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燕子》教学反思

2025/11/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燕子》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燕子》教学反思 篇1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 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以读为主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主要体现在:

1、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PPT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孩子们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燕子》教学反思 篇2

小练笔把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以课内带动课外,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燕子》一文,第一自然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作者郑振铎准确地抓住燕子外形中典型的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时,我在学生体会了燕子的形态美之后,回头再看表达:为什么作者只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而不写眼睛、嘴巴呢?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在学习表达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写动物的外形不用面面俱到,抓住特点写就行了。然后进行辨析,如果要写白兔的外形,可以抓住哪些外形来写?学生交流: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是白兔最典型的特征。接着指导学生找到白兔整体的外形特点:乖巧可爱、文静秀气等,再抓住典型特征进行相应特点的描写,但要能与总体特点相对应着来写。最后就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样的指导比较细致实在,学生写起来比较容易。

“小狗乐乐长着一身黄色的毛,脖子却是白色的。它耷拉着的耳朵显得懒散。钢针般的胡子,摸摸还挺扎手。”这是写小狗的。

“两只红红的眼睛晶莹透亮,像两颗红宝石。长长的耳朵一会儿竖起一会儿耷拉。那张三瓣嘴整天合不拢,总是露出两排玉牙。这就是温顺乖巧、性情温和的小白兔。”这是写小白兔的。

“小乌龟长着三角形的脑袋,两只小黑豆似的眼睛东张西望。它穿一件深褐色格子的‘外衣’,油光闪亮,就像身披盔甲的大将军。”这是写小乌龟的。

“头上顶着一丛鲜红似火的鸡冠,身上长着黑黄色的羽毛,脚上长着锋利的爪子,这就是神气的大公鸡。”这是写大公鸡的.。

“鹦鹉披一件彩色衬衫,一张勾字形的嘴巴,小黑眼睛滴溜溜的,又调皮又可爱。”这是写鹦鹉的。

依据教学经验,小练笔安排在课堂上完成时比较有效的,如果放到课后,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已经停顿,一些学生的思路被打乱,有效的练笔所剩无几。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思考一方面要保证课堂练笔的时间,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达到以阅读理解促进表达的目标。另一方面要要挖掘阅读课中的练笔素材,如典型处仿写、概括处拓写、情境处激写、空白处扩写、结尾处续写、古诗改写、写写读后感等。把练笔有机地引入课堂。

《燕子》教学反思 篇3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令人满意。课堂中往往唱主角的就是王迪、曹馨月等几位同学,耿仁政等几位同学往往处于一种无言的状态,这是让做老师的感到比较揪心的。

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燕子》教学反思 篇4

去年春天来得晚,教学《燕子》一课时,我敢说:我们这里还见不到一只燕子。因为天气还冷得很,校门口的柳树上才只见米粒大的芽孢,还没舒展开黄绿眉眼。要是能让学生在窗外燕子的呢喃中学习本课,顺便欣赏蓝天中燕子矫健的身姿,那该多美!不过这小小的遗憾很快便被弥补了。燕子毕竟是孩子们熟悉的,更何况《燕子》一文的作者──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那凝练素净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寥寥数语,便把我们带入色彩明丽的春天,燕子那伶俐可爱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

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妙趣横生地解读着那个凑字。看着他们欢欣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问道:喜欢燕子吗?学生如我预料中那样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尾音刚落,一个小小的声音紧接着冒了出来:不喜欢!啊──同学们和我都一下子瞪大了眼,寻找那声音的来源。起先我以为是哪个调皮鬼故意浑水摸鱼,谁知学生指点的居然是我班的写作小能手──胡烈。这个平时性格内向却又文采斐然的男孩子,此时因这么多目光的注视紧张得满脸通红,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又说了一句:我就是不喜欢燕子!那么脏,讨厌透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声讨他:你乱讲!燕子那么可爱,你凭什么说它脏?胡烈张了几次嘴,总是被同学们气愤的声音给挡了回去。我便挥手示意大家静下来,请他说说不喜欢的理由。他委屈地说:我家屋檐下有好几个燕子窝。每年春夏季,满地都是燕子屎。妈妈总是用水冲洗地面,可还是弄不干净。不信,你们可以到我家去看看,都一个冬天过去了,地面上的污迹还在呢!这一下,原本大声责问的同学都瘪了,有几个男孩甚至小声地附和胡烈:是的,有一次我的头上还粘上过燕子屎呢,可倒霉了!哈哈

唉,原本诗情画意的意境转眼荡然无存,美妙的课堂氛围就这么被破坏。我哭笑不得,可也不得不承认,孩子们说的是事实啊。在我们农村,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有燕子窝,有的甚至连阳台的吊灯上也有一个或两个燕子窝,那从天而降、满地都是的鸟屎有时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也难怪学生会产生讨厌的心理。

但是,如果就这么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这点生活经验继续学习,那么这篇课文的言语美感是再也享受不了了。学生若讨厌燕子(即使本来喜欢,经过这一番争议,也有点动摇),还怎么去理解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呢?如果理解不了,那就更不可能受到教育和启迪,那么这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岂不是变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在阅读、审美过程中,情感显然是一种动力,一种催化剂。如果没有积极情感的参与,美感的门户将无法开启。该怎么去引导学生呢?我真有点手足无措,一下子也想不到合适的语言,只能试一试了。

