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2025/11/0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篇1

《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对应,教学内容有三段: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

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引导学生把每种算法都理解了,最后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想。经过调查,发现当时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都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想的,还有一些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想加算减是个好方法,可是对于一些口算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蛮大的。这时,我巧妙地进行了引导。我问学生,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种算法呢?学生很好奇,我说我都喜欢,但我更喜欢破十法。我又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破十法呢,有好几个学生都说破十法好算,好想,一下就能算对,而想加算减的方法有时候要想好几次才能算对。我对他们的理由给予了肯定。这样,利用学生的这种向师性,我轻而易举地拉拢了一部分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的学生。后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看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发现了一种计算十几减9的更为简便的方法,也就是十几的个位数加1就是最终的得数。在这里,我特别向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知道了这并不是巧合,其实这样的结果与想加算减的方法是一致的。

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去摆小棒,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给的喇叭图,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营业员,让学生思考怎样拿走喇叭?有一名学生说:先从盒子外面拿走5把,然后再从盒子里拿走3把,最后还剩下7把。我随即引导出先算15-5=10,再算10-3=7这种算法。接着又有一名学生说:直接从盒子里拿走8把,盒子里还剩下2把和盒子外面的`5把合起来剩下7把,也就是先算10-8=2,再算2+5=7。我让学生说说这两种拿法,你更喜欢那一种呢?喜欢两种拿法的学生人数差不多,认为第一种好的认为最后还剩的喇叭都在盒子里,那就不用整理了;认为第二种拿法好的觉得只要拿一次,很方便。我随即引导,如果不看喇叭图,就看算式,你认为哪种想法更好呢,这是大多数都认为第二种想法好。我接着引导,还有其它算法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想加算减的方法。最后,我问学生喜欢哪种算法,明显地喜欢第二种算法的学生比较多。

在教学十几减6、5、4、3、2时,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我在教学时方法并未多强调,在练习的量上增加了,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得以增加。

本单元的习题值得一提的事复习题的第10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假设法,特别强调看得见的不能假设了,假设的只能是看不见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总之,计算教学需常抓不懈,本单元虽然上完了,但还需天天练习避免遗忘,也需要通过练习让学生的口算速度得到提升。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篇2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篇3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篇4

1、借助“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

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借助“比较”帮助学生运用简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既然计算能力要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无疑也必须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借助“比较”来帮助学生运用简便算。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不足之处:

认识集合圈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但是从学生描述图意、提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能看图说出图的意思,但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词不达意。因此语言的训练还是非常艰巨的。通过各自语言的叙述,学生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加强,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整个课堂都变的能动起来。

成功之处:

通过上这一段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篇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

教材采用“森林餐厅”的情境,将13-6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取6个杯子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取法。不同的取法对应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取杯子的方法并不困难,且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转化成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后,在让学生练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计算后,让学生先说方法,再用小棒把计算方法演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先分哪个数,如何分?分过后再怎么算?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贮备与经验积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13-6这样的问题,不同孩子在解决过程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结合着自己的判断、理解、内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就可能获得不同的提高。因此,在练习时,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直接计算,能力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小棒等学具的帮助下计算。

“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需要让学生不仅对数有这样的感知,也能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的意识到数量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这样的加减关系,这就是本学期后面即将也学到的加减法关系,在这节课中进行渗透与孕伏。在实际的教学中,“想加做减”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特别熟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特别的熟练,就会觉得“想加做减”的方法很简单。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