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班语言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中班语言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中班语言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一本无论在构思上还是画风上都带有明显荒诞风格的图画书。它的乐趣就在于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推测结尾是怎样一个结局,还有图画中特别幽默的是动物的表情,就说鼠小弟吧,你看它穿着小背心站在那里:“挺好看吧”时,多神气啊,可当它拖着被动物们拉长了的背心,泪流满面地伤心远去时,又是多么沮丧啊。同时,把鼠小弟高兴、惊讶、悲伤的表情,巧妙地穿插到了绿、红、黑单纯的色彩与构图以及登场的动物们的表情与小背心的变化之中。结尾的意外性中所流露出来的幽默与悲伤,让幼儿兴趣浓厚。再加上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的心灵,语言幽默有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理解小动物的感觉及小背心变化的原因。
2.学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语言。
3.体验鼠小弟的'心情变化,感受故事的幽默。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语言,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2.难点:理解小动物的感觉及小背心变化的原因。
活动准备:
1.课件《鼠小弟的小背心》,背景音乐及故事录音。
2.故事中相关的动物图片打包并输入白板资源库。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开头与结尾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呀?初次见面,和鼠小弟打个招呼吧!
师:鼠小弟穿着红色的小背心,它对大家说了什么?你瞧,鼠小弟穿着这件小背心多神气呀!一起来学学它神气的样子。
师:呀,漂亮的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二、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1.逐页欣赏绘本,引发幼儿猜想。
师:瞧,鼠小弟碰到谁啦?它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鸭子在拉鼠小弟的小背心,因为它也喜欢小背心。”
师:那鸭子会怎么对鼠小弟说呢?幼儿一起学学看。
师:鸭子穿上了小背心,你觉得小背心合身吗?一起来听听鸭子自己怎么说!(利用以上形式逐步引出故事中的小动物:猴子、海狮、狮子、大马、大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语言。)
2.回忆书中的人物形象,并用白板展示动物出场的顺序。
师:书中出现了哪些动物?他们在传递者怎样一件物品?根据幼儿的回忆用白板再现人物形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绘本内容。并尝试学说完整的对话语言。注意强调幼儿的礼貌用语。
提问:
(1)你喜欢故事中的鼠小弟吗?为什么?
(2)你觉得其他的动物都把小背心借给别人,他们做的对吗?(在分析讨论中让幼儿明白朋友的东西,不能随便自作主张借给他人,要经过主人的同意才能借给其他人。)
(3)鼠小弟的小背心被很多动物穿了之后变大了变形了,鼠小弟拖着绳子一样的小背心,心里难过极了,谁能来安慰一下鼠小弟?谁能想办法让鼠小弟变得开心起来?
(4)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大象想了什么办法?他是怎样让鼠小弟变得开心起来的?你喜欢大象吗?
3.伴随音乐完整欣赏绘本故事,加深印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好听的故事,会讲的地方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跟着一起讲哦!(逐页展示ppt讲述绘本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三、情感迁移,引申故事内容。
师:小动物伤心难过时我们都知道要哄它开心,那当我们身边的好朋友难过时我们要怎么做呢?(教师利用课件逐步讲述,幼儿自由回答,体会其中的情感,并对故事的名字进行总结,鼓励幼儿把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师和幼儿在温馨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附: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
鼠小弟穿着一件红色小背心登台了,它对大家说:"这是妈妈给我织的小背心,很好看吧!"
来了一只鸭子,扯着鼠小弟的小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恩。"鼠小弟爽快得答应了。鸭子穿上背心:"啊呀,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
来了一只猴子,扯着鸭子的小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恩。"鸭子答应了。猴子穿上背心:"啊呀,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
来了一只海狮,扯着猴子的小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恩。"猴子答应了。海狮穿上背心:"啊呀,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
来了一只狮子,扯着海狮的小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恩。"海狮答应了。狮子穿上背心:"啊呀,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
来了一匹马,扯着狮子的小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恩。"狮子答应了。马穿上背心:"啊呀,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
来了一只大象,扯着马的小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恩。"马答应了。大象穿上背心:"啊呀,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正在这时鼠小弟来了,它急得叫了起来:"哎呀,我的小背心!"
