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篇1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3 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二 学习重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四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读阅读提示后自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
五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六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1 交流最受感动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2)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3)第8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着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七 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抄下来。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婴”等8个生字,理解“坚毅”等8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自读自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勤劳、坚毅,领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的言行,感受父亲的品质,巩固“抓言行、悟品质”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领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愚公移山》歌曲视频。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愚公移山》歌曲视频。
2、组织交流关于寓公移山的知识,谈谈对寓公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的感受。
3、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愚公似的父亲。(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寓公移山的故事耳熟能详。父亲不就是现代版的寓公吗?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中引入新课,为本文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也容易激起阅读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了解预习情况。(出示三组词语,生读,讲讲自己对三组词语的理解。)
狰狞 贫瘠 荒凉 坡地
坚毅 红肿 没有气馁
诱人 翠绿 碧绿 翡翠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选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学生自由说、合作说,教师给予点拨。)
(设计意图:词语的学习不拘泥于掌握生字词,还可以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结合。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传统的方法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经常被忽略。)
三.回顾“提示”,明确方法
1、出示单元学习提示与课文学习提示: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读读下面这个发生在父亲身上的故事,想想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如果有兴趣,可以把描写父亲的言行的语句抄下来。(学生读,回顾本单元精读课文“抓言行、悟品质”的学习方法。)
2、小结:不管是单元学习提示,还是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都再次提示我们,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或心理。
(设计意图:单元连接语和课文前的连接语,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提示我们学习课文的方法,学习时要利用好。特别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注意对本单元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温习,才能体现从学习到运用的转化。)
四.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出示学习要求:仔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父亲品质特点的动作、语言,在边上作批注,写写自己的感想)
2、交流汇报,质疑问难。
(1)同桌或前后桌学生交流讨论。
(2)组织汇报交流学习感受。
(3)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重点指导交流的句子:
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垦一块菜地!”
(对于父亲想在这样荒凉的坡地上开垦一块菜地,我们都很没信心。只有父亲是坚定的。)
(句子对比:a、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说:“我们去开垦一块菜吧。”
b、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垦一块菜地!”)
(找一找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分组对比读。明确读课文时,要留意说字前面的提示语,往往提示说话的态度,语气。)
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父亲起早摸黑地开垦荒地,天天如此,很勤劳。)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②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二、预习探究(生自读课文)
我们来看几组词语(出示新词)
狰狞 荒凉 贫瘠
箢箕 铁锨 锄头
盛不满 砌墙 豌豆 气馁
读了这几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合作交流
1.来,刚才我还让你们想什么来着?(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大家看手上的练习纸,我们快速将课文浏览一遍,然后把它填起来。(出示习题)
因为 ,我们家失去了 ,父亲看见 ,就在山坡上选上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开了一个菜园,一场暴雨冲走了菜地上的 ,父亲没有 ,他砌了 ,挑了 ,终于开出了新菜园。
生完成后,指生读。
2、父亲的新菜园里都长出了什么?(出示,生读最后一段)
好一块丰硕的菜园,把这个菜园搬到我们教室里吧,我们来配合一下,你们是春天的菜园,你们是夏天、秋天、冬天。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引读最后一段)
多美的菜园,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块父亲的菜园?
出示: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是这句吗?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齐读)
你们有没有发现父亲的菜园与我们一年级学的菜园我什么不同?(荒凉的山坡上)
教学过程:
大家见过山坡吗?(斜的)
你们知道荒凉是什么意思吗?
父亲怎么能在这样的地方建成一个菜园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划起来,一会来告诉大家父亲是如何在这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出一块如此美丽的菜园的。
三、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交流感悟
a.出示: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你觉得父亲怎么样?(勤劳)板书
听出来了,你是觉得在这荒凉的山坡上能开出一块菜园,是因为父亲的勤劳。你从哪里看出父亲的勤劳?(“每天……就……直到……才”“扛着、挑起”写出父亲的勤劳)
为什么? 指导朗读
很好,这是你的收获,请你在你找到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
来,让在坐的每个人都感受一下父亲勤劳的品质!(齐读)
b.出示: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俗话说: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父亲辛勤的劳动,一个星期过去——(引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暴雨来了,父亲怎么做?(指生读第四自然段)
你觉得父亲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一丢、抓起、冲进)
指导朗读
平时要是下起暴雨,我们都会——往家里躲,可父亲却—— 读
(一丢、抓起)父亲非常着急
你们能做做父亲的动作吗?
父亲冲进暴雨中,去干什么呢?(保护菜园)这部分内容文中有写出来吗?(被省略了)他会怎么做呢?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想一想父亲在雨中如何抢救自己的菜园呢?
想象写话
出示: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
冲进了暴雨中:( )
此时,父亲只顾着保护菜园,而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被雨淋透了,多么勇敢的父亲。
父亲不顾一切,奋力抢救菜地,可是,山坡上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引读。
出示: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理解:狰狞)
算了,在这个荒凉的山坡上开辟菜园实在是太难了,放弃吧!
