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昆虫记》有感

2025/10/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暑假的时候,妈妈买了一套法布尔的《昆虫记》送给我,书里面用故事的方法讲述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捕食方法和一系列有趣的生理现象。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蝎子和螳螂,因为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勇士,战斗起来的样子帅极了。

蝎子有8只眼睛,头部的正中间有2只大眼睛,闪闪发亮,又大又凸,非常吓人,但实际上,却是一对名副其实的近视眼。蝎子很勇敢,在跟蜈蚣大战4天4夜后,取得了胜利。

螳螂是昆虫界的常胜将军,镰刀一样的前脚是它最厉害的武器。螳螂还是个贪吃的斗士,食量大得惊人,所有被它打败的对手,最后都会成为它的美餐。

蝎子和螳螂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结婚后,母的总是会把公的吃掉。这让我觉得有点恐怖。昆虫的世界让我充满了幻想,真希望自已也能变成一只小昆虫啊!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在这个广阔无垠的地球上,有着已知的大约一百五十万种动物,其中大约有着一百万种的昆虫。而又有这样的一本书,里面记载的昆虫并不算多。但却是一把开启昆虫世界的钥匙,展现出一幅自然昆虫的生存画卷—昆虫记。

昆虫记主要介绍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无疑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音乐家蝉,聪明的裁缝被管虫,执着的滚食者甲虫,固执团结的松毛虫.....

在描写许多昆虫的习性的语句中,我看到了用放大镜睁大眼睛观察蝉的人,蹲坐在门口看着自家松树被松毛虫在上面慢慢的建小屋,趴在莴苣地里号召全家来为赤条蜂找毛毛虫。一生都在探索昆虫世界的道路上,从不停歇,法布尔,昆虫记的作者,也是观察昆虫的那个人。我猜想他对待昆虫,就好像他描写的雌被管虫的母性一样,对待昆虫犹如对待自己的子女,怀着对“子女”的关心,对微小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记录着昆虫的一生。法布尔,有着探索未知的勇气,在探索路上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想,我也可能会有着这样的勇气,与坚持的毅力。

读完昆虫记,我还有另一本书,读的时候,是真的感受到了百般无聊。笔尖在书本上无神的乱挥。诶,我突然猜想,法布尔在观察那昆虫建房子时一粒一粒的沙子搬着出去,又搬着回来,是否也是那么的无聊,或者是比我还……并且别人可是用了一生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我不过几个小时干一件事,竟然就快坚持不了灵魂都快飞走了。我拍了拍脑袋,把灵魂从门外的手机游戏里抽了回来。晚上吃饭了,我也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我想,若我坚持着,总有一天,我可能也会有着法布尔那样的毅力与坚持下去的勇气。

法布尔每去了解一次昆虫,都会需要几个周或者几个月甚至几年去观察。不知做了多少次测试与探究。探索路上,没有走下去的勇气是不行的,没有支撑勇气的毅力,也是无法走下去的。而在我的人生路上,勇气是车,毅力是油,让我越走越远!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生命是万物之源。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就写了一本关于一些小不点的书。是的,它们就是昆虫。像蚂蚁、螳螂、蜘蛛之类的昆虫,生活中常常见得到,我们根本就无暇及此。可法布尔却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小生命,仿佛在他的眼里,昆虫们变成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这本书里记载了数不胜数的昆虫,有蚂蚁、蝗虫、蝴蝶、蝈蝈……作者将它们的生活习性、特征了解得十分透彻。想到这我不禁油然起对法布尔的敬佩之情。我敬佩的是他的坚持与耐心,我敬佩的是他对科学与自然的热爱,我更敬佩的是他是抱着一颗敬畏的心去了解昆虫界。

他笔下的螳螂自力更生,不肯随遇而安;大孔雀蝶有着美丽的模样,穿栗色的天鹅绒外衣,系白色的毛皮领带;以及他和儿子冒着被蜇得满头包的危险去打交道的胡蜂。但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螳螂和萤火虫了。

螳螂被称为“祈祷上帝之虫”,应该是十分温顺的昆虫,可是法布尔用实验告诉了我们,恰恰相反,它们残酷暴戾,自相残杀。公螳螂们会因为争风吃醋而杀掉同类,母螳螂亦是如此。更加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公螳螂与母螳螂的“新婚之夜”,母螳螂竟然会残忍地吃掉它的伴侣。这改变了我原有的对螳螂的认知。

