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日月潭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早上把小鬼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图片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第一句话,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2
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日月潭》。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和日月潭清晨、中午时景色的描写,赞美了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今天上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预设的: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特点。
2、紧扣日月潭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图像资源和优扬的音乐甚至是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一、创设情境、赏析课文
《日月潭》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我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时,我觉得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了以后到句子中去找自己感触深的、感到很美的词语,再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渐渐地,那“薄薄的雾、点点的灯光、隐隐约约的感觉”就出来了。在这基础上再出示照片,让学生从多媒体的画面,得到感性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自己融如到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
此外,教师的语言在情境创设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比如就在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之后,我的一段话“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们来到日月潭,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山上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小动物们准备起床了。”把孩子带到了薄雾蒙蒙的日月潭边,并拓展说话“我还隐隐约约地看到( )倒映在水中;我隐隐约约地听到( )的声音。”这既是低年级学生用规范的句子拓展想象的说话练习,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清晨日月潭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立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二、以读为本,层层推进
这节课上,我引领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抓住了太阳高照,日月潭清晰的美和细雨蒙蒙中日月潭朦胧的美这两个特点,展开学生多种方式的品读。先是自由地读,读通课文,进而感知内容;然后指名读,教师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进了一步;再出示感性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课文,使朗读再上一个台阶;最后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使朗读得到了升华。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情感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上两点是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整体把握的。但在课堂上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景色时,学生指名读的时候轻轻的、柔柔的感受已经出来了,但是另外的孩子读的机会太少,以至于到后面两个景色对比读和整篇课文朗读的时候有模糊了。今天就权当一次抛砖引玉的机会,诚恳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自己与在座的同行一样,在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以我们的勤奋、创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3
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
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6、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4
《日月潭》的第二课时,原本计划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感受日月潭的美景,但在实际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没有预测到的一幕。
朱经纬上台来介绍日月潭的由来,完全摆脱了课文的束缚,介绍了一个他从地理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日月潭的传说:传说一条公龙和一条母龙因为饥饿吞下了太阳和月亮,后来一个勇敢的人杀死了公龙和母龙,太阳和月亮升上了天空,他们原来居住的湖就成了日月潭。
朱经纬讲完以后黄韵洁上台,她先说:“我跟朱经纬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她讲得更细腻、更生动,读了土地神、姐妹俩等角色,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在两个同学讲完以后,我组织同学对他们俩的表现进行了一个评价:朱经纬讲得大刀阔斧,有很强的概括力;黄韵洁讲得生动。然后我告诉学生,其实一个景点往往都会有很多传说,正是自然传说赋予了自然景点以生命,比如阿诗玛、黄山奇石。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景物,如果有美丽的传说相伴,也会显得格外不同。
这时教室里还有高高举起的手,考虑到时间因素,本不想再请了,但实在不忍心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请了第三位同学。
熊听仪上台后先说了一段话:“你们想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日月潭吗?我也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我自己编的。”于是她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起来,内容是在前两个同学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平常看的童话、神话的内容进行的再创作。有时可以发现她思考的痕迹,但很快她又能自圆其说讲下去,我真是佩服八岁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熊听仪讲的故事中有两点让我很欣赏:一是她想到了把公龙、母龙肚子里的日月取出来但不要伤害它们;二是她赋予了故事中的人物以现代色彩,姐妹俩得到了玉皇大帝赐给她们的一台电话,只要拨通123就可以得到帮助。
我着力表扬了熊听仪的创造精神和善良心地。
从这样一个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潜力。这节课学生听得出奇的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故事。
要着力培养这样一批能说回道的学生,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这样锻炼的机会。
要有意识的提供一些复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亲身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5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完本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所以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了解,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重点介绍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也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同位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字词教学比较扎实。
本节课我用了大约17分钟的时间进行字词教学,分别从因、形、义三方面有所侧重、因字治宜的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如字音上侧重“朦、胧、境、绕、隐”的指导,字形上重点指导“茂、筑”,字义上侧重两个词语“朦胧”“环绕”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想出各种好办法攻克难关,较为扎实的掌握了生字。另外,写字教学也不容忽视,“茂盛”二字的指导从结构入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相评价。
三、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在教学中我尽量实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等。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语言是相当美,但孩子年龄小,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限,所以应该配上更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孩子边读边品,欣赏后再读再品,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把“情”激发出来。另外,由于有家长听课,个别学生纪律涣散,需要加强教育。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6
日月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