鼠小弟拖着像绳子一样长的背心,伤心难过地走了。
不过……大象想出了个好办法,把背心当秋千挂在鼻子上,鼠小弟坐在上面荡啊荡啊又开心了
小中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2、大胆推理和猜测故事内容,体验小螃蟹前后的心情变化。
3、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螃蟹。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谁最聪明哦!
(1)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泡吐。小朋友们,请你猜猜他是谁?为什么?
(2)(出示螃蟹图片)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螃蟹?
(3)我们的小螃蟹长大了,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赚很多很多的钱,小朋友,请你来帮它想一想:小螃蟹有什么特长?可以做什么工作呢?(裁剪衣服)
师:做衣服的人有个好听的词语叫裁缝。这个名字好听吗?叫什么?那我们就建议小螃蟹去做裁缝吧。
(4)师:(出示图片)螃蟹做了裁缝以后非常用心,也很能吃苦。他做的衣服,式样又好又合身。很快,螃蟹小裁缝成了森林里很有名气的裁缝。
(5)师:找他做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多,看看谁来了?
2、欣赏画面,初步理解故事。
第一部分:螳螂。
(1)(出示图片)谁来找螃蟹小裁缝啦?它抱着什么东西呢?(布)
(2)螳螂说:我有一块布,但是它小了点儿,我想不好可以做什么。
提问:你们猜猜:螃蟹裁缝会怎么说?(螃蟹裁缝说:没问题,交给我吧。)
(十分自信的样子)幼儿示范表演。
师:哎呀,螃蟹小裁缝真的'好自信啊,谁来学一学。
(3)螃蟹小裁缝开始为螳螂做衣服了,咔擦咔擦……
(4)(出示图片)第二天,螳螂的衣服就做好了。看看,螃蟹小裁缝为螳螂做了件什么衣服?(背心)螳螂穿上螃蟹小裁缝为他量身订做的背心显得特别帅气,你觉得会螳螂满意吗?你怎么知道的?(表情)谁来学学螳螂满意的样子?
(5)螳螂满意极了,给了螃蟹小裁缝10元钱。
第二部分:毛毛虫
(1)螃蟹小裁缝的生意越做越火,(出示图片)看看又有一天谁来了?(毛毛虫)
(2)毛毛虫来了抱来一块布,她说:我也想和别人一样穿裤子。猜猜:螃蟹小裁缝会说什么?(没问题,交给我吧。)
(3)师:螃蟹小裁缝开始为毛毛虫做裤子了,咔擦咔擦……很快,毛毛虫的裤子也做好了!
(4)(出示图片)哇,毛毛虫六条腿的裤子穿在身上显得特别漂亮。毛毛虫开心吗?(开心)你怎么看出来的?毛毛虫也给了螃蟹小裁缝10元钱。哇,螃蟹小裁缝又赚钱了吧!
第三部分:张贴告示。
(1)师:忙了一天的螃蟹小裁缝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可是,有一个问题冒了出来:(出示图片)上次给小鸟做的裤子是两条腿,我收了10元钱,可是今天毛毛虫的裤子六条腿我也收了10元钱,我是不是吃亏了?小朋友们,你们帮小螃蟹想想他是不是吃亏了?(幼儿发表想法)
(2)螃蟹小裁缝越想越觉得这样做衣服太吃亏。(出示图片)于是,第二天一早,螃蟹门口贴了一张大大的告示(告示图)
师:告示上说:以后做衣服,不论大小,按件算,每件10元;做裤子,不论大小,按腿算,每条腿5元。
第四部分:大象和大蟒蛇。
(1)看了告示之后,森林里炸开了锅。(出示图片)这时,大象看了告示开心的用鼻子卷了一块大布来了,对小裁缝说:“螃蟹小裁缝,给我做一件衣服吧!”螃蟹小裁缝会说什么呢?(没问题,交给我吧。)
(2)咔擦咔擦……螃蟹裁缝开始为大象做起了衣服。因为大象的身体太大了,小螃蟹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把大象的衣服做完。大象看着自己的新衣服可高兴啦!拿出10元钱递给小螃蟹,小螃蟹看着10元钱吃惊地说“你瞧瞧,(出示图片)小螳螂的衣服这么小人家给了10元钱,你的衣服这么大,我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做完,你也只给10元钱,是不是太少了,我不是亏大了吗?”大象笑笑说:“那可没办法,你自己说的,衣服不论大小,都是10元。”小螃蟹无话可说了,只好让大象走了。
(2)孩子们,你们说螃蟹小裁缝是不是吃亏了?为什么?
