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又圆又大、果然、不信你瞧等。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幽默,体验阅读和想象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大饼 制作PPT课件 大饼活动教具、图片:小猪、小鸟、小兔、狐狸、河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大饼引出活动。
1、T:这是什么?吃过吗?味道怎样?
2、T:有只能干的小猪也做了这样一个又圆又大的大饼,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示课件前两张引出故事起因。
1、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教师讲述。(一只小猪做了一个又圆又大的大饼,做完大饼小猪太累了,就躺在大饼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觉醒来发现……咦,大饼怎么样了?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幼儿猜测)
2、教师边操作大饼教具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不是我”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三、教师一次出示小鸟、小兔、狐狸、河马的图片边操作大饼活动教具边引导幼儿观看动物的“牙印”,理解故事内容。
1、T:到底小猪的大饼被谁咬了一口呢?我们一起去问问小猪的朋友们吧!
2、 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T:瞧,小猪的朋友都是谁?
3、T:快来帮帮小猪问一问小鸟吧!怎么问呢?(学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4、T:小鸟咬了一口大饼,它的牙印是怎么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操作大饼教具,并利用象声词“咔嚓”来增添动物咬大饼的动感,并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牙印,学说:不是我,我的牙印是这样的)
5、它的牙印和大饼上原来的印子一样吗?是小鸟咬的大饼吗?(学说:嗯,果然不一样)
6、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描述其他小动物留下的牙印。尝试学说它们之间的对话。
四、教师出示大饼从开始到最后的残缺图请幼儿将牙印与动物一一对应,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1、T:小猪做好的大饼是什么样的?醒来以后大饼变成了什么样子?当它问完伙伴后大饼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游戏:找牙印 教师请幼儿将动物图片放在相对应的牙印上。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五、教师边放课件边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与幽默。
1、T:到底小猪的大饼是谁咬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2、小结:你们喜欢这只小猪吗,回去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教师带领幼儿跳《饼干歌》离开活动室。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学习使用重复句式复述故事。
2、通过对比,感受不同动物的不同齿印,并能进行匹配活动。
3、喜欢自制图书,体验阅读和想象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大图书、小动物图片;
2、带有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不同咬痕的小饼干若干;《做饼干》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
1、教师出示PPt,引发幼儿的兴趣。
2、他是谁呀?教师讲故事到“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问小朋友,是你吗?)
3、“都不是啊,那到底是谁呢?猜猜会是谁?”
4、“那究竟是谁咬了大饼呢?小猪决定去问问,问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看5张ppt图片,幼儿仔细观察。“问了哪些动物?”根据幼儿的'回答,把书里的动物一一出示。
(二)情景阅读《谁咬了我的大饼》
1、师:瞧,大饼在这呢!看看这缺口,什么形状的?(半圆形)“猜猜,你觉得会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2、一起去问问小鸟吧,老师模仿小猪语气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集体练习)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为什么?
3、小鸟说:不是我,你们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什么形状(尖尖的)和半圆形的缺口一样吗?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练习)
4、继续讲述故事,依次出示小兔、狐狸、鳄鱼、河马图片,再通过重复句式的对话和不同咬痕的线索,引导幼儿猜测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5、问题:你猜出来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吗?“这大饼上,半圆形的缺口都不是这些动物咬的呢!”
(三)游戏:送饼干
1、出示一小饼干:这是谁咬的?请幼儿回答,再送,边送边说:鳄鱼,饼干送给你。鳄鱼会说:谢谢你。(送2次)
2、游戏:送饼干:请你看一看,这些饼干是谁咬过的呢?看看缺口是谁咬的,就把饼干帮它送去吧!送的时候要说什么?
3、检查:一起来看看,饼干送对了没有,动物们都说,谢谢小三班聪明的孩子们。
4、继续讲故事:小猪真饿了,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小猪咬的缺口是什么样的啊,比较,这个缺口是小猪咬的,这个缺口也是小猪咬的,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呀!
(四)一起看大书,完整欣赏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
1、想不想完整看看这本有趣的书呢?最近,我们好多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合作做了好看的书,老师也做了一本,一起来读一读吧。
2、师:小猪不知道谁咬了他的大饼,我们一起告诉他吧。
(五)音乐游戏:做饼干
师:太有趣了,小猪非常高兴,他邀请大家一起来做饼干,你愿意吗?
饼干做好了,洗洗小手一起去吃饼干吧。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篇3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
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KT板制作大饼。
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图书。
3、自制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 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 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 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3)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
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 、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三、送饼干
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
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
韵律《饼干歌》
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一起做饼干呢!