出示: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板书:坚强)(随机理解:气馁、可怖)指导朗读。
四、巩固延伸
全班讨论
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
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
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2、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3、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4、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父亲的菜园》反思:
1、本课的教学,通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读课文,自读自悟,多读课文,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谈谈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方法,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能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吃苦、不怕困难,还能体会到父亲热爱土地、信赖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通过讲“我”家失去菜园,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在山坡上重新开辟了新菜园,赞扬了父亲不怕辛劳,坚忍不拔的毅力。
作业设计
1、齐读摘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
课件出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有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此时此刻,我们对文中的这位“父亲”为什么这样执著地爱着这块坡地,有了更深的感悟。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感受,给下列句子补写几句话。
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站在园边,望着这诱人的翠绿__________。
3、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篇5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提问:
通过预习,谁知道父亲的菜园建在什么地方?(欲设:建在荒凉的山坡上)
3、追问:
后来,父亲的菜园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欲设:学生抓“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这个比喻句体会菜园的菜长得非常好。)
4、引导:
荒山上怎么会有长得这么好的菜园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深入自学,讨论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⑴ 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新菜园,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
⑵ 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从这些词句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读文,思考问题,勾画词句,写批注。
3、小组讨论交流。
四、汇报交流
1、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回答:
⑴ 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开垦新菜园的。
⑵ 怎样开垦:
欲设:
① 选择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 垒上石墙,挑土上山。
③ 种豌豆肥田。
④ 拾粪肥田。
2、学生感情朗读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自由谈体会:
欲设:
⑴ 学生抓“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中的“坚毅”和感叹号体会父亲的勤劳。
⑵ 学生抓“每天天还没亮”、“扛着”“挑着”体会父亲的勤劳吃苦。
⑶ 学生抓“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种豌豆肥田、拾粪肥田体会父亲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
⑷ 学生抓“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体会父亲的坚忍不拔。
五、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共同评议。
六、总结课文,畅谈收获感受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想到了谁?(欲设:学生可能谈父亲的可贵品质,并想到自己勤劳节俭的祖父母。)
2、在写作方法上得到什么启示或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围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特点来谈收获)
七、作业
鼓励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描写自己的祖父母。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豌豆、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浸透了对儿女深沉的爱,许地山笔下的父亲谆谆教诲儿女做人的道理,王树槐笔下的父亲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父亲的菜园》。
师:根据自读要求,认真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找出劳动工具和蔬菜名称的生词,划一划,读正确。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父亲开垦菜园经过的部分。
三、体会变化,自主质疑
1、师:我们来读读这四个生词。
2、课文讲了父亲开垦菜园的事:
写父亲开垦菜园的是2~10节。
3、这部分中有两句话,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中的这两句话。从这两句话中你了解到一些什么课件出示两句话:
⑴望着这一块贫瘠( )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点贫瘠,出现:
可怖的岩石、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出现图片1我们认识一下这一块贫瘠的土地。读句子。
⑵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读读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
贫瘠──“碧绿的翡翠”
(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这一块荒地上嵌上一块碧绿的翡翠)
四、小组合作,体会情感
快速浏览课文2~10节,根据“开地”“填石”“肥土”把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
指名三位同学读三个层次。
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课文的( )这一部分: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遇到困难的句子。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对待困难的句子。
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小组推选( )代表发言。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小组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去了解这位不寻常的父亲。
开地:
1、全家人都投去诧异的目光──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
2、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3、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板书:
开地:从早到晚
师读困难的句子,你们读父亲的决心。
填石:
1、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个了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2、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风雨中……
3、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板书:
填石:肩红肿,脚起泡重点读第三句,多么坚毅的父亲。
肥土:
1、望着这一块贫瘠( )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2、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炸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父亲是把刚萌生的希望揉进了土地。拼了命这里紧紧指的是这片荒地吗?朗读指导。
3、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
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现在你知道父亲身上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么?
看板书总结:
因为父亲的勤劳,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坚毅,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执着,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片碧绿的翡翠一般的菜园,这不仅仅是父亲的劳动成果,这更是我和我们全家人的精神家园。齐读最后一节,下课。
【板书设计】
(问号改成叹号坚毅红笔写)
勤劳:
贫瘠──坚毅──“碧绿”的翡翠
执着:
开地──从早到晚
填石──肩红肿,脚起泡
肥土──精心伺候
【小组学习任务】
父亲的菜园
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课文的( )这一部分。
划出这部分中描写父亲遇到困难的句子。
划出这部分中描写父亲对待困难的句子。
讨论:
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小组推选( )代表小组发言。
【教学后记】
一、预测到的困难
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离我们江南一带的孩子生活十分遥远,学生对于“贫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等词语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父亲开垦菜园的相关内容“开地──填石──肥土”也不是很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容易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无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时的一些成功做法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学生文本理解:
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可以充分提供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拉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本课教学时教师制作有效的课件,向学生出示“贫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和“箢箕,铁锨”的图片,让学生一下子理解这些平时生活中没有任何接触的事物,图文结合进行新词教学的方法从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学得兴趣昂然,对于突破难点词语的教学十分有效。
2、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精心组织小组学习,能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对小组学习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小组学习有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小组学习的成果能一一得到检测。经过认真的小组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加深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充分参与,体会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语文的一定方法。
3、以读促思,边思边读,促进学生的感悟:
课堂上我们呼唤琅琅书声,然而有效的教学要求读思结合,读出问题来,在读中解决问题。本堂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中质疑:“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这一块荒地上嵌上一块碧绿的翡翠”再读课文,读中解疑,学生通过自读,交流体会父亲开辟菜园的过程,感悟父亲勤劳和执着的精神。选读经典,感悟精神。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配以优美的画面,对于文本内涵的体悟水到渠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