(3)哎呀!螃蟹小裁缝这下可吃大亏了。(出示图片)这时又一只小动物上门了,谁啊?(大蟒蛇)
(4)大蟒蛇头上顶着一块布对小螃蟹说:“螃蟹小裁缝,给我做一条裤子吧,这两天我有点冷,我怕冷。”小螃蟹一看生意上门了,一下子神气起来了,连忙说:“没问题,交给我吧。”
咔擦咔擦……螃蟹小裁缝又开始忙活起来了,他用了三天三夜,终于把大蟒蛇的裤子做好了。大蟒蛇穿上裤子,真是满意极了。他说了声“谢谢”转身就走了。小螃蟹赶紧叫住她:“诶诶诶,你还没付钱呢。”大蟒蛇说:“你不是说,裤子按腿算吗?我没腿啊,就不要给钱了。”小裁缝说“你看(展示图片)毛毛虫的衣服这么短给了10元钱,你的衣服这么长一分钱也不给,我还花了三天三夜才做成的,哎!我这是要白送你了。”
(5)小朋友,你们说,小螃蟹的心情怎么样了?
第五部分:故事高潮。
小螃蟹说:“唉,我原来是想多赚点钱,没想到反而吃亏了…”就在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大象拿来了香蕉,大蟒蛇送来一篮苹果,都是感谢小螃蟹的)这时的螃蟹小裁缝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开心呢?
(2)那你们喜欢螃蟹小裁缝吗?为什么呀?
(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帮助别人,心情怎么样?
3、活动延伸:
当天晚上,小螃蟹悄悄地撕下了那张告示,他想再出一张告示,你觉得小螃蟹还会出什么告示呢?其实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故事都在这本书里,这本书叫《螃蟹小裁缝》,新的告示就在这本书里面,让我们一起到书里去找找看吧!
小中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小蜘蛛》,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及蜘蛛网的特性。
2.能根据课件内容,创编故事《蛛网商店》。、
活动准备:
课件《小蜘蛛》。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小蜘蛛》
1.教师完整播放课件儿歌【儿歌欣赏】,让幼儿倾听一至两遍。
2.教师: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动物?它发生了什么事情?它的本领是什么?
3.教师逐句播放课件,幼儿跟着课件学念儿歌《小蜘蛛》。
二.讨论:蜘蛛和蜘蛛网的特征
1.教师:你见过蜘蛛吗?它长得什么样子?它是昆虫吗?它有没有很多种类呢?它是怎么生活的呢?
2.教师:你见过蜘蛛网吗?蜘蛛网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作用呢?
3.幼儿自由讨论。
4.教师选择性播放课件【丝的作用】、【认识蜘蛛】、帮助幼儿寻找问题答案。
5.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蜘蛛这么多事情呢,可是你们知道蜘蛛开了个商店么?我们一起去它的`商店里看看把!
三.创编故事《蜘蛛商店》
1.教师播放课件【编故事】蛛网商店,幼儿欣赏。
2.教师:画面上都出现了那些小动物?你知道它们在做什么吗?请你根据画面说说蛛网商店里发生的事情。
3.将幼儿分组,分段呈现课件【蛛网商店】,让幼儿自由创编故事。
4.故事分享
四.【资料包】:故事欣赏。
活动延伸:
播放课件【视频蜘蛛可怕吗】及【特别的种类】,了解有关蜘蛛种类和习性方面更多的知识。
附录一:儿歌:小蜘蛛
小蜘蛛能吃苦,网子破了自己补。
补得快来补得好,苍蝇蚊子跑不掉。
附录二:故事:蛛网商店
小蜘蛛编织了许多蛛网,它在森林里开了一个蛛网商店。
小狗摇着尾巴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蜻蜓。”小蜘蛛摇摇头说:“不卖不卖,蜻蜓捉害虫,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狗红着脸走了。
小熊舔着嘴巴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蜜蜂。”小蜘蛛摇摇头说:“不卖不卖,蜜蜂采花蜜,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熊红着脸走了。
小兔一蹦一跳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蚊子。”小蜘蛛点点头说:“可以可以,蚊子吸血,它是人类的敌人。”小兔高兴的买到了蛛网。
蛛网编的又牢又好,小兔用它捉蚊子,蚊子一只也跑不了。
后来小动物们都来买蛛网捉蚊子,蛛网商店的生意可好啦!
