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2025/11/1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图片:展示陶罐和铁罐,引出课题

②板书课题,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②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③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b.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19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篇2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篇4

一、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陶罐和铁罐:

师:老师手上拿的是──陶罐和铁罐,它们都是用来盛东西的(注意盛的读音)。它们的区别是——陶罐容易碎,所以老师轻轻地把它放下。

2、从前,在国王的御厨里,你们知道这地方吗?(理解御厨──就是专烧菜给皇室人员吃的厨房),也有一只陶罐和铁罐,你看出这是两只怎样的罐子了吗?(看课件图)

板书铁罐:傲慢陶罐:谦虚

3、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

二、初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读故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谁能正确、响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懦弱争辩兴奋惊讶神气恼怒羞耻理会流逝宫殿荒凉光洁朴素价值轻蔑

掘出来相提并论

3、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给你点提示,你自己试着说说看,也可以跟同桌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 )陶罐。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铁罐( ),陶罐( )。

三、读课文,分析两个罐子的'个性

1、自由读2到9小节:

师:请你仔细读读2~9小节,把有关陶罐的话用横线划下来,有关铁罐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可以边读边划。

2、反馈对读。

3、师: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陶罐和铁罐怎样的个性呢?这样的陶罐或铁罐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自己练一练,并用着重号把对话中需要注意的词语标一标。

4、反馈:

傲慢: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敢/你肯定不敢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就/懦弱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我/敢/相提并论/要/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什么/总/你

板书铁罐:目中无人、蛮横无理、自以为是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真宽容,愿意“和睦相处”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寓意的理解

课前准备

①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②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五、复习生字词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②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③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二、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写的生字。

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四、听写词语

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②听写。订正。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轻蔑、恼怒”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课文中的挂图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师:同学们,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你们还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陶罐,哪一个是铁罐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大小、神情)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

3、教师引入:陶罐和铁罐是怎样相处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喜欢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㈠、指定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生: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板书:奚落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㈡默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1、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易碎、坚硬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⑴幻灯片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傲慢

师:谁能说说傲慢是什么意思?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⑵幻灯片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轻蔑

师:谁能说说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看不起。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⑶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幻灯片出示句子:“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学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师:谁能说说“恼怒”是什么意思?“相提并论”又是什么意思?

恼怒:生气,发怒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⑷师: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⑸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生:态度谦虚、礼貌、友善、大度……

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礼貌、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幻灯片出示句子:“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⑹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到越来越恶劣,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1、师:你们能把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2、指名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九自然段,学生评议。

3、戴上头饰表演。

四、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㈠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㈡学生认真读课文,积极发言。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不易氧化;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不易氧化(长处)、易氧化(短处)

五、感悟寓意

㈠教师: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㈡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六、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1、读句子,填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

⑵、每个人都有()和优点。

⑶、我们看问题不要片面,要()地看问题。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