萤火虫被称为“Lampyris noctiluca”,即夜里发光的尾部挂着灯笼的人。它们食用猎物的方式很特别,它们会先给猎物进行“麻醉手术”再食用。在放大镜下,它用獠牙上的细沟给一只蜗牛麻醉,一举一动十分温柔,但随后就会把它吃掉。

种种残忍又有趣的现象,让我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法布尔经过实验后把他得到的那些有趣的结论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们,语言生动活泼,小昆虫们似乎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让我们明白了许多东西。我相信,这本书里所有的知识对我们都是有很大的帮助。法布尔为科学献身,仔细,容不下半点马虎,以及科学的严谨性也需要我们去学习。法布尔精神会随着这本《昆虫记》一直留在世人的心里。

希望看完了这本书的我们,也要学习对大自然怀着敬畏之情,以及对科学严谨的法布尔精神。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昆虫记是我读过最有趣的一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有人会用尽一生的心血,写一部关于虫子的书,这个人就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实地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以优美的语言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昆虫记是一部描写昆虫习性、工作、繁衍、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被作者人性化的虫子们纷纷登场,展开了一段段神奇、有趣的故事。看了昆虫记我才知道,原来好多昆虫是天才的建筑师、艺术家,它们的巢穴就是一件件无法模仿的艺术品,而它们的本领是与生俱来的,简直太奇妙了。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非常有趣,比如:蝉是怎样脱壳的;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萤火虫是如何发光的;小甲虫是如何关心下一代的;还有蜘蛛是怎样通过电报线获取猎物的等等,一个个小故事看了让人着迷。不过也有让人害怕的,螳螂外表看上去非常美丽,其实它们相当残忍,是天生的杀手,它们不仅吃其它昆虫,同类间也自相残杀,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昆虫记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也让我对作者产生了深深地敬佩。法布尔克服了重重困难,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写作,为人类世界奉献了一部不朽的作品。书中对各种昆虫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写,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在他的笔下一只只昆虫都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达尔文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这本书让我觉得法布尔的探索精神是最为可贵的,他求真、求实值得我们学习,激起了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探寻,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昆虫世界,更是通向科学世界的大门。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是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法布尔的一部著作,这是一部充满生趣和无穷魅力的作品。

在这本书里,法布尔带我走近了奇妙的昆虫世界,里面讲了一些昆虫的习性、爱吃什么东西、有什么特点等等,我在里面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比如金步甲和螳螂会吃自己的同类,红蚂蚁会把黑蚂蚁的卵偷来,等小蚂蚁出生了,就成了它们的奴隶,天牛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很差……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数萤火虫了。别看它很小,但它可是食肉动物呢!主要的食物是蜗牛,萤火虫在吃掉蜗牛之前先要给它打几针“麻醉剂”,它的麻醉工具非常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等麻醉完了,就会飞来很多萤火虫,它们向蜗牛体内注入一些液体,不一会蜗牛就变成“肉粥”了。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了解了许多有趣的昆虫知识,同时也懂得了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我也觉得,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其实也来源于兴趣爱好,不是吗?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才诞生了《昆虫记》这本妙趣横生,让很多小朋友都爱不释手的著作。

读《昆虫记》有感 篇6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科学巨著,由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著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全书分十卷,字数达二三百万字之多。

在书中,法布尔记述了昆虫的浮生百态,他们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法布尔以其朴实的文字,散文的手法将这一切表现出来,一只只如同人一般的昆虫翩然登场,演绎出了一部奇异、有趣的大剧。

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种梦幻的感觉,法布尔的文字永远是具体而真实的,时不时让我感到身临其境,仿佛我手中拿着放大镜对着那些潮湿的角落搜寻虫子一样。那些我不曾注意的小虫开始在我的眼前鲜活起来:有着天使面孔却有着恶魔心肠的螳螂;为后代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的食粪虫;被蝎子蛰伤的蛴螬,还会毫不在意的进食……是法布尔让我们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上的惊人相似。重要的是《昆虫记》不是法布尔创造的世界,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同样是法布尔的每一天每一夜,是他寂寞的孤独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艰辛,才终于向世人展现出这一奇妙的世界。

细读下去,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的观察毛虫旅行、不顾危险地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和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看待问题的角度多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过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无论是谁,只要认真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发现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