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方程》的教学反思

2025/11/1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方程》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方程》的教学反思 篇1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课标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习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爸爸比小红大24岁。爸爸和小红的年龄各是多少?”这一题中,先让学生说说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设。再根据哪一句可以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提高,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关键句、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方程》的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同类项、以及如何合并同类项。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太复杂,但其中有些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比较多,尤其在合并同类项这一部分,所以我准备了大量大量的练习,但多没有时间做。虽然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但效果很一般,出乎我的'意料。现将这节课的不足总结如下:

1、备课不充分。不论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都准备不足,把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所以当学生回答得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时,显得手忙脚乱。应变能力比较差。

2、不利于面向全体。由于学生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自学时总有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而另一部分学生还在思考,而教师又不可能等到全班学生都想好以后再作交流。结果是中下学生还没想好,就开始讨论,他们只能停下来,听别人说。于是就形成了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唱配角,学困生当群众演员的局面。一节课下来,学困生没有一个问题能解决掉,当然是学习困难越来越多,成了名符其实的学困生。

3、时间把握不够。本节课整体呈现前松后紧,在前段时间因小问题消耗不少时间,以致后面的重点讲解不祥,课堂练习及小结没完成。学生对同类项概念认识上不能完全掌握。

4、作业仍然有不少错,须加强练习。

《方程》的教学反思 篇3

首先为本课“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开始的时候设计了两类复习题:一类是训练学生找单位“1”,另一类是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接着,出示例4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先把题意理解透。学生很容易提出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重点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汇报的时候,;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同时复习一下方程的解法。

同时,肯定有的同学用算术解法,因为一步计算比较好理解。用方程解,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所以,教材只给了用方程解的全过程。但是小学生目前还没有接触到比较复杂的,用算术解法很难解决很难理解的那样的应用题,因此对用方程解法的.优越性认识不足。一些学生觉得用方程还得写设句,比较麻烦,因此喜欢用算术解法。对此,老师肯定算术解法的正确性,但是不要过于强调。主要从等量关系的角度分析,让学生顺向思维列方程解决问题。

《方程》的教学反思 篇4

《方程》的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方程》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程》的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丢番图的墓志铭引人课题,然后运用方程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切实感受到方程的便利性.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渗透数学史.本设计中,通过两段有关数学史的自制视频渗透了数学史,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间题的时间不充分,应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注意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2、渗透建模的思想.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这个思想的渗透有待加强.

《方程》的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教学内容是探索与实践,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后,进行探索与实践的,第5题,学生能熟练地根据关键的句子“比海洋面积少2.1亿平方千米。”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出正确的方程:x—2.1=1.5或x—1.5=2.1。第6题: 3 x=2.34;第7题: 0.52 x=23.4教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使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特点。通过追问,强化列方程的关键和解方程的步骤、格式、检验,为以后六年级学习方程知识提供强烈的数感,增强成功感。

第13页第8题;学生审题,理解题意。表中的a、b、c表示连续的3个自然数。任意写出三组这样的数,并求出各组数的和。先让学生理解连续自然数的含义。在表格中提供不同的连续自然数,体会中间数就是三个数的平均数规律,让学生体现探索知识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探索、应用能力。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第13页第 9 题。(1)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方法 教师巡视。(2)教师提示:先把天平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得出:

1个梨=3个苹果。再根据右边的图得出:3个苹果=6个弥猴桃=1个梨

把这一实践题提升到更高一层次,发展学生思维。通过交流解题思路,体会实践课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存在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实践,在学生的思考中内化,难点被突破了,整节课,结构合理、张弛有度,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