小中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随着主题《可爱的动物》的进行,小朋友们对各种动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动物们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对孩子们特别有吸引力。
《纲要》中指出“活动应既符合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既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小乌龟”这一动物形象既为孩子们所熟悉喜爱,又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而且活动《小乌龟开店》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且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易于理解,能让孩子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特点,符合中班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能根据动物特征大胆想象和表达,帮助小乌龟开店。
3、通过欣赏故事,让幼儿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并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别人服务。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乌龟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乌龟的头饰)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乌龟)听说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都开了店,什么是开店?
2、师:原来开店就是把店里的东西卖给别人。那你还见过什么店呢?
3、小乌龟也想开一家店,可是,开什么店好呢?小乌龟也没有主意,还是让我们和小乌龟一起去看看它的朋友们都开了什么店吧。
二、观看图片,分段理解讲述故事内容。
1、(欣赏图片)小乌龟碰到的第一个朋友是谁啊?(河马)
(1)河马开的是什么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河马为什么可以开气球店?是不是和我们小朋友想得一样呢?我们一起来问问河马吧!(听录音)
(2)学说句子:我有大嘴巴,可以吹出最大的气球,所以我开气球店。
(3)师生互动表演乌龟和河马的对话。
2、接下来小乌龟又去找他的第二个朋友,这个朋友有长长的鼻子……会是谁呢?()
(1)开的是什么店?它为什么可以开花店呢?我们看着图片一起说一说。
(2)学说短句:我有长鼻子,可以给花浇水,所以我开花店。
3、小乌龟接着往前走,又遇到了一位朋友,这个朋友有一个大口袋……小朋友猜猜看是谁?(袋鼠)
(1)袋鼠会开什么店?它又会怎么说呢?
(2)学说短句:我有大口袋,可以把面包装进大口袋里,走到哪里都能卖,所以我开面包店。
三、根据角色特点,大胆编述故事情节。
小结:原来每一种动物都利用了他们的特长来开店。
可是这些小乌龟都没有,它有什么?(背壳)可以开什么店呢?(幼儿相互猜测、讨论)
四、完整感知,了解动物特征。
1、小乌龟开店的事真有趣,让我们一起再完整地听一遍吧。(完整欣赏)
2、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小乌龟开店"。
3、师:森林里还有许多动物想开店,瞧!有哪些动物?(出示各种动物图片)想想它们会开些什么店?(幼儿讨论讲述)
小结:小动物们都用自己的特点开了各种各样的店,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特长呢?你的特长是什么?
活动反思:
《小乌龟开店》这个活动是可爱的小动物主题中的其中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投影仪以及各种操作图片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先看、再想、然后说、最后听,始终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整个活动的四个环节中,第个二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幼儿找找小乌龟身上的特点,然后帮它开店,许多幼儿大胆想像帮小乌龟开“贝壳店”、“头饰店”等等,讨论得很热闹,回答也很踊跃。但由于图片中的烧饼和现实生活中的烧饼有很大的区别,幼儿都没猜出来,都认为是汉堡或面包店,这是很遗憾的。但其它的活动过程完成得还是很好的,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
小中班语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别说我小》是一首短小直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很适合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学习。本学期,我园搬进了职中进行过渡,我班的幼儿对于新环境适应得比较快。但是也经常听到家长来倾诉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会整理等等。于是我们老师天天在幼儿园鼓励孩子:你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这些话说多了也不怎么见效。《别说我小》这节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应该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习很多的本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回忆。
运用幼儿带来的照片进行谈话,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回忆,使幼儿知道小时候与长大的不同,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2、朗诵儿歌,提出倾听要求。
提问:说说儿歌里说到了自己有什么本领。
3、排放图标,理解儿歌内容。
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洗衣服、洗脚、擦桌、扫地、花、浇水等小图标按照儿歌内容及顺序贴好,让幼儿看着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加深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4、藏图游戏,巩固练习儿歌。
