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2025/11/0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诱发了心理动机]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师: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材第25页——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经历、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②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①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比较、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②通过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利用教材上的德育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②通过练习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组准备直角三角形,二组准备锐角三角形,三组准备钝角三角形,四组任意)、直尺、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演示教具一套

【教学进程】

一 复习引入

1、出示课件

师:比一比,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生:观察 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用数格子、旋转、平移的方法。

2、回顾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师:谁能告诉老师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生答后,师课件演示

师:在这个过程,我们运用了一个什么数学思想。

生:转化

师板书:转化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呢?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

3、设疑,引入新课

小明有一张彩纸(课件出示),他想知道这张纸 面积,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这却是个三角形,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大家想不想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生答)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知识猜想

师:学习之前,大家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讨论、作答(可能和底、高有关)

2、动手实践

一组学生拿出直角三角形学具

二组拿出锐角三角形学具

三组拿出钝角三角形学具

四组拿出任意三角形学具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发现什么?

师巡回检查、指导

3、实践汇报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一组:我们是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或长方形(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2倍,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组:用一个三角形,从他的高的中点处画一条底边的平行线,沿着平行线剪开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旋转,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

各组就实践汇报展开讨论。

4、演示总结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方法,教师也想了几种方法,大家看一看和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

出示课件(演示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引导生观察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哪些部分有关?

生: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师小结并板书

平等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 ÷ 2

出示课件(演示2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观察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有何关系?

生: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底、高有什么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师小结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面积= 底 × 高 ÷ 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表示: S=ah÷2

5、师生一起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6、基本练习

师:现在大家可以帮帮小明,算算哪张彩纸的面积了吗?

生:能

师:好那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解答,师巡回检查

强调:1、注意运用公式 2、注意面积单位

三、巩固检测

1、出示课件

师:每天上学回家,教师、家长都要叮咛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大家认识下列交通标志吗?

生答、师订正

师:大家观察,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我们能不能算算他们的面积呢?

生独立完成

师统一订正

2、出示课件

师:红领巾中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每个少先队员都要佩戴并热爱他,下面就是一面红领巾图,你能算一算做100面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

生板演 师讲解订正

四、回顾总结

师:学完这节课,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讨论、作答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能比的数学思想,通过旋转、平移、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能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其中的联系,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几道练习,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面积公式的应用,收获了不少新知识,希望以后每节课同学们都能象今天这样满载而归。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转化

三角形面积= 底 × 高 ÷ 2

S= a×h÷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时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 讲授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形或正方形来研究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2、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三角形,请你们自己试图去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什么?

4、拼图推导公式,按三角形类别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再请说推导过程,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2

⑵、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⑶、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结: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ah÷2

三、巩固练习

5、练习: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2,请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及第86页的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那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思维拓展

教材第87页第6题。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7页第3题。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在几何体知识中的作用。同时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旧知进行迁移,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

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

教学准备:

1、 每人准备一个学具袋,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小各异的任意三角形3个;

2、 量具一张,铅笔一支,剪刀一把;

3、 视频展示台、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一计算公式的?

①学生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②电脑动画演示。

小结:将图形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研究方法。今天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操作

每位同学都一袋学具,看看谁能利用这些图形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动手操作;

b、老师巡视。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教具贴在黑板上。

2、汇报、交流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

b、指名说。

3、推导公式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推导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建立转化思想,清楚地理解公式推导的由来。

4、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剪、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说一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如果用s表示面积,a、h分别表示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a h÷2

附板书设计:(略)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及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推导、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和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物。

学具:剪刀、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今天老师有什么不同?对老师今天也配戴了红领巾!这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红领巾,它是红旗的一角,记得20多年前每当老师佩上戴红领巾时心中和你们一样充满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可你们想不想知道一条红领巾的面积呢?(把红领巾展开贴在黑板上)

2、揭题:(想)那就得知道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就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我们回忆一下,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教师板书)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用转化的方法来探究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呢?想一想,你会怎样做一下,怎样用转化的方法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

生:可以拼、剪,

师:你是怎样具体操作的?小组里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实验怎样用转化的方法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师出示要求和发放实验报告。

2、学生拿出老师为其准备的实验材料,自行拼图,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引导。

3、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拼的过程,展示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与拼成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组,请学生说出拼的过程。填写实验报告。

(为了使学生能看清每个小组拼的过程,教师课件演示。)

4、归纳概括,推导公式。(让学生试着概括)

生:我们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会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到了,前面这几组同学都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为什么除以2?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除以2。

5、完成例2

师:现在你会求红领巾的面积了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出示条件生独立完成。指一名板演

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1、小试身手:计算三种三角形的面积:(课件出示)

(1)底3cm,高4cm (2)底4cm,高1.5cm(3)底2cm,高3cm

2、小小判官:

(1)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三角形面积大.……( )

(3)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三角形的2倍.……………( )

3、生活中的数学:你认识下面的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

我们学校的上下两个路口在放学时经常交通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交警队准备用铁皮制作四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底9dm,高7.8dm)

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5、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图中在画一个与画阴影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会用它来进行计算。

生: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真是太高兴了!……

师出示学习材料,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

师:20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

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进行复习,检验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转化思想的理解情况,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第一次操作实践

师:好,那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都拼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