你只要明白了它的意思,就能更容易记住它的书写。
三、探究解疑,品味神韵
1、同学们,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神话),你知道这里的“神”是什么意思吗?――神奇,对啊,神话就是神奇的故事,它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么盘古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请一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让我们跟随着她的朗读,来到远古时代,想象: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A、(1)出示第2段。指名说。
B、可以把“抡起”换成“拿起”,把“猛劈”换成“猛砍”吗?(还是“抡”、“劈”用的力气大。)
师评:是呀,盘古用了巨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盘古抡起斧头猛劈吧!齐读
(2)只听一声巨响,宇宙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你瞧――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吗?
B、让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反义词显红]
师:谁来读这几组反义词,读出天地形成时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指名读反义词
师:让我们把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送回到句子中,一起用朗读去感受一下吧!齐读
C、读着读着,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这里还有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
其实在前面的一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语跟“慢慢”意思相近,它是――渐渐
D、透过这三个词你们看出了什么?(预:艰难)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这份艰难。
(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小结:盘古这一抡,抡出了他积蓄了十万八千年的力量;、一劈,劈出了千古未闻的惊人巨响;一开,开出了混沌世界中的朗朗乾坤。
(齐读第2自然段)
此时此刻,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开天辟地(板书)我们一起把这前所未有的创举写下来。
2、过渡:天和地就这样渐渐分开了,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⑴(回答后出示句子填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用一个词来介绍盘古此时的动作,你会想到什么词?(板书:顶天立地)
⑵师:是呀,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是一种很高的学习本领哦!盘古就这样艰难地立在天地之间,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现在你们就是盘古,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顶天立地的动作!齐立。
师:对,这才叫顶天蹬地!这是件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闭合,世界将永无宁日。
(出示句子)师引读: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生接读――;几千年过去了,生接读――;几万年过去了,生接读――;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仍然――。
⑶师:请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累)
师:是啊,我们才坚持了这么一会儿就已经很累了,知道盘古顶天立地了多久吗?
难怪书上说不知――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3、师:是啊,凭着这份坚持,这份信念,盘古使得――(师生接读)天每天升高一丈,……
(1)盘古的身体竟然会随着天的升高而升高,你感到怎样?来,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读出这份神奇。(齐读第3段)此刻,老师相信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2)同学们,讲故事在我们的文字出现以前就开始流传了,靠的嘴巴讲,耳朵听,老师相信你们也喜欢讲故事。不看课文,请你讲讲盘古顶天立地那神奇的一幕怎么样?自己在位子上先看着第3段练一练吧,加上动作会更棒!(指名讲故事)
四、总结延伸,复述神话: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的身体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件出示小任务: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书本上的这三个段落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创造。下课!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昏天暗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教后反思:这节课都是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就想着怎样上完完成任务。比如,当学生说到开天地的开始创造的意思时,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还是说开辟更准确。原先设计的朗读内容、说的内容更多一些,后来觉得时间不够,就去掉了几个环节,又怕时间会不够,所以有些地方就教在表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不是很充分,最后复述时也只叫了一个学生。三年级在字词教学方面还是得注重书写,这节课花在学生书写方面的时间还欠缺。最后正如赵校长所说的,教得简单一点好。神话就在于她的神奇,在教学中可以从“神奇”入手,并以一个段落为例子,教给他们方法,再让学生寻找神奇的所在,从而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6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1、齐读课题。
读课题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知道了你们爱读书。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我们试试,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指刚找出的中心句)里能读出哪个词?对!就是它!创造!(师奋笔疾书,粗粗的行楷字:创造)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请大声地读第四自然段。
2、孩子们的回答,我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生,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老师和男女同学合作朗读第四段。感动盘古的无私和伟大,感受排比句的音律美和气势美。
句子美,我们读得更美!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浪接一浪,读来好有气势!
3、这些句子,我们换一种说法,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情?
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你的语言感动了我!
我看到了,孩子们正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在神话的世界尽情翱翔!
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指板书:化作万物)读成一幅画(指变换的句式)!”孩子们,你们做到了!
五、学生读课文。
神话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还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我想,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去读课文,去体会盘古那雄伟高大的形象吧。
六、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反思:本单元是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盘古开天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文辞优美。我用“创造”一词,将本课串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开始,先让学生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学生从中找出中心词:创造,然后提出问题:盘古怎样创造了宇宙?最后又教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创造”。脉络清晰自然。介于本文是个神话,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于是,我把时间用在了让学生充分地读上。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我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段,运用多种读的形式,使孩子们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并潜移默化地将排比句告诉给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