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悯农》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悯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同学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通过这样一个同学饶有爱好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同学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同学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现在孩子过于娇惯,许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铺张现象日益严峻。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意对同学的情感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同学,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同学细细品尝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想不想?(好)那咱们抓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乐。)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
2、好吧,今日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熟悉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
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李绅呀是当时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随口吟诵……
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识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
4、反馈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
(3)现在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信任大家肯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四、逐行读诗,品尝。
1、指导朗读1、2行。
(1)下面让我们跟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夏天的中午老农在田间锄禾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1、2行诗)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老师相机依据同学的回答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情愿像这样读吗?抓紧练一练吧。(同学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多热呀!假如是你,你想做什么?而这位老农呢?(指名读)
(4)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男女生读)
(5)你们读得真好!假如能表演读就更好了。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表演读、全班读)
(6)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指名说)
(7)是啊,这么酷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齐读1、2行)
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和鼓舞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
(1)观看小故事。(仔细地看,认真地听,一会儿我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
(3)学习最终两行(刚刚乐乐的爸爸告知乐乐要留意疼惜粮食)
(4)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4句。(也就是告知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课件出示读3、4句。
(6)指名仿课件读。
(7)读了这两行诗后,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
(乐乐的爸爸也告知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夫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听一听大屏幕里面是怎样读的,我们跟着一起小声地读,学一学。(听大屏幕里配乐朗诵古诗)
4、跟音乐一起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读全诗)
5、全班跟音乐齐读。
五、诵读竞赛,展现。
1、分小组演读。
2、师生评议,鼓舞表扬。
六、课外延长,小结。
今日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同学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训练同学喜爱人民,敬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熟悉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育同学喜爱古诗、爱学古诗的爱好。
四、教学预备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夫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同学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认真观看农夫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许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怜悯讲。悯农是怜悯农夫的意思。
4、同学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生疏,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比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相互争论,然后全班沟通。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夫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非常酷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当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其次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争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夫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纳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夫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铺张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长。
《悯农》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疼惜粮食,喜爱劳动,喜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
同学预备:访问农夫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老师预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日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怜悯农夫。
二、老师范读,同学看书听读,留意听清晰每个字的读音
三、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记号
1、不熟悉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同学上台展现)。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示小伴侣们留意,教一教大家。
3、老师检查,留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留意区分“午—牛”的字形。
(2)老师指导同学熟悉“”(完字头)这个偏旁。
(3)鼓舞同学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伴侣,它们手拉手就成了伴侣,你情愿给它们找几个伴侣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沟通,学会积累词语。
老师总结:平常留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留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夫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夫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夫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夫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肯定要疼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留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纳多种形式美读。采纳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认真观看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美丽。
2、生生、师生沟通,老师范写。
3、同学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足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舞。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现,评好在哪儿。
九、老师推举古诗,观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争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沟通。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悯农》这首诗语言简洁通俗,琅琅上口,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炎炎夏日看到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个学生饶有兴趣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现在孩子过于娇惯,很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学生,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想不想?(好)那咱们赶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乐。)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
2、好吧,今天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激情。
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李绅呀是当时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随口吟诵
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识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
4、反馈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
(3)现在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四、逐行读诗,品味。
1、指导朗读1、2行。
(1)下面让我们跟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夏天的中午老农在田间锄禾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1、2行诗)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老师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愿意像这样读吗?赶紧练一练吧。(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多热呀!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而这位老农呢?(指名读)
(4)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男女生读)
(5)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表演读就更好了。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表演读、全班读)
(6)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指名说)
(7)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齐读1、2行)
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和鼓励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
(1)观看小故事。(认真地看,仔细地听,一会儿我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
(3)学习最后两行(刚刚乐乐的爸爸告诉乐乐要注意爱惜粮食)
(4)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4句。(也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课件出示读3、4句。
(6)指名仿课件读。
(7)读了这两行诗后,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
(乐乐的爸爸也告诉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听一听大屏幕里面是怎样读的,我们跟着一起小声地读,学一学。(听大屏幕里配乐朗诵古诗)
4、跟音乐一起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读全诗)
5、全班跟音乐齐读。
五、诵读比赛,展示。
1、分小组演读。
2、师生评议,鼓励表扬。
六、课外延伸,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
悯 农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籽。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悯农》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小组合作)
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
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四、对比感悟:
1、对比读。
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五、小结: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六、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夫()粒()一棵()
2、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忙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悲愤、同情)
《悯农》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内容简析:
歌曲《悯农》内容选自同名经典古诗,体现了音乐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歌曲为二拍子,旋律流畅优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挚。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艰辛,说明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应爱惜粮食的道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与生俱来的爱唱、爱跳的天性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自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潜能挖掘出来。尤其是当动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达成一致的.时候,往往能触动起他们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吟唱、表演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有韵律、有情感地吟诵古诗《悯农》,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悯农》,能进行歌曲《悯农》的动作创编并乐于参与表现;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爱惜粮食的道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用音乐语言传承和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能用真挚的情感吟诵古诗《悯农》。
2、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畅地吟唱歌曲《悯农》。
五、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旋律的正确演唱。
六、教学媒体:
钢琴、教学光盘、音乐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感受古诗歌曲:《悯农》
播放歌曲《悯农》,教师带领学生自然地摆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韵律,以愉快的心情进入音乐课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悯农》音乐旋律及本课学习内容)
(二)吟诵古诗:《悯农》
1、请个别学生朗诵唐诗《悯农》;
2、引导学生模拟古诗人吟诗作对的情形及神态,有节奏地朗诵《悯农》;
3、和学生一起在《悯农》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悯农》,同时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经典文化及告诫学生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吟诵诗歌,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吟唱古诗:《悯农》
1、引导学生用跟唱法,学唱歌曲《悯农》
要求:随范唱小声跟唱,找出演唱有困难的小节或乐句。
2、反复听难点乐句的演唱三次,再请学生试唱
3、第二次跟唱歌曲《悯农》,帮助、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3、“歌曲接龙”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找出学习难点,为学生铺设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成就的舞台,促成互长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本环节应有检验学习成效环节,如,齐唱、小组唱、个体唱等,可渗透在学唱过程。同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还应适当加入教师引导的律动)
(四)表现古诗:《悯农》
1、比创意
a、律动创作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边演唱歌曲《悯农》,边为每一句诗歌编配一个能体现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b、唱一唱、比一比、评一评
要求:从各小组歌曲的演唱、动作的创编、合作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2、合作学习
要求:随意将学生分为(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吟诵、吟唱、表演三个组,鼓励学生对自己参与创作的情况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思维)
(五)小结
谈话、访问式结束新课学习,鼓励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得,分享学习的快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