饼干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结束。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故事就在这个悬念中展开了,接着孩子们就随着小猪开始寻觅那个咬大饼的“小偷”。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可爱的小动物,都说没有咬,可是要怎么证明它们的清白?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悬念。于是故事就利用这一次又一次的设悬、释悬来勾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最后在故事层层铺排中,慢慢地把孩子引导到谜底的面前,惊奇有趣的结局带给孩子的必然是一阵阵的大笑。《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故事中的角色对话都是一些重复性语句,特别适合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的孩子学习,而且故事中加入了对动物齿痕的学习认识,我选取了这个简单有趣,适合小班幼儿并且与幼儿平时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故事所以毫不犹豫将他作为礼物带给孩子们。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学说故事中的语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玩玩、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通过吃早点,吃饼干,感受咬饼干并观察自己的牙印。
材料准备:人手一套动物牙印饼干,kt板大饼,动物头像、PPT。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比较牙印的不同并做出判断。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出示大饼:宝宝看,这像什么呀?(饼干、大饼、太阳)猜一猜是谁做的呢?(老师、妈妈)(将大饼翻转过来,上面显示正在睡觉的小猪)哦!是谁做的大饼呀?(小猪)
2、小猪做了这么大一张饼,累得睡着了,可是醒来发现,怎么了?(少了一块)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小老鼠)
3、教师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走到小鸟处)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
2、(走到小兔处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
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走到狐狸处)
3、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小猪又遇见谁了?(走到鳄鱼处)(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走到河马处)(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咬掉了一半)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但是可塑性强。根据小班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本活动重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大饼来获得阅读信息并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与小动物对话,这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提高口语水平是非常重要。通过出示动物头像和幼儿共同寻找“真凶”可以帮助幼儿理清动物出场顺序并理解故事内容;大饼教具,让孩子更深刻的对比和感受各种动物牙印之间的不同。)
三、完整欣赏故事
1、问了这么多小动物,到底是谁咬的呢?答案呀就在故事里,让我们一起听听吧!播放书本课件,教师有感情讲述。结尾处“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2.教师:“现在,你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小猪自己)小结:小猪真是粗心,自己咬过的都不记得,还到处问别人,但是小猪知道遇到问题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还是值得我们小朋友学习的呢!
四、送饼干
1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被小动物咬过的饼干,看,这个小小的三角形是谁咬的?(小鸟),毛老师就将这个饼干贴在小鸟的这里,还有很多饼干需要找,你们也去试试吧!
2、幼儿携带操作盒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并验证。
小结:
教师:宝宝们,我们不仅知道了这些动物的牙印是什么样的,还认识了这只可爱的小猪,把这只可爱的小猪介绍给你的好朋友吧!(通过幼儿送饼干环节,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的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幼儿的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语言课,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内容幽默有趣,尤其是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非常生动可爱,故事中的角色对话都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语句,特别适合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的孩子们学习,而且故事中加入了对动物齿痕的学习认识。所以我选取了这个简单有趣,又涵盖一定知识的故事作为教材,让孩子们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去感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三、重点难点
1、难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判断。
2、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四、活动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及操作板;不同咬痕的饼卡片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猪的图片。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师:(出示小猪图片)这是谁啊?嗯,小猪做了一个大饼,这个大饼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自制大饼)师:(教师讲述故事)小猪做了一个大饼,累的在大饼上睡着了。等它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小朋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你们看一看,这一口咬的是什么形状?(半圆形)师:你们觉得会是谁咬的呢?
2、幼儿猜测。师:嗯,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二、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一)了解故事的第一部分师:我们先一起来问问小鸟,好不好?(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师: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我们听听小鸟是怎么说的?师:是不是小鸟咬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牙印上分析不同)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那一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不是小鸟咬的。师:我们再去问问小兔吧。(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师:你们觉得是小兔咬的吗?我们听听小兔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从牙印上分析不同)小结:小兔的是三瓣嘴,而那一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猪是怎么问小鸟和小兔的吧!师:我们在去问问狐狸吧,狐狸又会怎么回答呢?师:你觉得是狐狸咬的吗?狐狸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小结:狐狸咬出的缺口是尖尖的大三角。师:小猪又问了谁?他会怎么问呢?鳄鱼又会怎么回答呢?师:你觉得鳄鱼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小结: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师:请幼儿问问河马“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河马没有回答,轻轻的张开大嘴巴,啊!河马把大饼怎么了?小结:河马的嘴巴很大,有许多方方的牙齿。
(二)结合图片,猜测第三部分。师: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师: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小结:原来小猪咬过的痕迹和大饼上留下的痕迹一模一样。
(三)操作活动
1、Miss刘给你们准备了很多被小动物咬过的饼,你们来帮他们找一找,哪个是他们吃的,请你送给它们。
2、请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复习故事内容。
3、操作板展示,提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六、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就设置悬念“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故事时候,发现小朋友们对于图画的观察很仔细,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每种小动物的咬痕特征,在猜测、观察、发现、表演的过程中使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给予孩子们重复故事内容的机会较少。老师应该多创造些机会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故事内容,在最后的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找出相应牙齿的大饼,加深了孩子们们对动物牙印的进一步认识,达到了制定好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