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秋天》教学设计

2025/10/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秋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秋天》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板书:秋天)

2、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在建国以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

(板书:北大荒)

3、齐读课题。

4、过渡:那么,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

1、拼读生字表内的生字,注意字音、字形。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

huang bi xi lǚ yinhui jǘ jiang zi jin

北大荒 一碧如洗 几缕 映照 银灰 橘黄 绛 紫 锦缎

tou yang wen jia pang zhen

透明 (荡漾) 波纹 热闹非凡 豆荚 脸庞 榛树

ran shao ling

燃 烧 金黄 山岭

(2)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齐读。

3、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放课文录音,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读。

4、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课文用哪句话来概括?

齐读第六自然段。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2)全文共6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学习第一节。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学第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思: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物产丰富的?

3、交流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等词。

4、练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记忆生字。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碧紫燃。

3、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秋天》教学设计 篇2

《秋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教学设计 篇3

1 秋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5、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过渡: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学习生字“秋、了”。

秋: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3.熟读课文。

4.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2.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

三、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秋天》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明白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原野,和大自然尽情地拥抱,这节课,我们再去重温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好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二、精读细品 感悟诗情

(一)指名读第1节,其他同学评议。

1、说说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

太阳更红更娇

2、生答,师板书:

空气更甜更好

(二)秋风是秋的使者,秋风来了,秋天也就来了,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

1、自由读一读第2小节

2、你知道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吗?

生自由说

3、那么秋风所到之处都留下什么痕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上节课留的.作业——画秋天,大家都画了吗?指几名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图画。

4、学生自由说出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看图说话)

5、同学们画得好,说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3—5小节看看课文中的秋色图吧。

6、生自由读(3—5)小节。

7、女生齐读第3小节。

a、问:秋风来到哪里?(田野)

b、田野发生了什么变化?

c、指名说。(理解:羊肠小路、肥膘)

8、男生齐读第4小节。

a、问:秋风又来到哪里?(果园)

b、果园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指名说。

d、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果园的变化?谁能说秋天里还有哪些水果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指名说。

9、全体学生齐读第5小节。

a、问:这次秋风又来到哪里?(山坡)

b、山坡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c、说一说:“一曲酒歌在心里酿造”是什么意思?

10、师范读第6小节

a、刚才同学们把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说得真精彩,秋风吹到哪里,哪里就发生了变化,田野里、果园里、山坡、高高低低的庄稼啦,果树啦都显得很整齐,错落有致,所以在这里把秋风比作什么?

b、这些丰厚的礼物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怎样得来的?(农民种出来的)

c、有首古诗写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丰收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d、指导有感情地读。

(三)合作探究,回顾前文

1、学完这几个小节后,大家找到了“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的原因了吗?

2、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师贴图片。

4、小结

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觉得秋天怎样?你想对秋天说些什么?师板书:迷人的景色,丰收的景象。

(四)引导体悟 升华情感

1、指名读,评议。

2、为什么要捡黄叶珍藏呢?谁来说一说。

3、那么,你还可以说出用什么留住秋天?

4、齐读。

三、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这首诗写出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写得真好,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你眼中的秋天描绘出来好不好?

《秋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荒、灰”等十个生字,借助偏旁区分形近字“岭”和“铃”并能组词。体会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银灰、血红”等,了解构词特点,并能积累类似的词语。

2、疏通课文,在读熟字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从风景之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丽。

3、学习课文1-2小节,从北大荒的天空色彩的丰富与多变来感受其美丽,并给予下节课自学指导。

4、指导书写“铃、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疏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1、品读文字,能从关键词中,读出北大荒天空的一碧如洗和五彩斑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荒”这个字型,你能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吗?(荒芜,荒凉,什么都没有)那北大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荒凉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正确,这不是矛盾了吗?

过去的北大荒确实是一个荒凉贫穷的地方,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辛勤劳作,默默付出,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师范读)(美)

2、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不要急,多读几遍。(学生自读课文)

3、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抖动大豆燃烧顿时

摇铃山岭明镜波纹

锦缎演唱白茫茫转眼间

学生自读,指名读,集体纠正,开火车读

2)同学们,有两个词语都有变化快,时间短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语吗?(顿时、转眼间)

3)“锦缎”你理解吗?(出示图片)锦缎是一种布料,它是用蚕丝做的,绣上美丽图案,摸起来光滑舒适,书上哪里提到锦缎呢?它指的是什么?(流云)这就叫作打比方,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打比方的句子,看谁找的快!

4)这里还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自己读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银灰血红橘黄金黄(像金子一样黄)雪白、碧绿、乌黑、桃红、火红、天蓝

4、同学们生字词读熟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呢?(学生自读并思考)

板书:自然风光(天空小河原野)

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1-2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齐读,北大荒的秋天来了。大自然正慢慢变化,有人说,走进北大荒你会被那里的天空吸引,谁愿意给我们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此时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指名读课文第二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天空一碧如洗,天空:蓝,干净,像被水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极了,水汪汪的,湛蓝湛蓝的。)放到句子中你能读好。

2、这一句中你还读懂什么?(

颜色丰富:银灰、绛紫、橘黄、血红(成语,五彩斑斓)

变化快:转眼间。

3、下节课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读读北大荒小河和原野的特点。

四、指导书写

岭铃

1、同学们,这两个字很相似,但是如何区别呢?(通过偏旁来区分,组词)

2、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旁边“令”的撇捺要撑开。

3、学生书写。

《秋天》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能通过品尝、触摸区分一些水果。

2、知道水果有营养,喜欢吃各种水果。

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带两种不同的水果,如:苹果、橘子、橙子、葡萄、梨、猕猴桃等等,每种水果洗净一些,切成小块插上牙签,放在盘子里。

2、准备盘子放水果,人手一个小包。

3、水果照片。

活动过程:

1、随音乐 “摘果子”律动,引出活动。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许多水果怎么样了?(成熟、丰收了)。我们一起来摘水果,说说你在果园里摘到了哪些水果?

2、开“水果品尝会”,引导幼儿通过品尝区分水果。

教师出示切好的水果,请幼儿品尝。

教师请幼儿边吃边猜猜,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味道怎样?

初步知道水果的不同吃法:剥皮吃、连皮吃、切开吃等

请孩子将水果的原样放在对应的桌子上。

3、通过游戏水果店,鼓励孩子根据触摸到的水果特征来辨别一些水果。

我们摘了许多水果,那开个水果店吧,来买水果的小朋友只能摸不能看,要摸出自己需要买的水果,幼儿自选想“买”的水果,带上照片到水果店买水果。

请幼儿谈谈“买”水果的经过,你摸到想买的水果了吗?是怎么找到的? 集体交流后请幼儿将水果放在前边桌上并再次感知水果的特征,体验水果是多种多样的`。

4、拓展幼儿有关水果的经验。

除了这几种水果,你还吃过哪些水果?

引导幼儿发现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看照片让幼儿了解秋天丰收的水果有多种多样。引导幼儿了解多吃水果是身体健康,有营养,解渴,还有维生素c。我们每天都要吃水果。

5、延伸:有些水果还可以制作干果,有的水果皮还可以泡水喝、制作药、酿酒,有很大用处呢!

6、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