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2025/10/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游戏公平》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篇1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习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游戏是这样设计的:口袋里有四个红球和二个黄球,口袋不透明,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老小红赢。先让学生说说谁赢的可能性大些?然后在进行分组实验。经过实验,输的同学就会喊“不公平”,然后教师顺势让“喊不公平”的.学生说说为什么?然后,接着问,“怎样改游戏规则就公平了呢?”最后,用“公平的游戏规则”再进行实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我”始终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活动、思考的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热烈。运用了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限度的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学生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整个课堂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思维活跃,情感交融的浓郁气氛,收到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但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总处在“游离”的状态,思维不够集中;活动场面混乱等。因此以后还要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活动多进行指导。还有,我在这堂课中教学的节奏还要加快。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篇2

今天看了一堂华应龙老师《游戏公平》的课,启发很大。

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首先以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引入:父亲和儿子通过啤酒瓶盖的正反决定谁去看奥运会男篮决赛,这个办法公平吗?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用它去判断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公平的规则)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抛10次啤酒瓶盖,记录正面、反面朝上的次数,小组汇报试验数据及推断结果时有的组认为这个方法好,有的组认为不好。为了全班能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建议把全班的数据都统计起来,结果发现由于正面重反面轻,正面的次数比反面的次数少得多,因此得出用啤酒瓶盖决定谁去谁不去是不公平的。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的同时期,又利用全班实验数据推断出了事情发出的可能性。很好的诠释了数据随机性的两层含义: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统计的数据是不同的,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就能得到一个规律。

在这节课里华老师还设计了另一个游戏:掷骰子。华老师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1、2、3组是一种骰子,4、5、6组是一种骰子,每个小组各抛15次,统计1点和6点的次数。统计结果是1、2、3组是1点33次,6点38次;4、5、6组是1点31次,6点14次,学生发现1、2、3组的`骰子是均匀的,4、5、6组的骰子是不均匀的。因为华老师将4、5、6组的骰子上的6点加重了。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只抛一次就公平的话,掷骰子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骰子必须是公平的,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竞争的含义。

学生在自己的游戏中遇到问题会自主去探究,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游戏后,当老师问学生“设计规则时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学生都能知道要让“规则公平”,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规则公平,游戏才会公平。这样,“玩”中有所学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在“玩”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知道游戏结果可能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结果的等可能性,学生不仅感受到游戏公平的含义,还感受到数据统计的价值和随机现象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让这节课闪动着精彩,而且,在本课活动进行中,由于老师没有大声宣布红队制定的抛硬币的规则,而引起学生争论公平与否的环节,正是学生玩中有所思的体现。我适时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相机点拨引导,让这一意外增添了课堂的精彩。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P79至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体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教具准备:

教师,一个黑塑料袋,四个白球,四个桔黄色球。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布袋或黑色塑料袋,4个黄球,4个白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1)、启发谈话,引出摸球游戏。

(2)、揭示课题并板书。

2、操作体验

(1)出示P79例题挂图。

1、引出摸球游戏,指明学生读书上的游戏规则。(仔细听清楚)

2、猜猜看,根据这种游戏规则,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同学们猜得怎样呢?想不想用这种游戏规则玩一玩呢?

(2)、分组活动

同学们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玩一玩摸球游戏,并用画正字或打对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摸球时一定要有序进行。

请同学们先分工在做游戏。

(3)、各小组展示摸球的结果记录表。

引发讨论: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做的摸球游戏已结束。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个小组的结果,想想看刚才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4)、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使今天的摸球游戏公平呢?

分小组重新设计的游戏规则。

谈话:谁来说一说要使游戏公平,要怎样设计游戏规则?为什么这样设计?

方案一:在原来的口袋里去掉2个红球。

方案二:在原来的口袋里增加2个黄球。

等等。

总之,只要口袋里红球、黄球个数相同就可以了。

(5)、再次作摸球游戏。

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再摸一遍,把摸得结果也填写在表里。

(6)、集体讨论

展示各小组摸球记录表,谈话:请同学们现在仔细地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摸球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根据这种游戏规则玩游戏,是不是就没有输赢了?

(7)、师生共同讨论后发现:游戏规则公平了,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得机会均等了,但实际游戏的结果,一般仍有可能会有输赢,这正说明了可能性不是必然性。

二、巩固练习运用:

1、做80页“想想坐坐”第一题。

(1)、谁来说说方方、圆圆她们正在做什么?她们玩得游戏规则是什么?(出示游戏规则)

(2)、如果用左边的转盘,谁赢得可能性大些?如果用右边的转盘呢?你们认为用那个转盘做游戏时公平的?

(3)、你能用游戏的数据说明你们刚才摆出的数据吗?

2、做第2题,默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思考:你认为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时公平的?为什么?

1、做第3题

(1)、学生读题,说出题意。

思考: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应该怎

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说明理由)

(2)、按照每个小组修改的游戏规则,做一做这个游戏,再相互交流。

4、猜一猜。

(1)出示一枚硬币,如果把这枚硬币抛入空中落下来,你知道哪面朝上呢?为什么?

如果抛10次、100次等等呢,结果又怎样?

(2)、在教科书81页“你知道吗”?中介绍了外国的5名著名学者抛币实验的数据,请你们读一读。

思考:看了她们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师生共同讨论后发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不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还知道了游戏规则公平,只表明双方有了均等的取胜机会,但不一定不分输赢。

教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摸球”游戏贯穿课堂教学室中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我根据游戏规则,首先让学生猜是红队赢还是黄队赢?学生众说纷纭。在摸球过程中,共摸了30次,黄队第一次得9个球,第二次得8个球,游戏结果的不公平性引起了学生的冲突。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参与游戏方案设计,重新验证,在两次摸球过程中,同样摸30次,黄队分别获14个和16个,让学生觉得这样才是公平的,并启发学生的再思考。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思考”的完整过程,进一步体会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虽完,但学生的兴趣没完。这堂课将激发兴趣,探求知识,研究方法与培养能力诸方面有机结合成一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思想。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篇4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戏公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篇5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对一事件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进一步升华,本节课通过“抛啤酒瓶盖”、“掷色子”等游戏活动,讨论分析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1、本节课,我先创设了清明放假该带双胞胎女儿到哪里游玩的情境,引出用“抛啤酒瓶盖的方法决定好不好?”这一问题。在出现不一样的猜想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新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都激发了他们对游戏实验的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感受到可能性不相等,游戏不公平。

2、通过对“抛硬币”、“掷色子”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是否公平的分析,“不公平游戏规则的修改”,以及“设计游戏规则”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只有在双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规则的制定才是公平的。组织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贵在探索和总结。

3、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是堂活动课,所以本堂课的课堂组织要进行的十分严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留有一定的遗憾,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也不太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所以本堂课上出现多次组织教学的情景,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改善的方面。还有一个值得让我特备加强的方面就是:扮演好学习的引领者这一重要角色,学会“及时追问”,使问题和结论通过学生之口来解答和得出。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篇6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对一事件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进一步升华,通过 “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本节课,我创设了麦当劳为了举办答谢顾客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适时让学生设计转盘,有了公平的转盘还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设计的公平的转盘和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 、本课的内容具有趣味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贵在探索和总结。

3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是堂活动课,所以本堂课的课堂组织要进行的十分严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留有一定的遗憾,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也不太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所以本堂课上出现多次组织教学的情景,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改善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