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2025/11/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篇1

今天下午第一节听到了陈老师的《妈妈的帐单》,这是一节原滋原味、未加修饰的课堂,是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一课一得,作为听课的我,努力挖掘出这节课的闪光点,并学习。

第一、我认为陈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上课了一定要坐端正,老师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老师,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站笔直……由于这是三年级的学生,有时候注意力会不集中了,老师都会耐心地时时提醒学生认真听讲。

第二、在初读环节,能够提出学习要求:1、在文中用□标出写帐单内容的句子;2、读完后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有目的、有思考地去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读后又进行及时反馈,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的初读质量提高了。

第三,教师要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课上有个学生说:“彼比是个好孩子,他拿了钱是想买礼物送给妈妈。”学生有这种“另类”的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此时教师不应该默认了学生的说法,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彼得要钱的目的真的是想买礼物送给妈妈吗?当然不是的。从文中第一、二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彼得认为自己是个小商人了,有所付出就要所有收获,所以决定向妈妈要报酬,这报酬拿过来是给自己的;从最后一段也可看出彼得之所以如此羞愧是因为他不该向妈妈要钱作为自己的报酬。所以老师要告诉这个学生彼得不是要钱想买礼物送给妈妈的。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篇2

《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是一篇饱含着深刻母爱的文章,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我是将妈妈的账单作为重点来讲,让同学们通过朗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想对妈妈说的感谢的话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融入到课文中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爱的无私和厚重。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研读这份账单上,事实也告诉我,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之后,的确对妈妈的爱有了很深刻的领悟,体会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是那么地随意、又是那么地深刻,唤起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还有所欠缺:

1、初读要求不够细化明确。读课文之前,我只是让学生去把课文读通、标出自然段、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是学生连自然段的'不会标,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再说学生没有带着问题读而使读书失去了目的性。

2、拓展升华的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面对如此伟大、无私的妈妈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又会做点什么呢?此时,学生不开口、不说话,真叫人难办,所以,我就只有直奔主题,让学生来写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这是我引导不当,我承认自己的不足。

总之,反思是促进更好教学的助推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认真地在每堂课后进行一次反思,让我的教学更加有效、有意义。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篇3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的极为动人。因为该篇文章属于自读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读妈妈的账单和小彼得的账单这一内容上。我只是简略地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妈妈的账单,去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并感受文中小彼得的情感变化。本次课上,我着重课文中几个关键词语(账单、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先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它们,并运用它们来归纳文章大意,接着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它们,并运用它们来说句子,最后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在这些词语中选择自己能够把握的,加以运用进行造段训练,以此强化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掌握。下面我就课堂的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课堂氛围的渲染

本节课的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我选择了家长开放日上这一节课,本来是创造机会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希望学生能够在父母面前敞开胸怀,流露自己对父母的深刻感情。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在父母面前反而显得拘谨,不敢大胆发言。就这一问题,我在紧接这节课后的家长交流会上,与在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到的情况有两方面,一是学生面对几十位听课的家长,尤其是想到在场的自己的父母,心中不可避免带有紧张的情绪;二是学生在情感的流露中,确实带有中国人典型的不擅表达情感的.特点,觉得当着父母的面,说出感激之类的话语,很是不好意思。于是,虽然课上我努力地调节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等情绪,当我提出问题时,很多平常活跃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既不大胆参与小组讨论,也不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如果在预设中我能够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态,在问题的设置上稍作调整,或者转变形式转移学生对家长的过分关注,效果也可能大不相同。

二、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目标是我们达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预定效果。我本来打算用三言两语让学生在默读课文及抓住关键词语之后,清楚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随即将重点转移到词语的训练方面。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吃透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但是情感没有投入,感情的流露仅限于表面。虽然后来的词语训练较为成功和有效,但没能把握这篇课文,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更多的领悟,是我一个不小的遗憾。

三、串词环节的效用

本次课的重点围绕我的课题研究内容展开,整节课是我所研究的“串词成句”作文教学方法在常规课堂的使用展示。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之前的串词训练,我都为学生预留十分钟时间,本次课的预设也不例外。而教学实际中,我观察到不少学生在五分钟里面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小作文,字数达到100个的学生有好几个。于是我果断地停止了这个环节,进入交流阶段。在不少家长眼中,花费这么长时间在课堂进行练笔可能是时间的浪费,而我通过对学生一年来写话能力的跟踪调查之后,发现了学生词语运用能力在不断地提高,速度一天天加快,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却让我非常欣慰。

这是一节课极为常规的、真实的语文课,学生在没有预习课文的情况下参与其中,课堂基本展示了我一学年来带领学生进行的“串词成句”训练的模式,并且体现了这种训练方法下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在课堂调控和教学安排各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但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并且坚定了继续努力的决心。我会通过更多地学习和历练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篇4