“捉迷藏”游戏:选一幅图片藏起来,让幼儿说一说藏掉了的图片内容,学一学儿歌中的话。
5、创编儿歌,拓展幼儿思维。
提问:“你们已经长大了,还会干些什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活动,经过整理后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刷牙、洗脸、吃饭、洗脚、排椅子、喂乌龟……
活动反思:
1、整节活动,我运用并发挥小图标的提示作用,增添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用“我会xx”的句式进行大胆表述,并根据幼儿说的内容及时画出相应的新图标,使幼儿把儿歌中的内容自然地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中,从而自然地进入创编儿歌环节,让幼儿体会到了创编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语言区提供儿歌中的角色、道具等进行儿歌表演。
3、提醒幼儿每天回家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一件事情,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放手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大的快乐。
小中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小蛋壳》。
1、欣赏小鸡出壳的动画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礼物,看看是什么呀?”(全体说:鸡蛋)
A、“鸡蛋它怎么啦?”(小鸡伤心或流血: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啊!)为什么伤心?或流血?)(请3个人回答)
师小结:“咔嚓咔嚓”小蛋壳裂开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鸡宝宝。鸡宝宝钻到鸡妈妈的翅膀下,这就是它的新家。
B、“小蛋壳怎么啦?”(哭了)
“它为什么哭了呢?或为什么会难过呢?”(师: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请3个孩子回答)
师小结:小蛋壳有点伤心,“现在鸡宝宝离开我了,我再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说完咕噜咕噜滚走了。
C、师:“小蛋壳来到了哪里?遇到了谁?”(如果先说出小蜜蜂,可以请幼儿说:它在哪里遇到了小蜜蜂,3个孩子回答)
“那小蛋壳会说什么呢?”(2~3个人回答)(不管小蛋壳说什么,老师一定要追问下去)
师小结:小蛋壳来到了大树旁,看见了一只蜜蜂在采蜜,小蛋壳说:“蜜蜂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小蜜蜂说:“谢谢你,小蛋壳,大树上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小蛋壳说了什么呀?”“谁会来学一学”(3~5个孩子)
“小蜜蜂又是怎么说的呢?”(3~5个孩子回答)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蜜蜂说:“……”
D、师:“接着小蛋壳它又遇到了谁?”
“他们会说什么呢?”(1.说得出:小蛋壳说:“蚂蚁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2.想想看小蛋壳会说什么呢?)
“小蚂蚁会说什么呀?(说不出: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啊?(住在泥洞里的))
师小结:小蚂蚁说:“谢谢你,小蛋壳,田埂上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蚂蚁说:“……”(男孩子来做小蛋壳,女孩子来做小蚂蚁,男孩子站起来说)
E、这会儿小蛋壳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什么呢?(1~2个孩子回答)
(师幼对话:师做小蛋壳说:“……”孩子做小青蛙说:“谢谢你,小蛋壳,清清地池塘就是我的家”。
F、我们看一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啊?他们又是怎么说的?"(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做小蛋壳,一个做小蜗牛,学学他们怎么说的?(幼儿自由交流,师下去指导4~5对)
师:好,坐神气了,有谁愿意上来表演的?
G、小蛋壳会做谁的家呢?(幼儿自由猜)
点击幻灯八:是谁啊?(瓢虫)
师小结:一只瓢虫路过这里:“太好啦,我的宝宝正少个家呢!”“快快睡,小宝贝。”瓢虫把它的小宝贝放进小蛋壳里唱起了歌,小蛋壳听着听着,也睡着啦。
师:“小蛋壳做了谁的家呀?”(瓢虫的家)
二、完整讲故事《小蛋壳》。
师: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好吗?(一边看图片一边要求幼儿一起讲对话)
谁来说说它们的'家在哪里的?(10个孩子回答)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的家在哪吗?(停2秒让孩子想想)和旁边小朋友讨论一下,也可以去问问爸爸妈妈。(2分钟后)谁来说说?
如:
大大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黑黑的地下是石油的家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小河是小鱼的家
深深的树洞是松鼠的家……
你们说的真棒!不同的小动物,家也是不一样的。回家后把它画下来,请爸爸妈妈用字记下来,好吗?
活动反思:
《小蛋壳》这个故事比较新颖,教师没有将故事的结果过早的呈现给小朋友,而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凭借幼儿自己细致的观察之中描述故事的内容,设计悬念,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出示第一幅图时先让小朋友自己猜一猜,小蛋壳为什么会哭泣?其次出示小蛋壳遇到的动物们,对于画面中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刻画,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家。其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大胆的表述,让幼儿上台表演,给每个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最后一个环节,在小蛋壳的失落之际,终于遇到了金龟子妈妈,成为了金龟子宝宝的新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