待学生静下来后,我说:你们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我想问问你们:你看见过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吗?学生摇摇头,我趁势说了下去:是啊,人无完人,何况是小燕子呢!刚才有同学说讨厌燕子,是因为他看到了燕子不好的一面。你是否全面地了解了燕子呢?学生渐渐回过神来。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燕子的其他方面。或许你会有新的想法呢!学生的思绪总算又回到了课文中。不过我的一颗心是七上八下的,虽然没有硬性灌输,但毕竟有点勉强牵制的味道,不知最后能否达到我所期待的阅读效果。

这篇课文确实写得美,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曲。在接下去的两课时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旧知,细细品味课文那精练生动的语言,体验作者寓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到有几只燕子飞倦了,落到电线上一句时,一个落字激起了千层浪──

有的说: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燕子过海》这篇课文吗?燕子不分昼夜、漂洋过海是多么艰辛啊!一股怜爱油然而升。

有的说:落在电线上的燕子,是因为迫不及待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为春光增添生趣而累的!是啊,这春之使者怎不叫人喜爱?

也有的说:我想燕子可能是为了捉害虫、终日奔波劳累的!为民除害的益鸟又是多么可敬!

一个女孩说得更妙:我觉得燕子就像是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从天而降,真美!对呀,轻盈的燕子,犹如一只蓝天小精灵,带来了一种飘逸之美。

平时不爱发言的徐舟也高高地举着手,听到我点到他的名字,他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听妈妈讲过,燕子做窝要一点一点衔泥、叼树枝,非常辛苦。是啊,我们农家的孩子常可以看到燕子衔泥筑窝的身影,看到燕妈妈辛勤地孵养小燕子,多么辛劳、多么伟大!

孩子们的话令我感慨不已,我庆幸自己并不高明的引导,使学生的生活与课文的美感融合起来了,使他们被作者的情感打动了,使他们知道了如何去关爱身边的小生命!

一个语文课最常见的小插曲,引发了我对环境教育与学科渗透中的一点感慨。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是啊,尤其是在学生的认识与文本发生矛盾时,教师的引导就更是至关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可以说,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是放任自流的旁观者,环境教育中的教师更不该是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正如特级教师钱正权所言:学生的独特体验正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帮助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褊狭、肤浅走向全面、深刻的。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面临一个严峻而尴尬的现实考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环境教育刻不容缓,从孩子抓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落实,这才是提升环保意识、遏制环境深层污染的源头。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的环境教育,除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学科渗透、学科结合。可以说,环境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无处不在。就我任教的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情感性、美感性很强的学科,我认为,这正是与环境教育最相通之处,以我语文教师的视角,环境教育首先应该从情感上出发,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有了认同,进而有理解、欣赏、宽容,而后才会有善待,进而产生强烈的保护欲。保护环境不只是一种活动,更要成为日常的自觉行动,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美,无处不在;爱,从细节开始!

《燕子》教学反思 篇5

翻开了第一组课文,我们闻着淡淡的墨香,走进迷人的大自然,我们的头脑中不禁想到了那青翠的温柔的山峦,想到了那丁冬欢笑的小溪,想到了那枝叶繁茂的森林,想到了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所以读起这样的文章来,心情都是那种明朗的,舒适的。在这组课文里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描写春天的词,诗句,散文,在这些明丽温婉的语句中我们徜徉流连,我们心醉神迷。

学习了《燕子》一课,我们南方的孩子对燕子是有一种偏爱的.,读着文章,那种喜爱之情是写在了他们脸上的,读到描写燕子的外形,孩子们对于作者这种活泼的语言很喜欢。于是,我就提议咱也仿照这种活泼的写法来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是小鸟。笔尖沙沙中,孩子们活泼的语言就流淌出来。

一身雪白柔软的绒毛,一对红宝石般的眼睛,加上一条毛茸茸的小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一身金闪闪的鳞片,一对圆鼓鼓的大眼睛,加上一把扇子似的尾巴,凑成了机灵可爱的小金鱼。

一身黑白相间的大衣,一对黑黑的眼圈,加上四条笨重的腿,凑成了憨厚可爱的大熊猫。

在体会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这一句的“掠”时,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燕子在空中飞的轻快,还感觉出这个词语体现除了燕子飞的身姿很美,还感觉燕子在飞的时候心情是那么的欢快,它也爱春天。我就感觉到孩子的思维是那么的灵动,他们的体验感受闪烁着人性的光环。这种感觉真好!

《燕子》教学反思 篇6

我曾经在小学时学过《燕子》这篇文章,我也曾经看过特级教师执教的《燕子》实录,我也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表《谈燕子一课板画的运用》一文。

教学这一课时,我多次用了板画。如学习第一节小燕子的外形,就很熟练地画出一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就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绿柳红花嫩草;学习第三节小圆晕,就在黑板上画出一圈一圈的小圆晕的形象;尤其是写燕子的“休息”的一段,画上一段五线谱,学生立即理解了这个绝妙的比喻,仿佛聆听到演奏美妙的乐曲……

喜爱画画!课余时间尤其喜欢画卡通人物,喜欢黑白搭配的'黑白画,清晰的线条,对比鲜明的色彩,真是一种享受!学校开会时常常偷偷画上几笔,自我欣赏一下,心境平和而愉快。而当我发现,在课堂上,有时随手画上几笔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来阵阵欢笑。在批改作业时,在学生的本子上画上一个大拇指,一个笑脸,对我来讲更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常常捧着我的画说:“刘老师,你当美术老师吧!”我想如果有机会让我当美术老师,我一定干得很出色!

规划我的人生,有一条就是学习绘画和设计,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就会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