上完《妈妈的账单》一课,自己感觉基本上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较成功之处是教学时能灵活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回报父母的爱。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环节一:写账单,牵动学生情。开始导入紧紧抓住“账单” 一词,以文本为依托,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很自然地、浅显易懂地理解了账单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读彼得的账单,感受到彼得确实为家人做过许多事,得到适当的报酬也是无可厚非的。

课堂上,学生说出了为父母劳动所应得到的报酬,有的孩子还写了几元几角,流露出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事。一方面为后面教学环节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感悟,自己去醒悟、明白事理,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环节二:品账单,体味作者情。妈妈的账单,语言浅显,意思明白,文字虽无难懂之处,但蕴含深刻意义。如何让学生感悟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的而不求回报呢?我引领学生从读中提取一些关键词,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我紧紧抓住“十年幸福生活”、“十年中的吃喝”、“生病时的护理”,联系实际,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丰富的想象。这也是本次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学生在自身的想象所营造的情境中,通过对一些生活细节的回忆,不知不觉拉近了自己与彼得的距离。我还将朗读贯穿其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妈妈的账单”。此时如公式般的枯燥

无味的“账单”,在学生眼里,已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从学生的质朴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所感到的惭愧与内疚。孩子们与彼得一起,经历了一次情感体验。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篇5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的主题——阅读教学,我设计本预案的理念为:“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主体阅读实践中进行自读、自疑、自悟。

《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60芬尼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本次公开课最大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A:本堂课,这篇课文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的极为动人。在导入新课时,我以算式0>60问题质疑,引起学生兴趣。抓住以下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妈妈的付出这么多,却只索取“0芬尼”,为什么?3、妈妈收到账单后有什么表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学习。

B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读妈妈的帐单和小彼得的帐单这一重点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两次解读两份帐单,层层深入,真切地去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我第一次让孩子们默读这两份帐单,让学生比较两份账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里段子俊回答的最为精彩,课后我问他是否参考辅导书,他说没有。课堂的精彩来自于学生),第二次通过齐读账单并对比读这两份帐单,感受到妈妈的爱,(感受母爱的无私、无声)第三次,通过再读妈妈这份充满着浓浓母爱的帐单,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妈妈只有付出,却不求回报的爱。

C: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妈妈曾为小彼得做过些什么,入情入境,加上适时点拨,真正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最后的拓展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母爱是什么……

本次公开课的最大不足之处:

A:进行两次自主学习两份账单时我没有把文中小彼得的情感变化感受出来。

B:略读课文在实际教学中,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自己又对学生要求过高,总想让学生按自己预设的答案回答。

C: 板书0>60,最后总结大于“60”的不是数字“0” ,而是妈妈那无私奉献的爱,最后把“爱”取代“0”,主题不分明,应该在算式后面加入妈妈无私的爱。

D:在进行课文体会彼得的羞愧万分之情时,我让学生齐读、个别比赛读,在比赛读时没有让学生进行点评,没能指导学生学生朗读。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上,以及教学设计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老师给我指出与指导。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篇6

教授《妈妈的账单》一课,我觉得较成功之处是教学时能灵活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回报父母的爱。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环节一:写账单,牵动学生情。开始导入紧紧抓住“账单”一词,以文本为依托,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很自然地、浅显易懂地理解了账单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读彼得的账单,感受到彼得确实为家人做过许多事,得到适当的报酬也是无可厚非的。继而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份账单使学生对账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堂上,学生写出了为父母劳动所应得到的报酬,有的孩子还写了几元几角,流露出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事。我并没有直接组织学生交流,而是让学生把账单放起来,这样设计,一方面为后面教学环节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感悟,自己去醒悟、明白事理,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环节二:品账单,体味作者情。妈妈的账单,语言浅显,意思明白,文字虽无难懂之处,但蕴含深刻含义。如何让学生感悟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的而不求回报呢?我引领学生从读中提取一些关键词,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我紧紧抓住“十年幸福生活”、“十年中的吃喝”、“生病时的护理”,联系实际,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丰富的想象。这也是本次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学生在自身的想象所营造的情境中,通过对一些生活细节的回忆,不知不觉拉近了自己与彼得的距离。我还将朗读贯穿其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妈妈的账单”。此时如公式般的枯燥无味的“账单”,在学生眼里,已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环节三:留账单,感染学生情。在这节课快要结束时,我又回到了课始学生所写的账单上。“如何处理这份账单?”从学生的质朴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所感到的惭愧与内疚。孩子们与彼得一起,经历了一次情感体验。

不足之处:

学生在朗读上感情还是不够丰富,没有那种受到感染后或重或轻,或高亢激昂,或低沉舒缓,或泪光闪闪,没有把藏在“账单”或背后的伟大的母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也看出了教师在平常课堂中朗读指导不够多,不够到位。今后要注重朗读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