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初读指导:
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检查自读情况:
朗读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学习第一段:
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布置作业:
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三段:
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织女一边------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隔河相望织女
(老牛:病死、剥皮)☆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知道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的部分内容。、
2、弄清牛郎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质是牛郎能与织女成婚的重要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这样的品德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这一故事。
二、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使学生受到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德教育。
三、课型:独立阅读课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用“课文录像片断”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我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其间有不少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民间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民间故事。
板题、揭题、读题。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话。
1、释题:牛郎、织女分别是谁、作简单介绍。“(一)”是说这个故事篇幅较长、这里分为几个部分、先介绍它的第一部分。
2、简介本文作者叶圣陶。
3、试着介绍故事内容。(观看录像后)《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介绍了一个贫苦的孩子牛郎自小受到哥嫂的欺凌、吃尽了苦、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结为夫妻。(后面的内容为28课的内容、学生可介绍也可先不介绍、留到下一课教学时补充。)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看看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2、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3、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大家讨论。
按以上要求自学课文。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用“我认为牛郎是个———的孩子”的句式来谈问题1.
1、牛郎是个贫苦、孤独、吃苦耐劳、有爱心的孩子。
2、他的童年是在哥嫂的虐待、勤劳地干活、老牛的陪伴中孤苦地度过的'。(课文①一④节)
3、他是在与哥嫂分家后、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他的善良、勤劳和孤苦的身世感动了织女、织女就嫁给了他。
(二)从这些事情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要做一个吃苦耐劳、有爱心的人.
2、好心必有好报。
(三)课文同时还介绍了哪几个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哥嫂凶残、自私、贪财。
2、天庭冷酷、无趣、人间鸟语花香、充满美好与自由。
(四)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疑问:提出来同学互相解决。
牛虹(m6ng):昆虫类、像蝇那样大、生活在野草丛中、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奋血液。
(五)自由读文、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起立汇报读。
无拘无束:不受拘束、很自由。
小结。《牛郎织女》(一)告诉我们什么呢?(只要勤劳就会过上好日子)
作业。将故事讲给亲戚朋友听。
板书设计
牛郎:贫苦、孤独;吃苦耐劳、有爱心渴望自由与欢乐
织女:勤劳能干、渴望自由有爱心(结为夫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感悟中受到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品德熏陶。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集。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呼牛郎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词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制残暴,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极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人间幸福、所追求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尤其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可“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到底是什么让织女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
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1)小组练习。
(2)全班汇报。
(3)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
2、搜集有关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咧()梭()酿()
腮()偎()眶()礁()拗()
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
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
(八)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长大后,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织女是个渴望自由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还是个受苦受累的人。)
(一)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专制、凶狠、残暴。
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四)课文内容小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主题思想。
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天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
(2)人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
2、鲜明的对比手法。
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
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
老牛对牛郎的关切、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
3、语言通俗流,描写细致,充满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
(五)课后练习辅导。
练习二:1、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
2、象征意义见教案。
(六)课堂练习:
写出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牛郎织女,谁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爱情故事)牛郎生活在人间上,织女生活在天上,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牛郎织女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爱情故事,看大屏幕,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大家已经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了,相信这节课我们会有更加独特的收获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升华主题思想。
1任务呈现:出示任务,读一读
2自主学习
A牛郎、织女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结为夫妻?浏览或速读1-7自然段,思考。
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互相欣赏、倾心、爱慕,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幸福),请大家学习课文,体会他们是怎样相爱的?怎样走到一起的?你发现了怎样的牛郎和织女?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体会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牛郎和织女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表现得坚强不屈。他们的爱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他们来干什么了?
3.朗读11、12自然段,想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会想什么?七月初七他们鹊桥相会会说什么? (2分钟)
3展示交流
牛郎:勤劳善良 织女:心灵手巧 老牛:知恩图报
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跟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遇到了什么困难?
一(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二(3—5)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
三(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四(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高潮)
五(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任务二:根据内容,复述故事。
(1)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2)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4)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3)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6)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9)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7)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5)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8)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10)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1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1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三、检测导结
1.请大家说说“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有哪些?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牛郎织女》
2.课外链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3.写感受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们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 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各小组按以上要求进行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 朗读生字,正音。
2、 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
1、 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3、 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4、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小组讨论)
五、学习第二段:
1、 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2、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3、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4、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5、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小组交流)
6、小结: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六、作业 :
1、 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学习第三段:
1、 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2、 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3、 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 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小组交流)
5、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6、 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 “织女一边…… 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 “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7、 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8、 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 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小组内进行)
三、学习第四段:
1、 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总结课文:
1、 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五、布置作业 :
1、 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 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板书:
牛郎织女 生活美满
↓
王母娘娘 残暴、专制
↓
牛郎 隔河相望 织女
(老牛:病死、剥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