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2025/10/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滥竽充数》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1

《滥竽充数》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齐宣王时代,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装腔作势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充数,骗取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后来齐湣王继位,他喜欢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寓言揭示了人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靠弄虚作假过日子的道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读通、读懂寓言都不是太难事,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落在了“通过学习寓言,懂得揭示的道理”上。结合单元导读的特点,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通过三个活动层层递进,先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中去,品味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再跳出文本之外,揭示道理,最后,以表演寓言、续写故事的形式,再一次回到文本中去。

在整堂课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轻轻松松学寓言。

我们一直倡导老师要将课堂这个大舞台交到学生的手中,教师要退到幕后。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有精彩的表现,设计一份好的导学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同好的剧本对于演员的重要性一样。基础达标中,为了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通故事,我将故事中的生字、增识字、多音字、形近字、难理解的词语等提取出来,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释疑解难,为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再通过大组长点名读课文的方式,在小组中互相正音,轻轻松松读通、读懂课文。

设问导读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关键的字眼“混”,了解南郭先生是怎样混的,为什么一开始能够混下去,后来为什么又混不下去了。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时能把握住文本的脉络,我就上面的问题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口头完成表格的内容。全班展示的时候,就按照表格的顺序进行。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课堂的层次清晰,易于把握。

二、有滋有味学寓言。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在精读感悟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了这一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反复朗读,体会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读进南郭先生的内心世界。借助于课件的形象展示,让学生的朗读层层递进。有的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情不自禁地模仿起南郭先生的样子来,已经完全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南郭先生简直吓坏了,他吓得 ,他心想: 。让学生加强了心理活动训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对寓言的解读。

因为我的引导,由于预习的充分,同学们拿出了准备的道具,表演了课本剧,虽然道具粗糙、表演时语言不够连贯、语气稚气,但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新意识也得到了锻炼,把自己的理解融进了表演中,特别是王豪洋饰演的南郭先生,最后竟发挥引用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让课堂气氛超出了预料。

三、明明白白学寓言。

学习寓言故事,能读通课文,能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不是就足够了呢?从语文的三维目标来说,还是不完整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本堂课值得深思的问题。光凭学生如小和尚念经一样地将寓意背出来,学生只能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在巩固训练中,首先设计了“滥竽充数”在生活中的几种用法,让学生理解后选择答案,然后又设计了“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这一环节,学生略加思考,就找出了身边的许多“小南郭先生”,如英语课上,明明不会读,却装出会读的'样子欺骗老师;做操的时候,不会的动作就混在队伍中装模作样------ 一个个生活中的例子,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教师的任何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已经将“人必须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深深刻在了脑海中,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拓展延伸的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以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想南郭先生将来的命运。大部分的学生让南郭先生改过自新,学到了真正的本领,成为了出色的人才,这其实也是学生内心美好的愿望。

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的思考还在延续:微不足道的优点是注重了书写的示范和指导,学生朗读互评的引导,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读、思、议、写、演的培养;最大的不足是过于注重了课件的设计,影响了其他方面的细致考虑,毕竟课件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应该在落实自身基本功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不管是小小的收获,还是留下的诸多遗憾,都将是一枚小小的书签,我将珍藏于行囊中,随时翻阅,催我改进。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2

本次绘本的教学设计,我力图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解读《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当然,以绘本为主。

第一个版本是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寓意的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故事。并对成语的实际运用做了举证。这是初读的过程,让学生对南郭先生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个版本是连环画。三年级的学生认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图画来帮他们将书中的内容在脑海里进行建构。而教师选择的连环画用直观的方式,通过调动学生的最原始的感觉系统:眼看、耳闻、心想,深入挖掘了南郭先生的神态、动作、心理,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对故事的细节做了有益的补充。

第三个版本是文言文。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大致疏通文言文的文意,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简洁凝练的内蕴。实际教学效果惊人,学生很快就把短文背诵下来。

第四个版本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结合七幅连环画,先说后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这种设计,我觉得让成语、寓言的教学变得丰满起来。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3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缗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导入环节,先让学生回忆第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提出问题,共同归纳出为三点:1、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2、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然后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根据学习要求,再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并在有收获的`基础上到小组中进行交流,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在区别齐宣王和齐湣王喜欢听吹竽的不同之处时,抓住这样两句话:“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齐湣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在此基础上理解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南郭先生那装模作样的丑态,引导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脑海里浮现出的南郭先生形象描述出来,然后读出来,这样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形象画面,课堂效果非常不错。最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弄清“滥竽充数”的意思,启发他们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故事的寓意。

整节课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在总结寓意的时候,学生的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4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 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再行家里充数的人。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 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在第一个环节导入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的 或者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导入环节,先让学生回忆第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寓 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再全班提出让学生 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在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 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根据学习要求,再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并在有收获的基础上到 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5

《滥竽充数》是一篇成语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缗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在上这课时,首先从课题入手,理解"滥"和"竽"的意思。接着就探究;"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呢 "让学生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懂得了他之所以能蒙混过关,有两点,一是齐宣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二是南郭先生装得像。后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的原因也由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成语故事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上,更重要是通过内容懂得故事要揭示的含义。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再层层深入,把故事的`含义突显出来;"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让学生有一个思索,探究的过程。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6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滥竽充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